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丨日本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
当今日本最著名的环境色彩规划家——吉田慎悟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城市色彩规划水平正在与国际间缩小差距,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或许能给中国以一定的启示。
一、日本城市色彩规划
1、法办色彩垃圾
日本以前的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安全、节约等因素。但随着要求城市个性化的呼声渐大,政府适时颁布了由色彩协会参与创制的“景观法”,以法律的手段对城市建设中不科学的色彩使用进行约束。例如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等。
由此,城市建筑在色彩使用上日益离不开专业的指导,一个新兴的行业——“环境色彩规划家”应运而生。目前在日本从事建筑色彩设计不但能获得很好的商业回报,还是一个颇受尊敬的职业。
在日本东京,大型建筑项目动工之前往往要先对周边环境进行色彩调查。他们认为,由于大型建筑群周期很长,使用的色彩也很多,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就会很杂乱。而且除了颜色协调外,在建筑形式上日本也很注重整体的和谐。
20世纪70年代,欧洲城市建筑曾经历过“花哨用色”的一个阶段。建筑师出于“反传统”的目的,将鲜艳的色彩组合应用于单体建筑,使其与周围构成强烈对比,从而达到“突出自我”的目的。这股旋风也曾一度波及日本。
日本的城市在使用色彩方面也曾走过弯路:以往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总是考虑建筑单体比较多,而忽视了它与周边环境的搭配、协调。
建筑师为了标新立异,往往不惜以破坏总体景观为代价,使用“暴力色彩”。这种理念一旦流行的结果,便是制造了众多的色彩垃圾和视觉污染。
色彩丰富的建筑刚建成时往往很好看,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淋风化后,就会因退色而变得难看,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维护起来也颇费周折。在走过滥用色彩的阶段以后,日本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的综合规划。
他们通过规划立法和科学调研等手段,让每个城市都形成一个色彩搭配的原则或者潜规则,让大家默认或遵守。
城市色彩需要规划,但并不是说要将城市建筑统一成一个颜色,而是在一定规律的指导下科学使用颜色。日本公民的守法意识比较强,一旦制定好规则,人们都会照此操作。不会为了突出设计师的独创,而不惜破坏周围的颜色系统,制造色彩垃圾。
2、精确找到“特征色”
日本的一些大型城市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城市色彩应用原则。大体上说,这些原则包括:
要尽量寻找色系相近的颜色搭配,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对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展——如果颜色太过于统一,可能会显得枯燥和乏味,那么就不妨在局部添加一些色彩变化,既照顾整体和谐,又使建筑不乏活力。
在共同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师们普遍形成一种共识,认为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可供挖掘的“特征色”。这些“特征色”与当地所特有的土壤、沙石、花草、树木以及建材有关。
因此在今天的日本,建筑很不习惯使用花哨的颜色,而是倾向于选用与当地环境、气候、原材料相匹配的颜色。
譬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某个乡村建筑,建筑师会考虑这个地区冬天积雪很大,为此屋顶的坡度要设计得很大,并采用灰色调。如此,淡灰的屋顶,斑驳的木质门窗和灰白的天际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色彩上实现了和谐。
再比如东京河岸边的一个建筑群,一侧朝向河流,一侧朝向城市。按照色彩规划的原则,建成后的建筑群实际上会呈现两面风格——朝向河边的颜色明亮一些,朝向城市的则呈暗色。
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建筑上应用的颜色,都是从周边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这一科学的用色原则是建立在相当精确的色彩调查基础上的。
日本设计师们对近20年来建筑外墙的颜色进行过广泛搜集和集中分析。他们还发明了一些高科技的装置——把摄像探头放在墙上,电脑里就会出现相应的数字化的颜色编码(在这之前他们使用的是色卡,靠在墙上用肉眼进行分辨)。在对建筑色彩总体分析以后,就会得出一个图表——东京地区的城市“色库”就形成了。
例如从色库中可以看出,橘红色区域集中了东京82.5%的建筑,这就说明,在东京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建筑就是与城市整体不和谐的,需要慎用。
在经过这样的调查后,就形成了一些数据,由城市主管部门将其制作成“建筑色彩使用指南”,发放到设计师手中,再由设计师把这些搜集到的色彩数据运用到一些地区今后的建筑色彩设计中,为其提供色彩使用依据。
在确定一个地区的特征色之前,对当地色彩进行深入调查是相当重要的。建筑不能过分关注单体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边横向较。
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本,虽然城市建筑的色彩是由不同的设计师自由设计的,但是出于一种共同的理念,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去和自然界取得某种联系。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师法造化。
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视自然色彩的国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的丽江和苏州。
丽江古城灰瓦白墙,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苏州城则由不同形式的建筑组合成团,在颜色使用上注重取材自然,使建筑的颜色和当地土壤的颜色可以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
目前在日本建筑界开始流行一种“协作”。这种协作是从建筑家到园林专家、到灯光、色彩专家,都在设计初期就开始合作。大家共同来确定建筑的设计风格。
比如园林设计家在选用花卉、树种时,就要考虑它们的颜色是否与建筑的色彩搭配和谐。用这种方法合作建成的新兴街区,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京附近千叶县的木樟街区(音)。这种“协作”的趋势在中国建筑界也开始流行起来。
二、日本城市色彩管理的启示
1、东京:知错就改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
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状况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
2、奈良:留住历史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
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
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
3、大阪:严格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
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
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
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特别是在大阪1995年出台了世界知名的系统色彩规划方案。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规划审批中增加了“色彩规划审批”专项。而这样的规定相当于拥有对建筑等行业的一票否决权。
该色彩规划使该城市向着“水清、花香、草绿又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现代城市的面貌前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非常不错,每年有近100栋建筑面积大、楼层高的房屋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检查。
来源:转自 诗画江南旅游规划设计 (侵删)
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近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