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6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女儿转学记

2015-06-16 随手传福音

点击标题下「随手传福音」可快速订阅


说明
本文首发于主内新媒体“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因篇幅所限,原文被删减。
下文为完整版,经作者授权,刊发于此。


作者:喻书琴(北京)



1

一路寻觅




自从2006年生下女儿雅歌,2009年生下儿子箴言后,这些年,我渐渐从一个不屑做母亲、不愿做母亲、也不善于做母亲的女子,转变为一个视母职为使命的女子。

这份使命感促使我开始关注亲子人文教育,一路寻觅走来,参与华德福幼儿园互动的经历,做凯安童书馆义工的经历,推广启发、信谊、蒲蒲兰等优秀绘本的经历,和女儿看经典迪尼斯影片的经历,和女儿听微信人文电台“博雅小学堂”名著广播的经历,查考“闺训”、“弟子规”、“汉字宫”等中国传统文化蒙学的经历,参与小区妈妈团契《子女情、父母心》读书会的经历……日益意识到在多元化思潮的社会中,孩子接受基督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最终,在2012年9月女儿要上小学之际,我还是给她选择了公立学校。原因如下:

一是受某种过于乐观天真的实践神学影响,过分高看家庭教育,相信优质的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公立学校教育在信仰维度的缺失;

二是将主内学校等同于温室,将公立学校等同于熔炉,认为孩子从小不应做温室的花朵,而应接受熔炉的熬炼,在多元化价值观取向的校园中“刚强壮胆”、“作光作盐”;

三是留恋公立学校的各种便利(离家近、硬件好、费用无),当时女儿片区的那所小学好歹也是区重点小学,校风也不错。

四是当时并未发现在理念上能让我一拍即合的基督教办学机构。也曾打听过,但感觉有些主内学校依然和非主内的私立学校一样,走的是非本土化的精英路线,混龄教学、对汉语言不怎么重视,费用也颇高;

因此,女儿开始了她公立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其实,那一年是我属灵状态不太好的一年,问题的根源我比谁都清楚,但就是太骄傲太自私,不愿去放下我执,白天用工作接活来悬置,晚上用家庭琐务来充塞,还经常乐此不疲的逛淘宝,其实内心也经常是忙、盲、茫……

我丈夫那段时间公司刚起步,也自顾不暇,因而,我们作为父母静下心来陪女儿的时间不够,更不用提什么坚持家庭敬拜,一起读经、一起祷告、一起有内心交流了。仅靠每周在教会儿童主日学教室那短短一两个小时,她理解到的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般的信仰,所以,虽然女儿在学校学习用功、成绩优良、老师夸其听话,但她明显感到极度小心翼翼,生怕在学校出什么差错而遭到责罚。此外,我发现她对属灵真理并无渴慕,对学习目标也不清楚,如钱理群老师一针见血所言的,表现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

然而,我只是隐约不安,并未立志改变什么。



2

一场反思




直到2013年8月份,我才停下忙碌的脚步,重新安静下来,反思生命的优先秩序,那正好是女儿小学一年级放暑假的时期。我对上帝的话语逐渐有了更深的渴慕,和女儿也逐渐有了更深的交流。

在和女儿的交流中,我惊讶的发现女儿长大了,她在用自己的小脑袋观察、在聆听、在分辨,也有很多的困惑。这是一颗很弱小也很广大的心灵!我才意识到这一年她的心灵成长我已经错过了!我在对她的怒气中、懈怠中、疏忽中、外在标准中错过了!

我便立志要悔改,从此以敬畏上帝和敬畏灵魂的心对待女儿的成长。因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我再次问自己,让孩子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变得更精英吗?成为主流的绅士淑女吗?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吗?宣教士连加恩医生写给儿子的信(←点击链接打开)不断在我脑海中呈现:“今天,你掌心向上,领受爱的灌注,成为一个幸福的接受者,是为了明天掌心向下,传递爱的灌注,成为一个幸福的施予者!”燕京大学的校训也不断在我耳畔回响:“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

如此说来,在一个真爱匮乏、真理缺失的时代,基督徒儿童的学习目的应该是“荣耀神,服侍人。”可是,如果孩子们在学校对上帝的存在、所是、所为、所言都缺乏深入的认识,又如何谈荣神益人?

