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映后回顾 | 文学与人生像白首偕老的恋人

深圳BC编辑部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百丽宫影城 2023-03-22


编者按
10月20日及21日,巴西电影展深圳站及广州站都以电影《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开启,策展人阿德里安娜·杜特拉(Adriana L.Dutra)、开幕影片主演加布里埃拉·波耶斯特(Gabriela Poester)及导演安娜·路易莎·阿兹维多 (Ana Luiza Azevedo) 分别作为两场电影放映的映后谈嘉宾,在与我们围着这部电影的畅谈创作的故事之时,更用片中呈现的丰富与不同于我们以往认知里的巴西文化,拉进了我们与巴西人之间半个地球的距离。

花甲之年的巴西女性导演安娜处理“老去”话题这样生动诙谐的方式,带给了我们“面对老去其实是在面对生活的选择”这样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甚至让我们的观影途中大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对女主演加布里埃拉来说,这部电影是她目前演员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不仅因为它(与电影的工作人员)在她罹癌期间治愈了她的身体和精神,更因为自此之后,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她会一直提醒自己:自己现在在一个很正确的道路上,每一秒都在实现梦想。

有关人生、有关生活的命题总是能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的边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透过电影的眼睛去感受不同的人生。本次推文,我们将两场映后交流汇总,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谈。


映后嘉宾简介

导演
安娜·路易莎·阿兹维多
Ana Luiza Azevedo

她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巴西电影制片人,曾在豪尔赫·费塔多(Jorge Furtado)、卡洛斯·格巴斯(Carlos Gerbase)和卡洛斯·赖兴巴赫(Carlos Reichenbach)等导演的多部故事片中担任助理导演。作为作家和导演,她制作了许多短片和电视特辑,并在多个国家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2000年,她的电影《三分钟》是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唯一巴西电影。2007 年底,她根据马塞洛·卡内罗·达库尼亚(Marcelo Carneiro da Cunha)的书执导了第一部故事片《世界尽头》(Before the World Ends),该片甚至在 2010 年 5 月之前商业院线上映前就已在许多电影节斩获大奖。

女主演
加布里埃拉·波耶斯特
Gabriela Poester

她是戏剧、电视和电影演员。居住地为阿雷格里港。2014年,凭借杰西卡·卢西亚(Jessica Lusia)导演的戏剧《大海之海》(A Coisa no Mar)获得了Açorianos de Teatro最佳女演员奖。2015年,她凭借乔纳斯·科斯塔(Jonas Costa)的作品Bruxa de Fábrica在格拉玛多电影节上获得了Mostra Gaúcha最佳女演员奖。

策展人
阿德里安娜·杜特拉
Adriana L.Dutra

她是纪录片制片人、编剧、制片人和策展人。她作为导演和编剧的包括长篇纪录片:《时间有多久》、《恐惧的社会》和《瞬息万变》。电视剧有:《选择美国》、《选择拉杰》、《巴西之子》、《跨时代》等系列。她是Women+女性主题电影节的策展人和导演。她是2020年第53届巴西利亚电影节评选委员会委员,2019年巴西奥斯卡委员会委员,2019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巴西代表,2018年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评委,2017年Netflix奖评委。

主持人
深圳站:钟秋梦 节目与宣传推广经理
广州站:Larissa Costa 巴西驻华大使馆文化领事
现场翻译
Sylvia 巴西驻华大使馆

深圳站映后现场

阿德里安娜: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女演员一起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刚刚我们看了一部非常美丽的电影,也感谢电影节的邀请,让我可以参加到巴西电影展的策展工作中。我认为电影是不同民族间非常好的交流渠道,希望通过这次影展可以让大家更多地认识到巴西。

加布里埃拉:大家早上好!(因为我这里现在还是早晨。)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让我可以和大家进行一次远距离的交流。这部电影有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我们可以对它做一些讨论。

安娜:大家好,非常荣幸我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见面,我现在是在巴西,住在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这是一个比较冷的城市,我觉得电影可以很大程度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我非常感谢大家来看我的电影,也很好奇这部电影在大家看来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广州站映后现场



01

主创和演员的关系:家人般的存在


主持人:其实我有一些问题想先问我们的女主演加布里埃拉。这部影片由女性导演安娜执导,作为演员,你是如何与导演进行交流的,以及是如何获得参与这部电影的机会的?加布里埃拉也曾参演过其他的影片,可否聊一下你的表演经历?


