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彤:设计出夏木塘人希望的生活 | 趣村夏木塘
📌 编辑 | 5m
遇见夏木塘
遇见 · 二十种乡村生活方式
遇见 ·二十一所建筑高校
遇见·二十位建筑师
夏日林木 匯水為塘
2018年6月,“遇见夏木塘”在江西万安夏木塘村正式启动。遇见夏木塘之遇见建筑师,由数位建筑师甄选夏木塘村内建筑、场地,以设计的力量,通过针灸的手法,采用小尺度介入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环境风貌的基础上,为夏木塘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入新的业态,促进整体升级。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村镇的振兴。
6月16日,夏木塘中期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后UED杂志记者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彤,进行了专访。崔彤随和的性格使本次访谈变得轻松、愉快。
随后,在6月27日于北京举办的的“趣村”研讨会暨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系列活动中,崔彤针对“何为‘趣村’”、“如何‘趣村’”两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篇将带来第五位建筑师专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崔彤以及他“遇见”的夏木塘。
“遇见” · 崔彤
崔 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
▼
崔彤,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全球华人十大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
专访 · 崔彤
Q1 您对夏木塘村的基地现状有什么看法?您认为夏木塘村现在急需改变的是什么?
我们的主创建筑师赵迎去夏木塘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的分析夏木塘村的现状,同时也带给我一个“真切”的感受,当然这个感觉还是“隔空”印象的,就是场地及周边建筑、道路、水田,以及对场所的“新邻居”有一些了解。
© UED
总体看来,夏木塘村天生的条件应该是很棒的,就是禀赋很好。难得的是,夏木塘村还有一些原始村落的印记,隐约可见它原来存在的东西,比如说基地旁的水田、祠堂,还有竹林、古树等等,以及民宅内部的一些格局,还能清晰的看到房子建造的逻辑,比如说砖墙支撑,木梁柱构建的关系等,这就是说,夏木塘村的“基因”还保留着,但是夏木塘村已经进行过一次改造、“美容”,显然,“脚”,动过,明显感觉到道路系统得到提升;“脸”,动过,房子面也有被粉刷和改造过的印记。那么,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一是,还原夏木塘村“原始状态”,找到村子的“遗传基因”,二是,通过一种有效的介入手段,以一种韧性的姿态,轻柔的触碰环境,使夏木塘整体环境得以提升。
对于提升和改造夏木塘村的问题,核心还是人,第一步,是对于当地人来说,要恢复夏木塘村应有的生活和生活场景,第二步,如何让这种生活和生活场景激活夏木塘村和周边,第三步,如何能够吸引一些外来人,到这个地方去观光、旅游,或者是融入到夏木塘的生活当中,变成一个新村民。
© UED
夏木塘村的优势在于,“土著场所”的存在,即夏木塘村民、土地、房子、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夏木塘村还保留了村落当中最初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和生活场景。当然,我们并不希望这里的人们的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当中,他们自己也不想回去,那样的落后和贫困是他们要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夏木塘村的“地脉文化”,让人们重返土地,重构夏木塘的场所精神神和生活。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村民们认为的“更好”和我们认为的“更好”,是否吻合。村民们的“更好”就是像城市人一样住高楼、享受现代设施的便利、拿着工资,这就是村民们的“更好”;我们的“更好”想的就是让乡下变成美丽乡村,风景如画;而旅游者的“更好”就是,体验一种跟自己城市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短暂旅游生活。那么,到底这些“好”对不对?我们认为,对夏木塘的改造不仅仅以“美丽如画”为目标,我们认为的那些“好”,要保留,但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村民们的生活,要把这三种的“好”放在一起,也不是简单的叠加,是做一个平衡,最终的目标是能够“设计一种生活”,“设计一种新的农耕文化”,“设计新的村民”。我们希望第二代的夏木塘村人可以是本乡人,也可以是外乡人,可以是游人、是他们共同乐意参与的生活,而不是我们假想的生活。
© UED
Q2 听说您想在夏木塘村建造一间茶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一个建筑师,一是感兴趣,二是有责任,三是有意义。我们会集成工作研究所的“研究式设计”以及国科大建筑中心的“设计式研究”并呈现出一个复合的设计成果。其实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土地改变环境、改变人。