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一年前考虑上公立学校的四个理由,才发现这些理由都不是“非如此不可”的——

一、学校的确是熔炉,但问题是,女儿不是那种信心坚定勇气无畏的孩子,比较小心翼翼,容易跟风随大流。她不敢对其他小朋友说自己是基督徒,也不敢在饭前做谢饭祷告,担心受到嘲笑,反而羡慕班上某些立志要做娱乐明星的漂亮时尚女孩。也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需要的是栽培其生命,而非试探其信心。

二、家庭的确是港湾,但问题是,我们夫妇的灵性并非常常稳行高处,杂念一增、工作一忙、琐事一多、生命优先秩序一乱,给孩子带来的便是难持久的“言传身教”,难实现的“耳濡目染”。我之前实在过于高估了自己对她的正面影响力。即使如今我恢复了关注内心成长的家庭时光,我也希望孩子的学校时光是关注内心成长的,也就是家校共建上能“同一心灵,同一脚踪”吧。

三、公立学校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好处,但也有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各门学科基本是无神论的世界观框架。虽然也彰显真善美爱等普遍启示,却无法追溯到真善美爱之上的那位造物主的源头。就更不用说提及有关悔改与救恩的特殊启示了;其次,校方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多是例行公事;再次,家长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少,很明显,家长们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念差距还是比较大,无法形成一个同心协力的社群;最后,女儿其实很渴望在班级能找到比较知己的小朋友,我也经常主动邀请小朋友来家,但有些家长经常说没时间,因为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小朋友的业余时间便被各种兴趣班塞满,孩子们很难真正发展亲密友情。

四、目前没有发现合适的主内学校,这一点的确是关键问题。

忽然,莫名想起好友维维姊妹前一段时间多次向我提及,但我却未置可否的又一个主内学校——“x学堂”,听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传道人的孩子,便想,要不去看一看吧。



3

一种感动




于是,2013年8月27日,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独自来到天通苑。

这个小学堂并不好找,竟然在一座药店楼上,穿过药味弥漫的店铺,穿过光线昏暗的楼梯,抬头正好看见走廊上贴着几个二年级孩子写的诗:



“我观看蓝天/它是那样广阔/那正义的力量/让爱传遍整个世界……”(许xx);


“当我仰望天空的时候/它是那么的蓝/那么的圣洁/好像有一种吸引力/让我不受外面的影响/只抬头仰望它……”(张x);


“父亲是一个爱听音乐的人/坐在父亲的腿上/我很安全/父亲是一个厨师/我跟他一起做过点心/我们吃得哈哈大笑/父亲是很有智慧的人/父亲喜欢跟我一起读圣经/父亲很爱我……”(史xxx);

“我从未见过一件裙子/像花一样美/花把它美丽的花瓣张开/并天天赞美上帝……”(许xx)

依然记得,我刹那间就被震住了,甚至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这些诗歌语言虽然稚嫩,但里面那种灵性的温暖和爱,已经超过了很多所谓的成人诗歌的高度。就在那黯淡的楼梯上,我深深感受到圣灵明亮的同在。我立刻对这所学堂增加了很多的好感。

到了学堂,和负责老师霞姊妹聊了一会儿,没想到她还是我老乡。我们聊的非常投机,对其使命(“用圣经改变生命,以生命荣耀上帝”)、异象(“敬虔的孩童,福音的使者”)、核心价值、课程设置、对圣经的高度重视、对学生内在品格操练的强调、对信仰本土化的实践探索等等,我当时便深表认同。