加布里埃拉:我是一个演员,除了电影,之前也演戏剧,还参加过很多电视剧的拍摄。其实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主演的电影作品。当时导演联系到我的时候,她认为碧亚这个角色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对我来说莫大的荣幸。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也与导演变得非常亲密,好像成为了她的家人。我认为这部电影对我的整个演艺生涯来说,都将是非常重要的作品。

主持人:加布里埃拉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和自己有什么相通之处?你与导演成为了像家人般友好的关系,这个关系又是如何建立的?

加布里埃拉:我刚拿到碧亚这个角色时,导演跟我说其实在她之前想构建的剧本里,欧内斯托的周围是有很多其他角色的,那时候,碧亚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主角。但是在创作过程中,碧亚的形象越来越凸显出来,她成为了欧内斯托的一个“相反面”,这一点也是导演非常想要突出的一部分。

说到我和导演安娜之间的关系,她说过在我认识她之前,她已经认识我了。当她联系到我的时候,她非常愿意向我分享,也非常有活力。在跟我的交流过程中,她也在慢慢完善角色。

电影的制作公司叫“电影之家”,在巴西南部。导演的丈夫和儿子都参与到了电影中,是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所以这是由一个家庭共同协作出的作品。

另外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我们可以在这个电影中看到很多两个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我们在摄制过程中,我和饰演欧内斯托的演员(儒利奥·安德拉德 Júlio Andrade)也形成了非常好的友谊,导演安娜对我们来说也是像朋友一样的存在。




02
策展理念:从巴西到深圳

主持人:巴西电影展正在全国做巡展,其实也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选片过程,我们也想请策展人阿德里安微聊一下这次策展的想法和概念,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影片来到中国做展映?


阿德里安娜:谈到策展理念,当时大使馆邀请我的时候,我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影展,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巴西,我在思考怎样才能在银幕里放下更多的巴西元素。因为巴西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从南到北,很多地方与我们认知上是不一样的,巴西不同地方的电影语言甚至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这次放了不同地域的电影,比如亚马逊地区的,也有展现在外国的巴西音乐人是怎么样的,还有今天《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南部边境和阿根廷接壤地域的这部分巴西。

我觉得这次策展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可以让相距这么远的中国朋友们了解到,巴西原来有这么多以前没有认识过的有趣的电影语言、文化风景。

加布里埃拉:刚刚策展人提到这部电影说的是巴西南部的故事。我记得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人说这部电影看上去根本就不像巴西的电影,和以前的巴西作品不一样。然后我回答说,这个当然是巴西的电影,因为有很多部分的巴西是你们本来就没有看到的。



观众:首先感谢策展人以及BC,可以带来这个巴西影展,因为平常确实很少会看巴西电影,最出名的就是《上帝之城》吧,除此之外也没有了解巴西电影的机会。我想问策展人这个展的落地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阿德里安娜:办展其实是需要非常多方面协作的。一个电影展需要投资,我们一开始在巴西通过Inffinito公司找赞助,还要和片方、影院等沟通,最后影片才能来到中国,所以这个过程是需要团队一起协作的。因为我们之前不太了解中国观众会喜欢怎么样的电影,所以选电影前还要去了解一下你们的想法,想想如何通过这些电影能够让你们了解一些巴西,让你们可能更想去巴西。




03
文学的作用:角色间的连结

观众:导演您好,很高兴看到这部影片,这部影片确实非常打动我,算是我近期看到的能给到五星的一部影片。片中很打动我的一点是,男女主角的一个连接点是文学——他们在看到同一本书的时候眼睛会放出同样的光芒;男主让女主给他的孙辈拍视频传来情谊的时候,也是借助了文学名著。——我非常感动于这一点。中国台湾曾经有一位写散文的女作者说过:“文学与人生像白首偕老的恋人。”(编者注:2015香港书展作家简媜的演讲主题)这句话在新媒体流行的今天听起来略显矫情,但是您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欧内斯托从事摄影工作,他的儿子是商人,孙子还是一个儿童,女主角是一个“无业游民”,为什么您会在几位主角都没有从事文学工作的情况下,将他们的连结点设置在了文学上呢?对此我非常好奇。

