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邀点评】物流平台太多了,春秋战国都还没有到

2015-07-16 北方朔 物流沙龙

导言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七月份中国的状态,大概一个“热”字就够了。全国上下弥漫着的滚滚热浪,如影随行;股市竟然在公安部的介入下,由满目鲜绿变成了红红火火;资本们也不会忘了给火热的物流行业添点儿“柴火”,短短几天之内,1号货的、居家通、云鸟配送、一号货车相继获得数千万元的融资……在热浪中,在煎熬中,在狂欢中,冷静下来,物流人,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作者:物流沙龙特约专家 北方朔 此文仅授权物流沙龙发布。

1先来聊点儿振奋的事情


物流行业有例如信息不对称,空驶率高,货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物流信用体系缺乏等痛点,为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可爱的物流人可谓是前赴后继,乐此不疲。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互联网的风吹进了物流行业,突然之间,这个行业开始变的热闹非凡。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APP多的就如同文章最开始的配图一样!


互联网在信息一体化,网络化方面天生的优势,似乎可以赋予传统物流新的灵魂。于是乎,各种信息平台,货运O2O软件,以及各种管理软件开始层出不群,所有的这些加起来,超过200个是一点压力都没有。高兴的事儿也在这里,如此多的关注度,以及资本的狂热,正印证着物流行业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物流行业迎来新的变革,也正变得更加值得期待。


有句俗语讲,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但是,还有一句谚语说,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在说灭亡之前,我们先看看我最近通过参考的一些资料,虽没有整理齐全所有的互联网平台,甚至其中会有错误(打脸请轻一点),但是足以说明问题。


在这些物流平台中,很多的切入点方式都不同。货主管理工具角度的、运力池角度的、专线管理角度的、长途的、短途的、城配的、最后一公里的。我不能判断哪个好,每个都有每个的逻辑,主要看数据表现和市场验证吧。


2接着说说车货匹配平台的价值和难点


价值:由于货运市场的容量空间+滴滴打车的示范效应,使得车货匹配成为了这两年物流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是开发者趋之若鹜,资本对这类平台也是青睐有加。车货匹配平台使货主跟司机可以直接对应,通过信息透明方面的优势,大家期望能取代一部分黄牛,降低空驶率,缩短交易链条,提升匹配效率。不过对黄牛的冲击,目前看来,还没有实质威胁。但长远看来,没有集散货和提供增值价值的黄牛最终也会被市场消灭。除此之外,由于信息的透明,司机方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一部分不够优质的运力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另外高大上的大数据和金融延伸价值,就不多啰嗦了。


难点

1、平台上的信息真实有效、实时是一个难点。

没有货主会吊死在一个平台上等,如果通过其他平台或者自己已有的线下渠道找到合适的车辆了,如何及时更新数据?


2、信任建立难。

以前都是熟车交易,但新的平台上信任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的信任谁来保证?买保险送保险?大数据多维度叠加评估?也许行,看行动吧。


3、使用平台用户的价值和使用场景研究理解透比较难。

一个老师曾做过调研,当前货主方更加习惯的方式是使用计算机来发布货物信息,很多司机却并不能很方便的看到这些信息,然而黄牛/中介则通过计算机获取货物信息,并通过“小黑板”与司机方建立联系。而我们看到的很多APP,无论货主还是司机,都是通过手机APP来进行设计。而有些有PC+APP的就显得明智许多,PC端连接货主,APP连接司机,很好的对应了使用的场景。


4、市场推广和留存是难点。

目前车货匹配平台风起云涌,都以为站在了风口,让货主和司机和安装和使用都是极大的难点。目前主要是通过地推、活动、补贴的方式进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物流江湖的腥风血雨。为了使货主和司机使用自己的产品,除了真金白银拿出来烧,地推们为了将产品推广给受用群体,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也成了物流行业屡见不鲜的话题。最近几次的流血事件咱也不提了,都是行业发展的见证吧。



