查看原文
其他

跑步、列计划、早起、读书、独处…自律真的能改变人生

2017-02-24 互联网的一些事


2016年,于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心理重建的重要一年。这篇文字酝酿了许久,当做是一个仪式,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标题:我的2016—自律改变我的人生

来源:简书

作者:浵浵的妈妈


2016年,于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心理重建的重要一年。这篇文字酝酿了许久,当做是一个仪式,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1


还是先从以前的自己说起吧。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女生,是那种迅速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成绩平平,相貌平平。


在学校里,中不溜的人就有义务死气沉沉,我习惯了做中等生,但不知何故心里总藏着不满,一心坚定地认为受欢迎的人都是哗众取宠或过于命好。


后来工作了,待在体制内,我自然也成了一个很应景的角色——应付工作,麻木生活。


我早已习惯了和闺蜜喋喋不休,抱怨生活,习惯了下班后就窝在沙发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的电视节目,习惯了整天抱着手机,把微博刷到不能再刷,将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


懒惰的气场慢慢吞噬我的内心,使我越来越心胸狭窄,越来越自卑、软弱和敏感,对人生越来越怀疑,对未来越来越懈怠。



我是不喜欢这样的自己的,也曾试着改变,可从来没在一件事情上长久地坚持过。


我说我想考研,就成套成套地买书,拿起一本断断续续,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阁。


我说我想带孩子有耐心,给她读了三个故事就想刷刷微博逛逛淘宝。


我说我想减肥,下了keep,跟着练了一次,大姨妈驾到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我从不认同自虐式的坚持与努力,我理解不了那些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种种约束的人。在我的观念里,努力应该适可而止,我不想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而我口中的每一个借口和身上的每一寸赘肉,都是同生活妥协的标志。


有人说成年后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熟,一种是老,而三十出头的我,已然成为后者——怨天尤人、唉声叹气、苦大仇深。


我渐渐意识到,我所有的生活方式虽然算不上恶习,但绝不是好习惯,而我有相当一部分的不快乐,正是来自于这种不良习惯带来的心灵空虚。


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都不会太舒服。懒惰和空虚让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下坡路,我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更不希望女儿成为这样的人。


我甚至害怕有一天女儿会恶狠狠地对我说:


“ 你都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我? ”


那样我将无言以对。



2


2015年,我三十岁,有三个愿望——长发及腰、瘦到100斤、考上研究生。结果年底我都做到了。


2016年,我的愿望是跑步1000公里,读完100本书,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考上遴选,考到3个跟工作相关的资格证。如愿,我又都做到了。


这两年,尤其2016年的变化,源于逐渐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一些好习惯的养成:跑步、列计划、早起、读书、独处和感恩。


这些习惯让我的生活不再凌乱,情绪不再失控,心灵不再空虚。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一年的变化与你分享。


 >>> 跑步


2015年我开始跑步,2016年更是一次都没有间断过,还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比赛。


每周,我至少有三天在跑步,每次最少五公里。春秋在公园,夏冬去健身房。我选择中午跑,是因为这段时间相对不被打扰,不会被周遭事物扰乱计划。


跑步是个特别痛苦的过程,有几个关键的坎儿很难超越,而我是了解自己的,停下一次我就再也坚持不下去。


这种逼迫的方式,后来却带给我彻头彻尾的改变。我不再抵触,反而爱上了这种整日与惰性做斗争的快感,享受一次次超越自己的过程。


我终于明白,我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后来,跑步也成为我的一种解压方式。我不再逢人就说自己的不快,而是对自己说:不开心就去跑步吧。


大汗淋漓过后,身体累了,心却安静了。


除此之外,我每周游一次泳,每天清晨做五组平板支撑。


长期坚持要靠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其实就是自我意识,只有意识足够强烈才能持续下去。跑步让我的自控力逐渐增强,我后来的很多改变,都源于跑步带给我的自信心。


因为体会到了掌控生活的感觉,一切就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 列  计  划

学生时代,我们都有把作业记在小本上的习惯,而工作以后,恐怕很少再会有人列事务清单了。


年初,我准备了一本手帐,目标就是满满当当记一本,不辜负这一年当中的每一天每一页,保留生活的痕迹和回忆。


我将计划分为长期目标、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


 长期目标,比如克服畏难情绪、善始善终、减少闲聊、保持微笑等等。


年计划,包括跑步1000公里,读书100本,考3个资格证,完成1次马拉松比赛等等。


每月来临前,我会列出这个月的计划指标,把需要读的书月初买好,需要复习的题提前勾画好,月底在日记里进行总结,同时再进行下个月的计划安排。


 每周,我都会安排读两本书,轻断食一天排毒,开车时听一部喜马拉雅合集。


每天清晨,做五组平板支撑,夜晚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每天至少喝五杯水。


对于计划的执行,我近乎疯狂,就拿每周三次健身房运动来说,从无懈怠。


提前计划有个神奇的效果,就是能减轻内心的杂乱和不安。当看到一项项“to do list”被完成勾掉,我的内心别提多满足了,心里清爽情绪自然会提升,再多事物也不是负担啦。