安娜:我本身也是住在巴西南部和乌拉圭接壤的地方,住在这边大家失落的氛围是非常浓厚的。我想要借用文学展现欧内斯托内心细腻的一面。他表面看上去不怎么和别人交流,但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喜欢用诗歌、音乐等表达方式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趣。从这方面来看,他并不孤独。

他热爱诗歌这件事情在片子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电影中知道,他越来越看不清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是一个热爱诗歌、热爱阅读的人,“看不见”这件事让他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我也是想借助这个意向反映“老去”会给我们带来的诸多限制,那么在这样的限制下,他如何来处理身边的这些问题,如何再继续社交?比如他失去了写信的能力后,他如何与有情感的人交流呢?



观众:很感谢这部影片,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家庭故事,所以会让很多观众想到自己的家人,包括我自己。欧内斯托这个父亲的角色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亲人。在影片中,主角有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老人往往不会像主角那样幸运。导演安排这样的一个圆满的结局是一个决定吗?还是有什么其他的考量。

安娜:这是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在这部电影里,我更多想体现的是:面对老去,其实是在面临一些选择,选择接下来剩下的人生要如何度过。那么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欧内斯托是一直想回乌拉圭的,所以当碧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也开始思考,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计划。

这是我想要给大家展现的其中一种可能性。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人在老去时都会像欧内斯托这样,毕竟人的衰老会带来非常多的限制,而你并不知道将会是什么样的限制。欧内斯托“限制”是眼睛看不见了,别的老人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孩子们可能也会想给父母安排一些事情。但有的时候孩子们也并不是真的了解父母,不一定知道他们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是怎么计划的。所以在电影里,我是让欧内斯托主动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

除了这部电影,我也拍了很多其他电影,也讨论过“老去”的议题,但我所制作的这些电影都不是非常悲伤的,因为我觉得要“如何老去”其实是自己的选择。就算生活会有很多限制,但只要你想,你还是可以生活得很有质量。



04
批判性文学:巴西本土社会与文化的缩影

观众:我看导演的采访中提到这部电影的灵感实际上是来自于意大利,电影里欧内斯托也提到过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电影里也有展现巴西街头的集会。我想知道巴西社会化的议题是如何参与到影片的创作之中的,影片里哪些社会化的问题是巴西本土特有的?


加布里埃拉:其实欧内斯托有一位人物原型,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摄影师。导演以他退休之后的生活为灵感创作了故事。但这个故事只是作为一个灵感,她并没有通过影片表现出意大利的社会内容,反而正如你所提到的,在朗诵诗歌的那场戏,呈现了很多批判性文学,它提到了很多巴西社会问题,展示的是一个现在的巴西。这些诗歌集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社会运动,有很多组织甚至会举办比赛,会设定一些主题让人们去表达自己,有时候是关于爱,有时候是关于政治,或关于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场景体现了很多巴西而不是意大利的社会问题。

最后,欧内斯托、碧亚这两个主人公是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对社会事件都是站在批判性角度的,他们两个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观众:特别感谢策展人和主演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这个电影在豆瓣评分也很高。我觉得这个电影讲的是独居老人爱、孤独和信任的故事。巴西现在是否有比较严重的养老问题、老龄化问题?巴西的老人是怎么养老的,他们更多是独居还是和孩子一起生活?

阿德里安娜:这部电影展现了老去的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而你的问题其实问到了巴西的养老问题。巴西可能和你们想象中不同,我们和美国这个国家不太一样,年轻人不会十八、九岁就离开家,而可能一直到年龄比较大的时候还和父母一起住。家庭观念对巴西人来说也比较重,所以巴西年轻人会面临“我的父母如果老去了,我会要如何照顾他们”这个问题。

所以电影其实也从这个角度上展现了巴西的这个社会问题,就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老去后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应该如何才能帮助到父母。与此同时,父母也可能不想让子女来承担他们“老去”所产生的问题。这个矛盾展现了巴西的现状。


观众:我看到一个比较深刻的细节,就是很多人在街头进行诗朗诵,其中有提到一些非常深刻的主题,例如种族话题。比较想知道您在设计电影桥段时,是否是故意加入了更多具有话题性的此类探讨?导演为什么会特别在这里设计一段这样的故事情节,是否是与巴西的社会风貌相关?

