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明小史 7 种

2017-07-21 涵芬楼

文明并不遥远、艰涩,

而是人类生活的轨迹;

经由不同的角度与层次,

信手拈来都是文明;

历史不再蹲踞于学院的高塔,

走入社会,行向更宽广的天地。

《生津解渴 : 中国茶叶的全球化》

陈慈玉 / 商务印书馆 / 2017-4

一片茶叶承载的历史 

  • 虽然喝茶的习惯源于中国,但东西方却由于本身传统文化的不同、环境的相异而产生不一样的饮茶文化。饮茶文化既是东方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西方物质文化的表象。在全球化发展的今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重新审视茶叶在当时的流通情况及其影响,展现它足以傲视咖啡、可乐等西方饰品的多彩多姿的一面。

  • 陈慈玉,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副教授,现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近代中国经济史,近代日本经济史。著有《近代中国茶业的发展与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的机械缫丝工业》、《日本历史与文化》(合著)、《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合著)、《台北县茶业发展史》、《台湾矿业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颜家研究》、《日本在华煤业投资四十年》、《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佛教与素食》

康乐 / 商务印书馆 / 2017-4 

追寻佛教素食的起源

  •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联想到素食。对中国人而言,所谓的“出家人”就是“吃斋”的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除了济公等少数传说中的人物外,“酒肉和尚”一直到现在还是骂人的话。佛教僧侣一定要吃素吗? 我国中国佛教僧侣从什么时候开始全面素食的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 刘淑芬,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古城市史、中古佛教史和中古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六朝的城市与社会》;近年来尤其着重在魏晋隋唐佛教社会史方面的探讨,前后发表论文数十篇。

《海客述奇 : 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

吴以义 / 商务印书馆 / 2017-4

中国人对于科学精神的最早的接触和品鉴

  • 透过出国考察的士人的眼睛,观察19世纪英国得以傲视同侪、称霸全球的科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观念,还原科学观念从一个文化进入另一个认知结构完全不同的文化时最初的情形。

  • 吴以义,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及科学社会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西洋和中国科学史研究。著有《库恩》(1996年)、《牛顿》(2000年)。另有论文数篇,多数已收于论文集《溪河溯源》(2008年)。

《公主之死 :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李贞德 / 商务印书馆 / 2017-4

从一个女人的婚姻悲剧窥见中国法律“儒家化”进程 

  • 丈夫出轨、家庭暴力、流产致死,完全是一个女人悲剧婚姻的曲线。由此牵扯出一场两性地位的法律论战,可谓是关于责任与背叛的“世纪审判”。从各方代表对此事件的反应,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 李贞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汉唐之间妇女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制史和医疗史问题。

《慈悲清净 : 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

刘淑芬 / 商务印书馆 / 2017-3 

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 通过细腻的历史索引,本书将带你走入中古社会的佛教世界,探访这一当时百姓心中的圣洁曙光。

  • 刘淑芬,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古城市史、中古佛教史和中古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六朝的城市与社会》;近年来尤其着重在魏晋隋唐佛教社会史方面的探讨,前后发表论文数十篇。

《粥的历史》

陈元朋 / 商务印书馆 / 2016-8

历史是无处不在的,看似无奇的饮食也有渊源历史

  • 粥可能是很多现代人的早餐选择,我们可曾想过古时的人们吃什么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粥的呢?古时使用怎样的方法处理谷物的外壳,又是如何烹调的呢?什么样的人选择吃粥,吃粥是否代表某种身份呢?吃粥养生是古来就有的说法么?“粥”又与“清淡”何干?

  • 陈元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曾在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讲师,现任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饮食文化史、医疗文化史、博物学史、本草学史、社会史、中国社会史。

《说地 : 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

祝平一 / 商务印书馆 / 2016-8

每次知识的变革都是将过往认知撕裂,重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 “地球是圆的”在今天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但是在明末清初,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大地为方形”才是毋庸置疑的常识。当新旧认知产生冲撞时,人们是如何接受、学习、并传播新知识的呢?

  • 祝平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汉代的相人术》、《中国史新论:科技与中国社会分册》。研究兴趣:十七、十八世纪中西自然知识的交会与冲突,以及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运用与变迁。


购书服务:010-65595282 / 65219278

团购服务:010-65249763


公交线路:

地铁

  • 1号线王府井站,沿王府井大街向北步行

  • 5号线灯市口站,沿灯市口大街向西步行至王府井大街向北

公交车

  • 420路,特11路,电车103、104、108、111路灯市西口站




资料整理by小涵 [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_^]


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

回复 [  ] 中的内容获取相关资讯

[公交线路]  : 到店公交出行

[涵芬楼]:涵芬楼书店的历史

[艺术馆]:涵芬楼艺术馆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