其实进行乡村建设途径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地去做,或者是整个片区的去做,但是这次是一个集体活动,是一个叠加起来的成果,合力改变一个村子,并依靠外来的力量去激活村庄,激活的力量是建立一个平衡体系,我们既不是让这些人全部离开这个村子,也不是说让外面的人全部进入到这个村子,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体系,希望让原住村民留在这个地方,而外面的人也向往这个地方。别人会发现夏木塘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个吸引力来自于它原来自身的魅力。设计师只是外力的施加者,我们要做是发现和挖掘夏木塘自身独特魅力所在,这个“魅力”实是不可以创造的,而是夏木塘自身禀赋和能量的释放。
© UED
比如,我们在夏木塘所改造的地块,它是在靠近水田和村中心那棵大树的旁边,这个位置敏感度很高,因为,它即在村落“边上”,又是村落的中心;即是耕地与村的交汇处,又是“中心”、“节点”、“地标”的叠合地带。我们要思考水田和陆地之间、陆地和竹林之间、居住与敬神之间,因为旁边还有祠堂。
在这样小的村落有如此复杂的趣味,这让我们非常动心。在这个“非常位置”,用一个怎样的“平常场所”回应并呈现“本来如此”的淡然!它的“意义”应源于乡野当中最典型,最常见的生活,它既普通又正式,既平凡又非凡,既下的厨房又登的厅堂。这些“平常”又是什么?那些,农耕时代留给大家最基本、最珍贵的生活必须是什么?它们能维系人类,造福人类,它们不是机器,它们是粮食、蔬菜、水果、茶等,与农业和种植相关的一种东西,而这些作为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食”。在基本的不基本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与土地和种植相关的“茶”。
© UED
如果能选择在这个地方做茶室的话,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生活,有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茶本不是大家必须要喝的,但它又是中国人离不开的,所以我们希望夏木塘村在“食”为天的基础上有一个升华,一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跃迁,这种精神功能似乎又同构着旁边的祠堂,有着某种契合,同时一面朝向村中的公共空间,一面回应竹林的幽静。我希望这个茶室本身原自土地,又回到土地,让它落地和生发。
而在中国对于茶文化的理解,有过太多的兴衰和误解,今天,甚至过份的“崇尚”而变得神圣不可“高攀”,其实喝茶本不用那么隆重,其实这个茶室只需要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人不多的地方,可以放松、可以聊天,它不需要很奢华不需要很亮丽,它已经存在,等待着我们发现:茶室选址在水田的旁边、河塘的隔壁,面朝古树,背靠竹林,一幅仇英笔下的《独乐园》,一个先天的悠然品茶的场所,不论是对原住民,还是游人来说,这个祠堂边的“神仙”有着非凡中的平凡和永恒。
© UED
这个竹林边伫立了很久的房子,带着土地的气息,静黙的等待着,砖墙、木梁、灰瓦,所有的材料和建构体系都源于这个土地的“土与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自然造物”树与林转化为“造物自然”的“木构”和“土筑”,那么好了,这个夏木塘茶室的趣味就是一个“魔法”,房子其实就是树,就是树屋或厅子,而树就是房子,可以遮阳、避雨的天然的屋宇。于是茶屋、茶院、园子、林子就是密不可分整体,一个乡野中茶的世界。
© 虫儿
Q3 茶室选择以白茶为主角,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
也巧了,与“趣村”夏木塘相关的还有两个项目,一个在武夷山,一个在浙江,都涉及乡村问题,都与农耕和茶相关。因此与茶结缘也有幸认识了一位制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茶大师,曾与他谈及“趣村”夏木塘这件事情,邀约大师参与到我们的活动当中来,他欣然接受,所以我想到给夏木塘茶室(或者茶文化园)找到这样的一位“主持”,懂茶、说茶、制茶,我想为茶室拟定的一个业主,总得有一个主角,主角不是我,我们建造的空间给他们用的,让他们来拓展或想象“茶空间”的现在与未来,也许,请来的制茶大师变成了“主人,”,也许当地村民变成了客人,也许白茶变成了主角,那这个房子就是一个舞台,如果白茶可以在夏木塘“上演”,那浙江和福建的白茶是否也可以巡回演出。
当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有星巴克时,那么,源于“树木水塘”的茶也许会遍及大地。
“ 趣 村 ” 研 讨 会 发 言
2018年6月27日“趣村”研讨会暨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系列活动于北京成功举办,崔彤针对“何为‘趣村’”、“如何‘趣村’”两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趣村”研讨会崔彤发言 © UED
建筑师要打造出什么样的乡村?乡村与城市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要做乡村?我们做乡村建造也好,改造也罢,是为谁做的?这些有趣的东西是为孩子们做的?还是为农民做的?还是为外来人?