 >>> 早  起


一年有365天,每天早起1小时,我就拥有了365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夏天我通常5:30起床,冬天6:30,并且中午从不午睡,晚上11:30入睡。虽然一天睡眠时间只有6—7个小时,但我睡眠质量极高,几乎都是一觉到天亮并且很少做梦,这也许跟我保持运动有关。


说真的,五六点起床并不算早,但能享受属于自己安静的时光却很宝贵,尤其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妈妈来讲,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简直太奢侈了。



早晨时间金贵,用来做最不想做的事情,一天都会无后顾之忧。我通常会将每天必看的复习题安排在早起这段时间,因为早晨很安静思路也清晰,读书学习效率会特别高。学完该学的内容后,就好像完成了一天最令我头疼的大事,出门干什么都轻松多了。


这一年我利用早晨时间学习,考了3个和工作相关的资格证,都是80分以上通过,遴选笔试也考了第一名。


 >>> 读  书

毫不夸张地说,在之前的30年,除去课本,我完完整整读过的书不出十本。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而且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有了孩子以后,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即使是简单的表扬,我也只会说:宝宝好棒呀。随即词穷。


我意识到,自己的修养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教养。对我而言,语言的问题是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


我开始读书,更确切地说开始补课,补我30年的欠账。我用手帐记录读过的书和想买的书,用星号标记喜好的程度,每周读两本。先从喜欢的亲子类书,畅销书开始读,渐渐开始看一些思考、表达、思维方式养成的书。



读书让我的思想动起来,不必过目不忘,不必死记硬背,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段文字就能让我一天充实起来。我竟然也开始期待读书。


整理今年读过的书,最关键的是我认真对待了每一本书,我能坚持读完一本本厚厚的书,并从中获得新的思想,学会更贴切的表达。我更喜欢完成阅读后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和读书笔记的感觉。


虽然一年的功夫不会让我有太大改变,但我已开始享受文字带来的快乐,并且愿意长期坚持下去。这种踏实的成长让我分外安心。


 >>> 独  处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太多的诱惑让人无法静下来思考,每日必呼朋唤友,生怕自己在寂寞中失去生活。


我骨子里是个孤独的人,小时候没什么朋友,上学时身边有了几个伴儿,后来大家渐行渐远,我们不再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触,很自然地渐渐失去了彼此的友谊。


而现在,我不再有无聊发呆的时候,更期待的友谊是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现实中这种状态似乎很难形成,没有沟通自然走向疏远,心态不同自然观点不同,所以如今我又回归孤独,并且也有必要回归到本真的自我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了解自己。我一直喜欢一句话:灵魂是注定独行的。


每天我都会写日记,写日记既是确认自己一步步走来的足迹,也是发掘自己每个时代的心迹,既是告诉自己也是激励自己。


 >>> 感  恩

以前我是特别爱抱怨的人,总觉得有些事不吐不快,憋在心里就会令自己难过。


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抱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一次次地强化顽固思维。本来没多大的事儿,说得多了就更让自己生气,最终陷入全世界都亏欠自己的怪圈。


我还特别爱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常常产生自卑心理。


当我意识到这些,我才发觉,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都送给嫉妒、伤心、怨天尤人、鸡毛蒜皮了。


如今我三十几岁,虽然还很年轻,但绝不是青年了。人生眨眼一瞬间,我不想继续虚度时光,留着所有的时间把自己改造。


现在,我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帮助和爱护我的每一个人。我想变得坚韧、独立、内心强大,不让爸妈操心,给孩子做个榜样,我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自己和身边的人。



3

2016年结束了,时间太快,但留有痕迹。感叹匆匆,却内心安逸。


我之所以觉得这一年对我重要,不是我完成了多少事,而是深切地感受到内心开始丰富成熟了。不是麻木、僵化和世故,而是体会到自己所具有的生长能力,体会到坚持和积累的重要。


我终于有一点点自信,原来我也可以。


也许我只是活得单纯,肯相信。我明白很多事情努力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但我还是坚信厚积薄发的道理,看到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去靠近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我便知足。也许我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吧。


我总钦佩一种女人,眉目间传递出最珍贵的表情是淡定、从容,一双眼睛流露出只有心灵宁静才能感受到的幸福。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END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问题、业务合作、投稿爆料请联系QQ:52146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