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映后回顾 | 「过春天」,重新定义青春电影(内含福利)



《过春天》是一部“全新”的电影。新的演员阵容,新的演员,新的青春故事,同时它的风格与质量的高度统一也是一次新的突破。

(文末福利)


电影除了在平遥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两项重要大奖,它还作为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Discovery单元开幕影片亮相国际舞台。之后,又入围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导演和最佳新演员两项大奖,第14届大阪亚洲电影节竞赛单元,同时还将作为展映影片亮相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2月24日,《过春天》的导演白雪与制片人贺斌,携江美仪、黄尧、孙阳三位主演,一同来到电影中心,与现场观众分享电影幕后的故事。


时间 2月24日

地点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嘉宾 

白雪(导演)、贺斌(制片人)

江美仪(主演)、黄尧(主演)、孙阳(主演)


以下为交流会实录:


白雪

我想先介绍下,黄尧,她其实是佛山的才女,从佛山考到中央戏剧学院。《过春天》是她中戏毕业之后首部电影处女作。孙阳是香港人和台湾人的结合,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念的戏剧,也是我挖到的一块宝。然后江美仪老师就不用介绍了,老师级的前辈。贺斌是我的先生,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录音师,这是他改行当制片人的第一个作品。所以这个作品也是我们俩的第一次合作。


《过春天》导演白雪

 

贺斌

其实躲避海关这事,不值得拿出来夸耀,因为这个很敏感。海关也确实是一个要害的部门,也担负着安全的重任。所以我们这部电影一方面是诚意打动了他们,再一个就是剧本也经过了严格地审核,在更高级的领导部门表示同意以后,我们才能拍摄的。

 

说话的为电影制片人贺斌 


导演您是深圳人吗?还是在深圳生活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些东西,如果没有在深圳或者香港待过的话,是不了解的。

 

白雪

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六岁来到深圳,长到十八岁。我是实验学校的,然后考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所以我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见证者,见证着它的成长,和我自己的成长是一起同步的。我一直都很想去为深圳书写一些故事,所以我在2015年的时候选定了这个题材,做了两年的调研和观察生活的工作,后来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写出了这个剧本。

 

 

这个“过春天”是“走水成功,春天见”的意思,电影主角的设置是一个“单非家庭”,我也经常在广州—香港两地跑,我也知道国内的“单非家庭”也有一些别的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您是为什么想用这样的方式去体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呢?是怎么想到用“走水”方式去展现她的生活呢?

 

白雪

这关系到电影的缘起问题,其实我最先关注到跨境学童,我觉得这个群体非常有意思。他们身上有很强烈的时代烙印,很特殊。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佩佩我要干什么,我在家里坐着想出来的(笑)。我觉得赚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走水”似乎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为,我当初想到这个的时候挺兴奋的,因为我已经看到了整个电影的样貌了。因为它充满动作性,充满戏剧性,在这个动作性的外壳之下,其实我们讲的是人物的成长。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在主题层面是高度吻合的。


我对电影的一个比较基本的观念就是,我不太是一个作者型的导演,我希望拍出来的电影是可以和观众去对话,希望大家能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这是我最开心的结果。包括它里面镜头语言的设计,视听语言的风格,我希望能传递出新的创作者创新的心态,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够感受到。

 

 

电影最后,她们被警察抓住的这个结局设置,对于这个结局,是您选定题材的时候就想定了这样,还是您想了很多结局,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最后选择了这个?

 

白雪

其实我觉得从人物的角度来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小女孩做了这样的事情她都应该要受到惩罚的。我觉得对于人物来讲,她最大的惩罚甚至不是法律的层面,可能是跟她内心层面有关。佩佩在她内心当中一定是受伤了,她自己吹起来的泡泡全都破了,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但是最后她自己能够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能够重新和母亲一起吃饭,一起站在山顶上继续向往美好独立地去面对未来的人生,我觉得这个是我想说的。



我其实很早在北京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这是这几年来非常优秀的一部青春片,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拍得最好的。它平衡地特别好,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故事性、音乐、剪辑的节奏,包括构图和色彩的处理都非常不错。这个电影用犯罪题材去表现青春,入手点非常新颖,让我想到了《十七岁的单车》,当然我觉得这部片最好的是它没有那么残酷。我们之前看到的内地的青春片都过于残酷了,而日本、台湾的青春片则是残酷中带着一些温柔。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那些电影,我觉得它在豆瓣上8.1的高分也是非常值得。所以,您为什么会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入手?