但促使我最终做出决定的,还是得益在x学堂买的《基督教教育》一书。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发现这些年来很多的摸索,很多的困惑,这本书几乎都给出了很好的解答。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基督教教育的四个目标:“荣耀上帝”、“教导真理”、“增进孩子在身体、智力、情感、灵性方面的福祉”、“增进社会的福祉”。并对如何按圣经原则来合乎中道地看待每门学科的价值与目标(数学、物理、生物、语言、音乐、美术、历史、地理、伦理学、体育与卫生学、家政学、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几乎都有各自的专门论述,让我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此外,作者也提出基督徒父母们反对基督教学校的六条异议(1、“当地的公立学校并没有那么糟糕。”2、“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高。”3、“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受到这么周全的保护,他们将来终究要面对世界。”4、“我们的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好,他们不应该与别的孩子分开。”5、“仅仅用头脑学习圣经知识存在危险。”6、“我支付不起基督教学校的学费。”)并相应作了有情有理有据的辩驳,令我哑口无言,心生反思。

记得回家后,丈夫看我那么激动,念叨着要上这所以生命和使命为目标的基督教学校,还以为我又是一时冲动,冷静地提出好几个异议。而这几个异议都包涵在这六条异议里了。

于是,我笑着递给他此书:“你的问题啊,这本书上全都有争锋相对的解答!”

他看过后,倒是点头称赞,于是我们开始了同心同行的第一步。



4

一个决定




当然,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我也与孩子在x学堂就读的三位陌生妈妈通了电话进行交流,好几位都是从北京南边举家迁过来的。都不约而同地鼓励我一起走这条信心的道路。

其中一位艳姊妹说:其实选择这条路,也是让孩子从小学习背十字架降卑的路。需要放弃很多东西,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高档的硬件,居住品质的下降,正常学籍的丧失,以及我们已经习惯呆在体制内所带来的那种安全感的舍弃……但没想到她的孩子主动而喜乐地说:我愿意。到这里这一年多,孩子虽然舍弃一些东西,但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一些真正有爱心有使命感的老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意义的引导,对罪与恩典的更深认识,品格的逐步建造,尤其是孩子们可以形成从小彼此相爱而非竞争的团契关系……她的见证让我很受感动。

随即,又拜读了李x牧师谈基督化教育的一篇文章,还有王x牧师在南方创办另一学堂时的一篇证道,更坚定了我的勇气。

接下来,我冷静思考走基督化教育这一条“先锋实验”之窄路所要付的代价。

首先,学堂没有正式校舍,可能不安全,被取缔办学。怎么办?

那么——就换个地方办学吧,实在不行就在家里集体homeschool好了。我相信主自有怜悯。

其次,学堂没有绿茵球场,上体育课空间比较狭小,怎么办?

那么——就在社区小树林或社区操场上课吧。我想起但以理在被掳到巴比伦后,只吃青菜喝白水,照样也俊美健壮。我相信主自有怜悯。

再次,学堂每月也要交一定费用,我们也不算特别宽裕,怎么办?

那么——学堂没有国家教育拨款,一切运营资金都是由家长和某教会共同承担。我知道其实一般的私立学校非常昂贵,因为所有的费用都是家长负担,但这个学堂因为有教会弟兄姊妹的相当一部分资助,所以家长们的负担会相对少很多,学费已经远低于北京及其他大城市的ACE学校或私立学校了。更重要的是,我投入资金,不仅是为自己的孩子交学费,也是为基督化教育在中国本土的先锋实践做贡献,何乐不为?我相信主自有怜悯。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学堂才办到四年级,真是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以后没有学籍,也不可能参加国内高考,怎么办?