我们讨论“乡村”,一定会谈到田野、山水、风土,一定不是谈与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这幅《溪山行旅图》对自然的寻觅和赞美,这幅《早春图》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风土的畅想,包含着对农时、季节、天象的思考。
© 崔彤
乡村与土地相联,与农耕相关。崇尚土地、师法自然,是农业活动的根本,所以,栖居于“山、水、风、土”中;“山水间、林木构、风土筑”便是在“自然造物”的观察和感悟后的“造物自然”的建造活动。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画论让我们进入到一个“可观、可游、可居、可思”的美丽乡村的想象之中。
对于我们夏木塘这样的乡村来说,如何从土地出发,如何来“耕作”?如何来“种植”?如何来“收获”?设计的趣味是否可以此为出发点,“耕作”我们的场所,“种植”和“培育”我们的建筑。这似乎很好玩,但这些好像只是建筑师的趣味,自己逗自己,当地村民开心了吗?游人觉得有乐趣吗?
© UED
作为设计师应参于到村子的设计的同时,应有对村民生活的设计,包含着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对富足的理解,对舒适的思考,之后,才有可能去谈“趣味”,才有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设计问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美丽乡村的乌托邦景象,那是一个简单的、纯粹的、没有战争、没有税收的详和世界。这样的景象,正在慢慢地消失,并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土地的丧失。乡村的问题,是不是一定就是城市化的问题?曾经的农村,并不依赖于工业生产与城市文明而存在,农村自有的土地、生产力、生产关系构成自给自足的平衡体系,这块土地依然可以保存着最原始、最生态的生活方式。那么,乡村的问题,是否就能用城镇化来解决?这里面可能包含了与规划相关的乡村规划,与建筑相关的建造,与景观相关的种植,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 崔彤
所以,费孝通曾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还是乡土性的”。突然间,好像城乡问题都集中到了乡村,乡村建设成了热点,规划师、建筑师都走向了乡间,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筑的经验带到了乡间,并向城市化迈进,可是,城市与乡村到底有多少相似性,当我们把城市的生活带到乡村时,是在把乡间作为一个演艺舞台?表演场所?摄影棚?还是真正打算还原给村民一个美好的生活,像陶渊明所畅想的《桃花源记》,还是一个城市化的乡村,也许我们没想清楚。的确,乡村是区别于城市的、不复杂的、纯朴的、自然的、也是有趣的,乡村,与天地同在,与自然山水同在、可以诗意栖居。今天这么多建筑师、高校老师同学们,这么多景观师、规划师,都挤到了乡村,大家一块来建造和建构,可是这里,能不能吃得消,能否容的下这么多内容。“建造”这个强烈的“人工造物”活动在这里如何改变或重构一个乡村。
仇英的《独乐园》中场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建造与培育的关联:“树构厅”的建构逻辑是,其一,预设的种植,包括间距和环形边界;其二,顶部人为介入,最少的干拢并获得“屋顶的遮蔽”。同样,在村口的古树作为“天然的屋宇”,已经被广泛认同,并被神圣化,构成村子的核心,那么在乡村,这种特有的“种植和培育”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最有效的“建构”手段。于是我们的主题之一是“种植村落”,如同在土地上的耕作,人工的介入只需顺应自然的的“培育出来”,如同自然的生长,其实乡村就是自然生发出来的,甚至没有规划,没有设计,这些聚落美妙之处,就是在与土地的紧密关系,与自然树木一同生长。我们对农作物干预只是一点点,因此,乡村的建构本应该就是一个弱建构,一个弱设计,一种轻柔的触摸环境的姿态。
仇英的《独乐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崔彤
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设计最终目标是什么?无论是策划研究,规划设计、还是“乡村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最终的目标和结果是设计一种生活,设计一种社会形态。那么,什么是农民喜欢的生活?什么是乡村应有的社会形态?至少,应该有它的土地,有本地树和植物,有热爱这个土地的人。我们“设计”了三种人:第一,这个地方的原住民;第二,是新村民;是扎根于这个土地当中的第二代村民,可能是画家、艺术家什么的,也可能网络游戏设计人,职业作家,非遗传承人,第三,外来的游客。还有这个场景发生的故事。