而且这个女主角在成长当中有身份的认同,有孤独感的存在,当然导演可能用你的电影去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所以我也想请导演以及主演,去给那些可能在迷茫、在孤独、在双城的生活当中,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的朋友们给一些建议。

 

白雪

说得特别感动。我觉得我2007年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蛰伏了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时间,虽然没有真正地去拍戏,但是我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电影,一直在想我要用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来开启我的电影之路。我也很幸运在毕业十年之后找到了这样一个题材,把它抓住,并且有非常好的资方和主创把它一起完成出来。

 

其实一开始我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我只是想拍一个关于人的故事。其实那个阶段我看了很多这样的关于人的故事,比如说《小武》《四百击》等等写人物的电影。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它最后让你记住的不是一些故事情节,可能就是那一个人物,或者是在某一些场景里的气氛,或者光线,我觉得这些是可以弥散在观众心里的东西。所以我并没有那么目标强烈地想做一部豆瓣8.1的电影,我对未来一切都是未知的,凭着很单纯的想法,也是自己第一次写剧本,所以就照本宣科,看着美国的这些“剧作法”的方式去做。其实在佩佩这个人物身上,围绕着她所谓的事业线,她的家庭、友情、爱情的部分,在主线索之上,这几条线索是穿插在一起并行。我确实觉得,需要找到一个好看的动作线才可以,让她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就选择了这个角度。

 


黄尧

简单来说,我就是特别心疼佩佩。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我觉得主要看两样,一个是家庭环境,一个是学校的教育。但是因为佩佩特殊的身份,她的这两部分是割裂的,因为毕竟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她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完全是割裂的,所以她这个人就很尴尬,很孤独。影片通篇下来,佩佩做的事情、产生的情感,其实都是基于她在寻找。她其实从头到尾都在寻找,其实就是想要寻找到一个可以让她能够与自己和解的东西。


其实有一场戏我拍得还挺触动的,就是放生鲨鱼的那场戏。因为放生鲨鱼的时候,我们真的选了深圳湾对面的一个岸边,我在那里放走了鲨鱼,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什么,但是好像还是没有找到。我觉得成长其实也是一个这样的过程,那一瞬间好像觉得你懂了什么,但是到最后到底抓住了没有呢?每个人都可以这样问一下自己。所以,我特别想把佩佩形容成墙缝里的小草,她就是在两个区域中间有着一股力量,拼命地向上,向更好地生活去挤,去冲,不知道我的呈现能不能让大家感受得到。

 

孙阳

这个问题一问,我就想起了我在山顶喊出那句话“I’m the king of Hong Kong”的状态,我觉得太悲烈了。其实在当初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角色和我本身是有一点差距的。可是,也因为我和他的价值观不一样,我更可以反推过来去理解他,凭着怎样的动力去生活。这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在一个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底下,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了很多“我们要往上”“我们要当最棒”“我们要一百分”“我们要当第一”这些价值观,其实都把我们带偏离了我们想要、我们最擅长的那个领域,所以那个悲痛点就在这里。


当我喊出“I’m the king of Hong Kong”时,其实非常痛心,因为你就不是,而且你永远不会是。电影里让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真的要和他做一样的选择吗?其实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一片天,对吗?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就像我现在这样。我觉得每个人追求的东西都一定有那个珍贵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挖掘自己,dream big,做到你想要的和你喜欢的。



江美仪

我想花姐是按照你的说法去做的,但是她做的是犯法的。我觉得花姐其实挺可怜的,因为她没有后路可退,没有人可以依靠,她一个女人要和一个黑道的人打官司,要和很魁梧的汉子讨价还价。她没有人可以控制,只可以控制一些小朋友帮她“走水客”。但是,如果你问我,我觉得只是有一些人,他们做的事情是看他们想不想做,可能她心底里不想做,但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可能她自己知道是不可行的,但是她已经没有特别的能力去找另外一个出路,去保持现有的生活,或者更好。人生最可怜的是没有路可以选择,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是否要逼迫自己走到没有退路的路上?

 

贺斌

在这个层面上,其实它不过就是一部电影而已。但是这个电影做的很辛苦,导演刚才说了,调研就是两年多。写剧本、拍摄也很辛苦,也得到了深圳市方方面面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怀,我们的资方做这件事也是冒着风险的,因为是一位新导演,又是这么敏感的题材。好在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还不错,马上要在3月15日上映了,也希望深圳的朋友们,等我们上映的时候帮我们摇旗呐喊。因为这个戏就是深圳的戏,导演就是深圳的导演,谢谢大家。




我会感觉到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到位。我先问花姐,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是一个气场很强大的人?

 

江美仪

当然不是。其实我觉得人有很多方面的,我要感谢导演可以让我表现出我的一个面给你们看。其实收到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蛮好玩的。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导演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我们在对台词的时候,她也很大方,会让我们加进一些我们的意见和自己的对白。所以你看电影里面是很生活的,很不像做戏。就像我们去大食会一样,做出了很丰盛的晚餐。我很喜欢自己的那一场戏,因为很生活,团队很有激情,这个是会上瘾的。


本文浮力~~~~~


给本文留言,说说你对电影《过春天》的感受或者期待,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点赞数,送出10张《过春天》主创签名海报(每人一张)



截止时间3月1日18:00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