那么——一方面,这是一个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的时代,只要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有进取开拓主动学习的能力,积极拓展上帝创造的那份潜能,怎可能找不到一份安生立命的工作?若是孩子们被呼召做下一代的宣教士或传道人,我也愿意成为一个像哈拿那样的母亲,将孩子撒母耳献给上帝,单单为福音使命而活;另一方面,我愿意学习将孩子们的明天交托给上帝,别说未来了,连生死不都在上帝爱的圣手中,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圣经上说,不要忧虑吃什么,穿什么,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信主12年风风雨雨中不都看到恩典同行吗?我相信主自有怜悯。

我不知道当时怎么会生出如此深的信心,以及如此大的理想主义勇气,总之,我们夫妇很平安地做了这个决定。而两个孩子也支持我们做父母的决定。

退学转学的决定作出后,紧接着,我们做出第二个更大决定:卖房买房。毕竟,我们没有车,不可能从望京到天通苑那么远距离的天天接送孩子。此外,我们所在的教会就在天通苑附近,我当时也考虑,把望京的小两居买了,在天通苑地铁口买个大点的房子,老家父母爷爷每年会长期来京,四世同堂能住的宽裕些,将来又可以用来做聚会堂点,就像提摩太·凯勒牧师提倡的,在大型城市的每个地铁口都应该建立一个教会,以恩典与真理来服侍周边的社群。

记得当时我站在天通苑地铁口,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有一种初入陌生福音禾场的激情之感。不过,丈夫到了天通苑一看,马上就打了退堂鼓,这个号称亚洲第一庞大社区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城乡结合部,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又脏又乱,毫无生活品质可言。的确,我们2006年年初在望京买房后,一住就是6年,已经习惯了美好的望京品质生活:低密度的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马路对面亮堂雅致的购物大厦、临近十分钟就可走到的清幽公园、固定居住于此的高素质白领人群。这一表面对比,他怎能不觉得有些天渊之别?

于是,我打趣他说:“主耶稣还出生在马槽里呢!这里比马槽强多了。”

两个人不断磨合、商议、寻求上帝的带领,最终开始踏上迁徙之路,卖房买房的故事远比退学转学的故事曲折、惊险、离奇,我们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当然,也在磨难中经历了更多的恩典,这里就暂不细述了。总之,经过半年的坎坷,上帝一步步带领我们来到天通苑——福音的大本营;也来到x学堂——孩童的受训营。

离开望京前,去那所爬山虎青翠掩映的公立小学注销学籍,难免触景生情。其实,虽然公立教育体制有一些弊端和隐患,但平心而论,女儿在该公立小学第一年的经历,我还是很感恩的。因为其他班的班主任都似乎是那种看起来就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女干部形象,唯有她这个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单纯、羞涩、柔和,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可是,我也听女儿说过,有一次,某位资格老的老师当着全班孩子们的面把这位年轻班主任破口大骂了一顿,我听后很难受。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李老师教了孩子们一年后就离开了这个学校。

所以,怀念李老师、怀念雅歌的一些小同学、怀念望京的一些老朋友……




5

一生恩典




如今,来学堂已经一年多了,常常被学堂里很多细节所惊喜、所感动、所震撼。我看到校方在各样的办学艰难中那么尽心尽责,非常受鼓舞。

一、校长的品格。高牧师的担当感、责任心、牧者心肠让我非常敬重。

二、老师们的品格。老师们来自不同教会,总体上都很谦卑、温柔、有爱心。

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每月,会有学校周报,每份报纸上都会有一位老师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个家庭的自我介绍,我都会很留心的去阅读;每月,会有家长课堂,家长们一起唱诗敬拜,聆听校长讲道,常常让我深受触动;每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自愿来班级做义工,我偶尔去教教诗歌,也能更多的认识了解这些孩子们,并参与学校集体敬拜。这些义工经历让我很难忘。

四、家长之间的互动。每个班都有一个家长微信群,女儿班上这个群真诚探讨的气氛很活跃,此外,线下也会有一些串门的交流和彼此的代祷,大家都很敞开。

五、孩童之间的互动。女儿班上有十一个孩子,五个女孩六个男孩,小朋友们总体上关系都不错。经常去接女儿时,看着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教室地毯上,有的弹吉他,有的看图书,有的下象棋,觉得这种场景很温馨。我也很喜欢邀请女孩子们来我家玩。即使偶尔发现孩子们在成长期有什么问题,我们也能够联系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同心合意解决。女儿自己也认为在这所学校成长很多。