© 崔彤
因此,我们可能尝试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已存在的非凡,他遍及在村子的各角落,等待着揭蔽和激活,在这个有着时间叠置的土壤中播下这颗种子,他带着农耕的基因,在这个土地中自由的生发,蔓延、直到茁壮。
“遇见” · 夏木塘
水本万物之源,林为庇荫之处
临水而建,山林环绕,乃桃源之居所
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原有“上下木塘”二村,其中“下木塘”村季竹木林立,山花开遍,故而更名为“夏木塘”。这里气候温暖宜人,四周稻田连绵,村民淳朴善良。
夏木塘村,一个位于江西省的小乡村,背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位优势明显,在峥嵘历史的历程上占据着小小的一隅。这里自然景色优美,古树繁茂且造型奇特;乡野风光怡人,鸡犬相闻,村庄房屋错落有致,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村落的建成环境交相辉映。
在乡村建设的浪潮中,经历了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夏木塘,虽着力发展“中华民间游戏村”的特色,但村落发展问题并未得到切实解决。现在的夏木塘,传统民居与新建民宅并存,村落传统的格局和肌理保存完好。它正以承袭而来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民俗,等待新一轮的发展和更新。
国家推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夏木塘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遇见夏木塘
时间:2018年6月-8月
地点:江西省夏木塘村
CBC建筑中心发起的“遇见夏木塘”,以“趣村”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激活乡村,重塑乡村。来自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设计师受邀对夏木塘村的院落或场地进行改造,将新的风貌带入传统乡村,以“针灸式”的建筑改造带动整个夏木塘村乃至辐射周边区域。
这是一次对乡村发展的集体思考,对未来乡村的展望,对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遇见夏木塘”旨在为乡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和优质业态,从最基本的层面,创造满足乡村需求、适应乡村现状、引领乡村发展的功能布局。此次事件,通过“趣村夏木塘”聚合、发酵、升华,探索如何赋予夏木塘村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纽带,从而达到从功能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提升。
2018 第三届国际高校建造大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万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CBC建筑中心
协办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参赛高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美国雪城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
ENCOUNTERING XIA MUTANG
遇见知名设计师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遇见朱小地
遇见张宇星
遇见魏娜
遇见崔彤
遇见谢晓英
遇见柯卫
设计、文化、艺术引领下的乡村振兴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来
企业 · 机构 · 个人赞助
熊润 :18600687326
苏丽燕 :18600687323
市场合作
杨纯红 :18600687010
周丽雅 :18600687320
媒体合作
赵明 :13801372842
杨紫惺 :13699297051
夏木塘
俱乐部
苏丽燕 :18600687323
关 注 我 们
FOLLOW US
▼
微 信 公 众 号
▼
微 博
夏 木 塘 的 春 天
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链接 ↓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uedmedia@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