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城市发展规划大会专家观点集锦

2016-08-17 新土地规划人

为期两天的2016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今天在长沙开幕,全球范围内的1600多位城市建设和规划领域大咖云集,大会以“绿色循环、包容韧性、和谐宜居 ”为主题,围绕国内外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等19个主题进行专题学术研讨。此次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承办。




1交通韧性是整个城市韧性的关键


什么是韧性城市交通?


会上,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作了“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主题报告。


据他介绍,韧性城市的城市系统能够消化并吸收外界干扰(灾害),并保持原有主要特征、结构和关键功能,分为技术韧性、组织韧性、社会韧性和经济韧性、交通韧性。其中,交通韧性是整个城市韧性的关键。


仇保兴认为,城市交通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具有足够的适应、抗冲击、学习和自我调整恢复能力。针对大城市拥堵问题,仇保兴认为应从需求侧方面进行相关管理。“比如,可以减少内城停车位、提高停车费;增加公交专用道与步行街;按‘单双号’或不同编号车牌出行控制等。”


此外,他还提出,着眼于“多用信息,少走冤枉路”,提倡智慧交通能使每个出行者“掌控全局”,使多样化城市交通设施与市民构成组织的韧性整体。




2磁浮交通可破解城市交通诸多难题


在“中低速磁悬浮交通技术及其展望”的主题报告中,以长沙磁浮交通快线为背景,副省长张剑飞介绍了磁浮交通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013年,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试验近3万公里,达到工程化水平,这也标志着湖南省掌握了中低速磁浮车辆核心技术。


此后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落户长沙。乌鲁木齐、成都、深圳、淄博、张家口等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磁浮线路,包括北京正在建设的S1线和湖南省的第二条磁浮普速项目(100公里以下)。


对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诸多难题,张剑飞认为,磁浮交通自身拥有巨大优势可以予以破解。“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看,磁浮交通除具有普通轨道交通特点外,还具有占地少、适应强、噪声低、投资省等优势,能全面应用到城市繁华区、旅游风景区、交通枢纽之间点对点的连接、二三线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客运线等范围领域。”他表示, “目前,磁浮交通系统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且拥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




3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


自今年入夏以来,多地出现的城市内涝,让海绵城市一词再度占据热搜榜前列。


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无疑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领域的一次思维创新和探索实践。俞孔坚在报告中将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出针对系统性的危机和生态灾害我们解决的途径是单一的,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绿色的。


用小决策解决系统问题,体现在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功能分割、体制的管理系统,导致生态系统的水土分离,而水和其他生态问题是不能被分割的。


归纳起来,即小决策是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建立一套绿色的生态基础设施,即倡导的海绵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命承载,休闲游憩,及旱涝调节。


未来发展格局是浅三区战略,以水定城,以水定格局。


未来,需要通过源头渗蓄、过程漫流、末端弹性适应、最小干预、水质净化、巧用资源等技术途径,进行一场生态的、大脚的革命。




4城市规划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的很多城市规划缺乏数据和理性支撑,应该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数据基础和虚拟的地理环境,把已有和新的规划动态地加载进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人口、交通、产权等多源数据集成。”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院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仁忠如是说。


“规划不能解决城市所有问题,但城市问题肯定有城市规划的影子。”郭仁忠坦言,规划的科学性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存在连续性和周期性之间的矛盾,城市的发展速度往往很快,很难准确预测到20年以后的城市发展。


他用中国某个发达城市举例,该城市规划到2020年的面积为97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96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超过了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很多城市来看,规划已经远远大于需求,内部融合也出现问题,规划需要一个云平台,要有层际控制,这样才不会产生规模失控。


“每天有成百上千个规划师、若干个规划院和项目组在同一个城市做规划,不可能说没有矛盾。”郭仁忠表示,除了发展理念差别、缺乏过程控制以外,也受信息不对称、部门利益冲突,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影响。




日益发达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ICT)将帮助城市规划数字化转型建立在线作业平台,实现全过程实时感知和同步更新,并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相当于所有规划师和相关部门都在一个平台共同工作,城市规划转型既是现实需求,也是未来趋势。


虽然ICT可以将城市变得更加智慧、灵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就可以取代规划师,只能是起辅助作用。“ICT更需要规划的掌控,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思想和创意无法数字化。”


◆  ◆  ◆  ◆  ◆  


     近期文章推荐     

☆解读丨被误读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中)

☆“多规合一”路在何方?

十五年中国城市折腾史

————

来源:三湘都市报,都市世界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