六、教学的质量。这些老师大都有过在其他学校任教的教学经验,而且尽心敬业。其他科目我不懂,但在语文这一块,女儿新来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诵、练字、写日记、推介经典读本等方面很认真督促,让我很受激励。的确,在本土化处境下,如何以圣经立场教授国文,阅读经典,感受诗歌,激发孩子们对中国文字的喜爱呢?类似孟母学堂之类的私塾都在认真实践,我们更是路漫漫其修远……


六、硬件的完善。去年10月,学堂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里面布置温馨,可休憩,可阅览,可一起祷告,有适合孩子们的图书,也有适合家长们和老师们的图书。图书管理员多多老师特别热情而有亲和力。我经常放学后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借书。最重要的是,这些硬件不是装点门面、保全形象,而是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大家。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学校,我也看到学校中的一些问题,就像你会在自己所委身的教会中看到一些问题一样。虽然学校会尽师责教育孩子,但学校教育本身依然不完全,正如我愿意尽母责教育孩子,但家庭教育本身也有很多的不完全一样。但也正因为此,我才不会把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或孩子本身当作偶像或赌注。不高估也不低估。

曾有一学堂家长好友问过我:“本土的基督化教育也就是这几年来的新生产物。我们这些学龄儿女,就是目前极不成熟的基督化教育的试验品,可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啊!万一……你不会提心吊胆吗?”

我回答她:“总要有人当试验品,当铺路石,总要有人敢为天下先,成为一粒麦子,就像主耶稣那样……把孩子交托出去……相信天父自会怜悯他们。”

是的,我相信,只要学生、家长、老师、校牧向着天父的心是渴慕的、谦卑的、合一的,天父的恩典会超越家庭和学校一切真诚努力下的无能与有限,软弱与盲点。唯有上帝,才是孩子亲自的牧者。天父会在开启的圣言中,也会在隐秘的岁月中,一步步带领孩子们。

所以,因着这份对上帝更深的信靠,我更愿意数算转校后的恩典,而不是对问题提心吊胆,我也期待自己以更接纳、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心态为学堂、为孩子、为其他家长代祷,并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所以,惟愿我谨记,一切出于恩典,行于恩典,归于恩典。




母亲寄语:



作为母亲,我觉得我的儿女们比我要幸福,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生半途才信主的第一代基督徒),在抵达全心全意为使命而活这一人生目标之前,其实有非常多的原生家庭问题、青春成长问题、以及多年扭曲到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婚恋观、生育观、金钱观要被医治,而这被医治的过程往往艰难而漫长……


作为母亲,我不希望如上一代那样,爱中缺失真理,爱中变成伤害,一心只是为了把我们这一代培养成出人头地、适者生存、却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精英;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因为生活在这样有恩典有真理的家庭、学校、教会的环境下,能够拥有心灵健康感恩的成长体验,领受真理的装备和生命的陶塑,跳过“创伤记忆受医治”这一个环节,早日成为全心全意为使命而活的人,成为他们下一个时代的光与盐,活出也给出有信、有望、更有爱的生命。因为,如果没有耶稣基督的救赎之爱,下一代孩子们的世界依然会千疮百孔,遍体鳞伤。


作为母亲,我需要为儿女流泪代祷,为着世界黑暗的角落,为了那些不曾受安慰的灵魂,我希望我的儿女有一天能回应说:“主,我在这里!求你差遣我!”



投稿邮箱
suishouchuanfuyin@163.com


随手传福音,用心报佳信。

传播信望爱,祝福万千家。

随手戳一下底下的广告,也算是打赏勤劳的随手君,不花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