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泰囧,我们何时才能走出囧途?
文/随手君(微信公众号:随手传福音)
(授权所有微信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
早些年曾有一段时间,各个电视台都在播放一个我看不懂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也许当年可供消遣的渠道太少了,媒体可提供的内容太贫乏了,强迫着我看了几集,可还是看不懂。我疑惑:是不是以前看《小龙人》的小朋友长大了?或者还没长大?
从那时,我对扮演猪八戒的徐峥有了一个心理定位。看见他的脸,我就会想到一连串的词:幼稚、啰嗦、脱离现实、虚幻、无意义……
直到徐峥转型,拍了一部现实主义的《人在囧途》,我对他的印象才开始转变,虽然看《人在囧途》的时候,他的脸上总是浮现着一张猪八戒的脸。到了看《泰囧》的时候,我偶尔会在他的脸上发现猪八戒的脸。今天,看了《港囧》,我已经很难想起那个猪八戒是长得什么样了。
囧(jiǒng),原本是个生僻字,本义为“光明”,在现代汉语中几乎用不到。但是从2008年开始,“囧”字在中文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当然引起了电影界的注意。在2010年上映的《人在囧途》中,王宝强、徐峥、左小青等演员对国人广泛关注的回家过年这一难题进行演绎,给春节增加了乐趣。友情、爱情、婚外情在剧中都得到了体现,笑中带泪的故事最后唤醒了徐峥扮演的主人公对真情的回归。
在这个复制粘贴的时代,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第二次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了,这一次,当年那个傻乎乎的猪八戒独当一面了,徐峥成了导演。这一部电影的行程主要放到了泰国,故事涉及到商业竞争,大概随着演员地位的上升,他们的朋友圈变得高大上,此剧中主角只有王宝强扮演的一个草根。发生故事场景的泰国,相当一部分国人已经去过,此剧可勾起他们出国旅行时的回忆。没有去过泰国的,也可从剧中得到一些猎奇的满足感。总之,此剧娱乐色彩偏强,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现实主义色彩偏弱。
或许是受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匆匆那年》、《老男孩》等青春怀旧片的启发,到了《港囧》,徐峥将初恋对一个男人的深刻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人追求梦想道路上的辛酸与无奈刻画得入骨三分。相比于《泰囧》中的泰国,《港囧》的故事发生地香港大概只能算一个背景吧。
随着微信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工具的盛行,多少人找回了失去联系的老友,也勾起了他们的青春记忆。
虽然,过去是回不去的。但是,过去的梦想难以泯灭。为了那个未完成的吻,男主角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女主角的身边。只是在那时,他才认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谁,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圣经上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4:9)剧中有个怀揣纪录片梦想的二货青年对男主角一路跟拍,给徐峥制造了大量障碍,让他受够了苦。有一句歌词“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非常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无时无刻不能离开的手机,让人们随时可以自拍。我发现,自拍时,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姿势、表情,无论他(她)是在北京、巴黎还是纽约。人们总是重复着自己。一遍一遍地演着戏。
就像徐峥,从《人在囧途》、《泰囧》、《港囧》,虽然他跳出了猪八戒的阴影,但一个“囧”字贯穿他多年的从影生涯。缺乏创新,缺乏想象力,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缺乏对人性的洞察,缺乏对信仰的思考,这一切将使中国电影继续“囧”下去。
戏如人生。如今人们看电影,主要是为了娱乐,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转移视线,释放生存的压力。可是,离开影院,或者关闭屏幕之后,无尽的空虚再次扑面而来,将人吞噬。
人在囧途,依旧。
“囧”字是一个古老的字,本有光明的意思,现代网民却赋予它截然不同的意思。这就如同上帝将人类安置在伊甸园中,无需劳作,永享清福,人类却不甘心,自作自受,被逐出伊甸园,受尽奔波劳碌之苦。只要不回头,无论走到何时,走到哪里,都是一条“囧”途。
如果你愿意,请长按左图,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付两个小钱,鼓励作者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章!
投稿邮箱
suishouchuanfuyin@163.com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