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经验 | “窄马路、密路网”究竟怎么做?

2017-03-23 新土地规划人



导读

交通静稳化并非要禁止机动车的通行,而是通过技术措施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和社区居民营造安全和愉悦的道路环境。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新城市主义发展背景下学习欧洲荷兰与英国经验,以加州伯克利城市交通实践为开端,将控制机动车车速的交通静稳化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完整成熟的技术措施。


 1 什么是交通静稳化 


交通稳静化(Traffic Calming)又称交通宁静化或交通平静化,是道路设计中减速技术的总称。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或措施来改变道路的行驶条件以减少交通流量,降低车速, 从而达到限速、限车和限声等目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善道路环境,提高交通安全,从安全、环保和噪声等方面,为城市居民营造宜居环境。


交通稳静化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第一个Woonerf计划,倡导将道路空间回归于行人。通过实施道路分流、物理限速、交通导向等各种措施以改善社区的居住及出行环境。70年代开始,该理念在德国、瑞典、丹麦及英国等欧洲国家迅速传播,各国掀起了交通稳静化潮流。


1997年ITE会议对交通稳静化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通过系统的物理设施、政策法律、技术标准等措施,减少机动车使用的负面影响,改变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从而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环境,以达到交通安全,环境宜人等目的。


交通静稳化



 2 交通静稳化与现行道路交通规范的冲突 


因为必须与“窄路密网”的城市形态相配合,交通静稳化与现行道路交通规范有一些相冲突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小道路转弯半径,增加步行连续性

较大的道路转弯半径允许机动车以较高速度转弯,还会增加人行穿过车道所需时间和暴露于移动交通的潜在时间,更不利于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较小的转弯半径迫使机动车在转弯前减速或接近完全停止,并缩短了人行横道长度,增加步行的连续性。



因此,减小转弯半径是指在街道交叉口的转角处,鼓励道路红线为直角相交而非国内现行规范的切角相交,鼓励路缘石的设计转弯半径减小到5米-10米而非国内现行规范的15米-20米,迫使机动车在转弯时减速,以确保过街行人的步行安全。


2)设置道路速度瓶颈,丰富城市街道景观

设置速度瓶颈,是国外“窄路密网”建设模式中交通静稳化的一项成熟技术措施,而在中国现行道路规范中则是一个空白。机动车在宽阔平直的城市道路上行驶时,驾驶者一定会提高车速。而速度瓶颈则将直而宽的道路改变为曲而窄的道路,从而降低机动车车速



速度瓶颈经常以成对的方式错位安装在城市次干道或支路两侧,以道路总宽度来确定其进入道路的尺寸,一般进入道路的宽度控制在3米到4米之间,不仅未对驾驶者产生不良影响,还能对营造丰富的城市街道景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缩小交叉路口,提升城市步行环境

与国内城建部门经常进行的道路交叉口拓宽工程不同,缩小道路交叉口成为“窄路密网”用地模式中广泛采用的交通静稳化技术措施。随着道路宽度的加大,交叉口的人行距离也随之加大,行人过街时间加长,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上升。



交叉口缩小是将道路交叉口处宽度缩小,拓宽交叉口人行步道,减小人行横道的长度,从而减少行人过街的时间,以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同时,从绿色街道和生态市政的角度来看,较小的街道面积可降低硬质路面比例,有利于减少地表雨水径流,提高城市步行环境质量。


 3 国外开放式住区的道路设计 


1)住区道路向城市道路的转变


 住区路网加密,引入生活道路 


当住区周边被城市性质的道路所界定,形成较大规模的住区用地时候,可以采取将生活道路(市政路)引入到住区内部,将城市生活引入到住区内部,同时也对地块进行划分,形成了若干尺度适宜的街区单元


地块内部的生活型道路不仅具有城市支路属性,同时也是居民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它交通量适中,街道尺度适宜,居民可以在街道进行交谈、停留,街道两侧的商业更加丰富街道的氛围。同时将公共交通引入到住区内部,使得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较好的衔接。


 城市干道转为二分路,降低住区周边道路等级 



当住区有主要道路构成的超大住区,并且有城市干道穿过住区内部时,可以将住区内城市干道转化成二分路低等级道路来分散机动车、自行车以及人行交通。具体可以将高级别道路划分成低等级的单向二分路路网(CoupletStreet)形式。将交通流分散至宽度较小的互相平行的道路上,而非集中在较少的城市干道。这种方法在西方以及亚洲国家都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所谓单向二分路,就是将较宽道路拆分为两条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单行线,并将原本一条路上的超大车流分解到两条分隔较远的道路上,并增设了一条仅供公交车、步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通过引入单向二分路、添加非机动车道以及添加辅路的方法将传统的超大街区改造成高密度、小尺度网状路网的居住街区。最后形成由多种宽度和类型的街道和尺度不同的街区构成的路网结构,这种细致的街道结构为小型街区灵活的组织住区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并营造出适宜人步行和人与人交流的舒适的步行空间环境。


 通过多方式道路管理,减小城市交通对住区的干扰 



加密的路网中,如果不对交通方式进行管理,那么居住街区的外来交通会对居住街区造成很大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对住区内经过加密的路网,采取将住区内部双向行驶的车道改成不同方向的单行道,进而起到限制交通的作用。


2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对住区内加密过的路网,通过改变道路性质,布置游憩场地和交往空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方法,将车行、停车和步行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混合,把单纯的车行道路变成生活性道路,使整个街道变成多用途的混合空间,将车行速度限制到“步行速度”(20km/h)。


3 减少车行道宽度,以加宽人行道,再通过车行道狭窄处理、局部直道改成弯道和局部地面铺砌等手段来降低车行速度,为行人提供更多安全和舒适的交往空间。


2)  国外住区交通管理


 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住区内的交通压力 


国外住区交通设计注重交通管理,通常会制定详细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减少住区内的交通压力,提供适于居民生活的环境。如美国堪萨斯州的交通管理规定——《住区交通安宁工具箱》(Residential Traffic Calming Program Toolbox)就针对交通管理措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如建议设置禁止进入标志、单行标志、禁止转向标志、路面标志、速度监测装置、邻里速度警示和交警强制措施等,减少住区内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之间的冲突,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与行人安全


☑ 禁止进入标志:禁止向前通行;在街道上短时间禁止通行;也可以用来限制一天中某一时段或一周内某些天禁止通行。


☑ 单行标志:指示在某街道或区域内只允许按箭头方向行驶,通过截流来限制交通量。


☑ 禁止转向标志:指示司机不能转向,也可以用来指示一天中某一时段或一周里某些天禁止转向。


☑ 路面标志:停车条纹、让步条纹、转向标记、单行道标记、人行横道等,在街道上标识安全行驶信息。


☑ 速度监测系统:监测提示居民和司机车辆行驶速度。


☑ 邻里速度警示:利用雷达装置来确定车辆速度,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确保无超速行驶。


☑ 交警强制:加强限速措施,减缓车辆速度,提高安全。


 通过多种住区道路设计手段创造宜人的住区街道 


住区道路的技术设计与城市道路具有明显的区别,国外住区交通设计注重技术手段,其技术设计也充分体现在规范标准中特别是对道路断面设计、坡度设计、人行道、停车设施、路面标识等做出了技术上的详细指导。



◆  ◆  ◆  ◆  ◆


近期文章推荐

☆ 德国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及启示

☆ 传统村落:仅有“皮囊”是活不下去的

☆ 国家智囊内部演讲:判定特色小镇好坏的10条黄金法则

————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科技情报室

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