电影的最后,碧亚本来是想离开的,但欧内斯托给了碧亚他房子的钥匙,并且告诉碧亚可以想住多久住多久。这样的结尾算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吗,欧内斯托还会选择再回到这里吗,还是说更多是提供给碧亚一个新生活的向往和可能?

安娜:诗歌集会场景里讲到了很多巴西的社会问题,毕竟它是在巴西拍摄的故事,我试图将它本土化一些。比如欧内斯托遇到的养老金的问题,在巴西这也是属于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养老金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这些老人只能越来越依靠子女们。但碧亚成为了他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连接点,那么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场景让埃内斯托去了解现在在发生什么事情,现在巴西社会有哪些非常热门的议题,包括片中提到的种族歧视问题、跨性别问题。如果欧内斯托在自己的公寓里不走出来,他不会认识到现在巴西在进行着什么样的活动。

其实我并没有给她一个非常明确的结局,她可能后来和欧内斯托的儿子在一起了,这也是一种可能性。欧内斯托回到了乌拉圭,但他的儿子想要卖掉他的房子,但是碧亚现在住在那个房子里面。



观众:你的这部电影非常能够打动人,尤其是欧内斯托的老朋友要回家和子女同住了,离开前,他们拥抱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觉得那种分别的滋味很不好受。我觉得您的剧本也写得很好,我想请问一下您觉得什么样的剧本才算是一个好的剧本呢?

安娜:谢谢你问这个问题,也很开心你对这部电影感兴趣。提到如何写一个好剧本,这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一边写一边学习,也需要不断做出修改。如果想学习,肯定有很多课程可以教你如何去写剧本。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找到就是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能感动你,也可以感动别人。所以当我写完剧本时,我也是自己的第一位观众,我也会不断去审视我讲的故事,它是否真的讲到位了,会不会让大家也产生一样的想法。

当然,写作中肯定会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一个好的剧本可能要花上很多很多年。中间可能还会去采访很多人,再次了解角色,再次修改,没有一次性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确实需要不断付出和学习。




05
影像定格:这部电影治愈了我

观众:碧亚在片中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短发形象,导演有什么特殊考虑吗?

加布里埃拉: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导演原来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没有设计成短发形象。这是我在2018年时出演的,那时候我得了癌症,去治疗了。可能因为化疗等原因,我那时掉了很多头发。我因为生病了,也一度跟导演说:哎,可能我没办法去出演这个角色了。然后导演就会说:嗯,这个角色是非常适合你的,就算你到时候“光头”了,我都会为你把这个角色设计好。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拍摄准备时,我的头发也慢慢长出来了,你们现在看到的形象刚好就是那个时候定格的样子。为了我的这个形象,导演也慢慢修改了剧本,让整个角色更符合我那时候的状态。

片场照

主持人:如果没有这个映后,我们完全不知道演员原来有这么一段经历,这也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电影背后原来有这样能触动到我们的故事。

加布里埃拉: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采访都有问过头发的问题,他们可能对这点非常感兴趣。对这件事情,我和安娜都心知肚明。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对电影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部电影是我演员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娜和其他工作人员在这段时间中都帮助我很多,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治愈了我,治愈了我的身体。所以现在我每次去一些采访或者电影活动时,一直也会提醒自己:我现在在一个很正确的道路上,每一秒都在实现我的梦想。

我和欧内斯托的饰演者在交流时,一开始也有一点屏障,我们年龄差得比较多,平时也没有朋友一般的相处时间。但我把我的经历分享给他之后,他跟我的关系开始变得非常亲密,他也开始愿意跟我分享了,就像是我的故事打开了他的心房。我们也慢慢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主持人:就像电影里讲的这个故事,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其实还蛮微妙的。



06
片名:为什么叫《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

观众:这部电影非常动人,看完之后我能听到周围很多人都在擦眼泪。让我觉得特别棒的还有电影的名字《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它有多方面的意义,这个名字是一开始就想好的还是后来根据电影内容总结出来的?