3再来看看管理工具类的平台


我国的物流有“散、小、乱、差”的特点。“散、小”是我们与国外物流的差别,并不能说这是缺点,改变“乱、差”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虽然“散、小、乱、差”是当前的物流状况,但是并非无迹可循,在这样的状况后面,我们的物流如上图所示,也表现为一种层层分包和长链条的状况。由于层层分包,对货主企业/个人来讲,对干线运输缺乏管控,若有异常发生,运输将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讲,信息的通畅对提高效率,优化供应链也有积极意义。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侧重运输管理的平台,除了各种管车软件,还有对全运输链条进行管理的平台。


但是,对管理工具类的平台来讲,他们在推广上的难度会比较大。因为要涉及到整个供应链条,要面对的是海量的货主跟承运方,推广的速度比较慢,但一旦能打动货主,货主的强势,能帮助管理类的工具打通整个链条。目前还分收费不收费,具体推广的速度如何,也需要拭目以待。


目前有个一观点,中国缺的不是平台,是信息系统。如果连信息化都没有,谈什么平台。部分赞同。信息化表现出一些用户的素质,如果没有基本的素质,就跨越到平台,就有点揠苗助长的感觉了。但谁知道呢,说不定我们真的有跨越式的发展,看资本够不够厚实了。


4下面是颇受投资人青睐的同城配送


在同城配送方面,客户有B端客户与C端客户,但B端客户占了绝大部分业务量。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同城配送的平台也都是面向B端客户。较强的时效性,城市里复杂的路况,B端客户的差异化,以及政策方面对配送车辆的管控,会对传统的配送公司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说,相比之下同城配送平台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的复杂。


传统城市配送公司:客户并不会因为同城配送难做而增加价格,唯有保证配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再提升效率,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利润。同城配送平台的逻辑则是,随着单量的增加,数据的沉淀,通过对供应链的不断优化,减少中间环节,并且进行合理的调度,路线规划,来产生价值。当然,花钱买流量,也成为当前许多同城配送企业在做的事情,就是用比传统城配公司更低的价格接过来单(其实就是补贴,当然可以积累一批司机用户,积累运作经验,钱有没有白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因为城市配送更大的复杂性和要求的精确性,对技术数据的获取难度,也使得同城配送平台比干线车货匹配付出更多的投入。因此,同城配送平台也成为最烧钱的细分市场之一。目前同城货运平台很多,覆盖的城市也基本都重叠,很多同城配送平台估计在资本的运单量、市场份额,覆盖区域指标的逼迫下,已经铺到了几个甚至超过了10个左右的城市,这钱如何够烧啊?我看还不如做好一个城市等着被大资本收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近听人谈,同城也有不同的玩法。嗯?想想德邦和安能的差异,也在同城里有应用。具体没有深研究,就不说了。


物流市场够大,也是,如果在一个垂直类的领域做好了,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居家通、小农女、某某冷链。。。。。。相对于同城配送、信息平台等的激烈竞争,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积极创新,体现出很大的潜力,虽然也是困难重重。


不要问我具体看好哪家?反正我也不想说,万一说错了呢。记得有人曾立帖为证某某公司一定不行的话,前车之鉴啊。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句,线上是趋势,谁也挡不住;价值是核心,方向错了,物流领域不是用上亿美金就能烧出来的。


还有最后一句:物流平台有200多个的时候,说明春秋战国还没有到来。

时间仓促,就这么一谈,多扔砖批评。其实我想说,我今天不是来点评的,就是来送表的。表里信息肯定不准确,大家多提意见,没有提到的,或者提到了说错的,后台留言,请沙龙转给我。


看完了还有那么一点价值,请打赏我吧,请Tracy 转给我。



【物流沙龙】是业界最有影响力的物流微信平台,带给您最新、最实用、最干货的各类物流信息。回复任何关键字进入搜索。

【微信号】logclubcn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声明】欢迎转载,但敬请标明“转自物流沙龙logclubcn公众平台”,否则将采取包括法律诉讼等一切必要的手段

【业务合作】微信(手机):18501687662 邮箱:logclub@logclub.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