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分析|从医药改革看对物流运输的挑战

2016-09-27 十八人 物流沙龙

物流运输环节一直都是专业领域的一个短板,尤其是对于很多相对集中的行业,同时标准和技术要求又相对苛刻,又受到国家法规的监管,所以会发现很多类似的行业,其实在干线和末端的服务上与现在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落差(由于要求严格,成本相对与社会化物流持平,投入与产出短期很难形成对等,导致很多的大型物流企业不愿意参与)。

2016年,注定在医药物流运输上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相继放开医药物流第三方审核(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9号),决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等7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这就意味着:只要符合药品运输的要求,只要有运输能力的企业,都有可能加入到全国1.3万家医药商业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中来。紧接着对于疫苗运输开始更加具有挑战的改革,对于很多的医药流通企业原先的模式都具有十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往的医药流通行业,物流环节基本都是属于“白送”的范围,也就是这几年由于末端服务的要求,才逐步受到重视,但是认知程度相对低,很多的时候基本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让我们看看此次改革对于医药物流推动的挑战(两票制如果全面实施,工业开出的第一张发票是到商业配送公司而非之前的过票公司,这意味着没有配送资质或配送能力的医药公司将失去合法经营药品的机会,斩断工业与非主流配送公司药品交易的链条,这是两票制给医药界带来的第一大冲击)。

首先我们看这个行业,如果想接受改革挑战,我们先看清楚行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医药流通行业内的物流短板:

1)医药流通企业间的潜在壁垒多多,很难形成规模运输效应,而且相互间的运输无法形成合力,这就导致很难同行合作;同时行业龙头企业相对集中,切入点单一,并且区域和全国型的企业相对分散,并且各自经营范围和区域已经处于一个稳定格局,变革不易;

2)医药流通企业内的,行业间的企业标准多多,各自水火不容,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企业体系,导致合作障碍多多,各不买账,无法形成共享;

3)寡头效应明显,龙头企业间相对资源集中度过高,但是物流运输基本都是处于一个企业物流的状态,大部分都采取外包状态,尤其是涉及省际的干线物流和区域支线物流以及无法自建满足的城市配送;

4)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无法对外开放,很难形成信息共享,同时各自的各种MS相对负责,都是属于特有企业间的内部操作系统,无法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同时企业间的、行业间的竞争关系,激烈程度与普通物流运输基本持平,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5)医药流通企业对于相对技术和质量标准要求过高,尤其是质量,所以很多的物流企业不愿意投入,就是因为往往看不到投入与产出的比,同时相对粘性又很低,每年的一标,导致很多企业也无法长期的投入。并且对于验证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导致资源浪费,根本无法提升使用效率,专车专用,备案制,用很难形成行业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很难提升效率;

6)同时小型的医药企业都是区域为主,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相对的潜在小霸王,全国规模的又很难形成合力,资源分散,又有部分地方性法规的限制,导致各区域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行业特点明显,并且相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行业内的企业属性太重,无法完全实现社会化的模式复制,很多的物流运输企业看中行业机会,纷纷进入,尤其是当下的顺丰,其实只有进入才知道苦不苦,其实很难形成具有高价值的粘性化合作;

7)行业内的诸多企业尤其是以体制内企业居多,各自的物流基本都是企业物流概念,有心走出而力不足,需求突破又有企业标签,很难在行业内进行一个合作共赢的分享开展;同时定价体系和运输规则与社会化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标准却远超普通运输,行业内的定价接近社会物流的专线价格(付出的辛勤得不到很好的价值衡量);并且操作细分,季节性明显,进出存货非常集中,具有超强的企业信息。派送要求尤其是服务要求严格,时间性要求十分严苛,并且需要付出等待时间,但是收货可控时间相对集中,很难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分享;

其次看完链主的现状后,我们再看下目前服务这个行业的物流运输企业的现状:

1)运输规模相对属于区域或是城市型,规模效应基本无法展现,个性化服务居多,成本付出较高、因为基本都是属于某些企链主企业标签下;全国网络的很少,完全符合医药流通的甚至更少,有几家,基本是医药属于副业,主营业务还是与医药相差甚远,尤其是医药冷链运输;