加布里埃拉:一开始这个名字就已经定好了,导演写剧本的时候就是这个。

观众:这部电影的片名有什么含义?我看到女主角一出场,就觉得看到了熟悉的“配方”,比如波兰导演耶斯洛夫斯基《红蓝白三部曲》的《红》里,就讲述了一位老头和一位年轻女孩的关系。导演在回答上一个问题的时候也有提到,这个女孩的出现是让老者产生一些思考,我想在这点上追问一下,具体它产生了怎么样的一些思考?

安娜:关于这部电影的名字,大家也能很明显地先看到它指的是欧内斯托眼睛的问题。首先,取这个名字时,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这部电影里很多镜头是在欧内斯托的视野里出现的,比如有很多“模糊的镜头”,而且我们其实是透过他的眼睛来看碧亚这个角色的。她是一个凭空出现的角色,没有那么多的背景,我们也代入了欧内斯托的视野。

很多老人是独居的,而独居会让他们渐渐远离社会,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和家人也会慢慢疏远。碧亚告诉欧内斯托很多当下正发生的事情,她把他的生活和现实粘合在了一起,所以碧亚的加入其实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活力。欧内斯托是几乎看不见的,他的生活很多时候也是透过别人的眼睛去生活、去社交。这也是我们“老去”的一种选择,处理生活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的父亲年纪也比较大了。有时候,他们跟我们讲话就像欧内斯托和他孙子讲话一样,他想知道你读了什么书,想知道你最近怎么样,其实是想再透过你的视野了解现在在发生什么事。你是作为他与世界的一个接点。

欧内斯托也给碧亚带来了很多东西。碧亚是一个没人照顾的孩子,生活没有安全感。她也曾说过:“你有没有感到十分孤独的时候?如此孤独,以至于如果你死了,都没人会想念你。”欧内斯托和她相处过程中,给她带来了一些安全感,带来一些家庭中才有的温暖。这两个角色其实是在透过对方的眼睛去生活。通过和对方的交流,两个灵魂之间进行了对话,他们也获得了新的生活视野。


观众: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碧亚这个角色本身的成长经历、人物背景等等都是缺失的,想问一下我们美丽的女演员加布里埃拉,在拿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是如何去让自己参与塑造角色的,又是如何去理解这个角色的。

加布里埃拉:你说得非常对,这个角色就是一个“神秘”的角色。我们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是故意不说她的背景。我一开始也问过导演这些问题,我可能需要借此想象一下自己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其实导演是故意做了一个留白,她是一个节点式的出现,导演认为不需要给这个角色加那么多背景,他们之间所需要是类似于“灵魂上的对话”。
观众能知道欧内斯托的家庭,清楚他的背景,但是不太能知道这位女孩子的事,你是“透过欧内斯托的眼睛”去看她的。很多人在现实中碰到她这类人的时候,可能一开始会不喜欢,但正是因为她身上的这种神秘感,让很多人一开始会感觉看不透她们。我们觉得这样也是更加有趣的。


主持人: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就是欧内斯托给碧亚喝当地特色的马黛茶,我们连线刚开始的时候安娜导演也在喝这个茶,可能很多中国朋友们不知道这个。我们在告别之前,安娜可以稍微介绍一下吗?

安娜: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马黛茶是一种在巴西南部以及乌拉圭、阿根廷等国家都非常有名的饮品,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茶叶,跟中国的茶叶很像。很多人有喝马黛茶的习惯,非常香。

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乌拉圭、阿根廷,通常是一人喝一杯,而在巴西经常会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人喝完一杯,再泡,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喝,大家一起喝一杯马黛茶。然而因为疫情,我们巴西也要变成一人喝一杯马黛茶了。


摄影志愿者 薯仔 壹分
活动志愿者 蔡景深 五花肉
内容整理及编辑 周玥



 相关链接 


片单 | 巴西电影展带‍你看到不一样的巴西

Film List | IV Brazilian Film Festival - Guangdong

排期 | 抛弃刻板印象,去电影中看看巴西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影片 | 如果每个小时都会有死亡来临,那又为何歌唱?

影片 | 聚焦金融腐败案之下的巴西家佣

影片 | 直面巴西现实处境,不回避地发出反抗的呼声

影片 | 奴隶制废除十年后的余震


巴西影展未完待续

……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