2)规模型的物流余快递企业想做的太多,容易在行业内引起猜疑,尤其是对链主企业,当运作范围和经营范围过广,这些都是链主企业相对关注的;运输业务扩展速度相对较慢,很多都输属于跟随性,链主企业走到哪里,跟谁着走,即使这样粘性还是相对较低,每年或是每两年一标;运输环节管理薄弱,转包现象严重,标准很难全链条监控,存在监控盲点,导致很多的企业完全处于一个人的能力强弱,而不是一个体系的保障搭建;

3)信息化的使用相对社会物流弱,基本属于链主倒逼着发展,链主们信息化相对超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当链主要求进行订单和运输以及链条的全程透明化、、可视化时与链主与社会化的要求存在差异;

4)话语权缺失,没有自己的定价权,很多的服务商的线路报价都是以依托服务商的报价+服务差价形成的,没有自己的定价体系;同时对于风险意识薄弱,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需要加强风险和安全的培训和落地尤其应急的预案的实施;

5)末端的掌控能力很弱,干线外包的同时,对于末端基本是出于一个合作整合的状态,尤其是航空运输体系内的城市配送,基本以航空货代为主,即使是优秀的也就是在全国设立10几个办事处而已,相对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全国网络还是少之又少;

6)公路干线运输成本居高,由于相对货量远不如社会物流,加上严格的企业验证标注,行业内的干线运输尤其是温控运输,主力车型基本以7.2米与9.6米为主,加上逆向物流的缺失,导致干线资源的利用率低下,成本居高;同时很多的医药产品是有着温控的需求,干线运输的风险性非常巨大,对于每一个操作环节要求都是标准的SOP,严格执行 和检查显得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温度超标,整车拒收和报损都会有可能出现;

7)医药物流的企业间很少实现运力资源的共享,加上链主的要求,验证的资源基本属于专车专用的局面,利用率极低,导致服务成本居高,同时医药的特殊性,很多车辆对于所装货物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导致很多的车辆空驶率居高;

最后我们看看这次医药改革,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看到了行业内的短板和痛点,那么此次医药运输改革尤其是涉及全程冷链的运输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行业内的企业相互间进行一个协作,共同面对此次的市场机会,集团型、网络型、运输型将受益。

1)运输资源的聚合,此次医药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行业的优质资源进行聚合,比如干线运输的一体化和分享;会较大龙头企业的信心,尤其是对运输的投入和管理,比如近期爆出的重磅消息,国药物流与DHL的合作,这将是优质资源与优质资源的最佳组合;

2)加速分散各地的分仓一体化,因为涉及落地服务,更加需求协同,这些对于行业内的集团型,全国范围型的流通企业机会更大,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就能把各地的分仓进行串联,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将供应链仓的优化做到合理与极致;

3)同时拥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区域配送网络型的运输企业机会又来了,因为要求不能再次转包,尤其是疫苗运输;对于温控资源尤其优质的温控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并且器械类也开始有温控的需求,运输型企业(不涉及仓储)的机会开县显现,但是前提是一定具有操作经验和操作体系,一定属于质量型的规范化企业;

4)行业洗牌的几率加大,优胜劣汰开始显现,对于有质量的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好,对于那些浑水摸鱼的基本处于淘汰;每一次改革都会出现丛林法则,对于服务优势,资源优质不明显的企业,自动退出,良币必将剔除劣币;

5)优质的第三方独立平台会鉴定信念,加快布局和整合的步伐,也会强势进入,实现一个独立、分享的第三方平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更多的企业物流会转变为物流企业,内部业务与三方业务形成对等关系,实现价值的重组,同时独立第三方平台的介入也会增加企业变革的动力,实现价值和组织的重塑;

每一次变革都倒逼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崛起,医药物流也是一样,一个完全放开的医药物流市场,一旦打破壁垒,一旦社会化的运输企业和平台强势进入,平衡将会被打破,一场彻底的变革即将开始。可以说掌握物流网络的,可以说掌握物流网络下沉和延伸的,已经潜在的控制了未来,因为一切都是物流前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谓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是需要依托物流而流,但是医药物流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体系对于任何一家想加入的企业来讲都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需要真正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因为这是一个关乎生命的行业。期待更多的社会化企业加入,提升行业的运输水平,加速行业的快速变革,实现质的飞跃。

文/十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