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

2016-05-27 克州零距离


行走在乌恰,从城镇到乡村,从社区到边远牧区,总能遇到一些看似普通却让人心生敬意的人,总能听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因为多民族聚居的乌恰县,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永恒的主题,在乌恰各族人民群众的协力浇灌下,民族团结之花在帕米尔高原上绚丽绽放。

 
处处演绎着“民族团结一家亲”


蓝天白云如洗,金沙碧浪如画,历史文化如诗,民族风情如歌……乌恰县,这颗帕米尔高原孕育的“明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民族团结一家亲更是帕米尔高原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聚全县之力

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小”县乌恰,居住着柯尔克孜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11个常住民族,近7万人,其中,柯尔克孜族约占总人口的70%。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乌恰县委副书记、县长司亚尔·哈兰说:“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年创建活动,为乌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乌鲁克恰提乡卓于力干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文艺活动


为了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乌恰县各乡镇组建了“土喇叭”(农民宣讲骨干)、马背驼峰等各类宣讲队伍,充分发挥乡村(社区)文化站(室)、文化广场、文化巴扎、农家书屋、乡村大喇叭等阵地作用,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多形式、全覆盖。


在社区,通过开展“民族团结邻里节”“好邻居天天见”“你到我家吃粽子、我到你家吃馓子”等活动,搭建起各民族联谊桥梁。


“我和小王住的是门对门,两家人就像一家人,非常融洽。”乌恰镇团结小区的居民祖力甫哈尔·买买提玉素甫告诉记者:“我的汉语能这样流利,就得感谢邻居小王的帮助。我们互相还有对方家的钥匙。”

“我刚从乡下调到县上时,家里用的水、电、气不知道去哪里买,是老祖带着我买的,他人可好了!”祖力甫哈尔的邻居王建说:“我们回家探亲,房子里的事全靠老祖照看。”



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年》宣传资料


“各民族间互帮互助在乌恰县太普遍了。”乌恰县副县长巴合提古丽·吉恩比对记者说,“在团结小区,住着9个民族1320户居民,和睦共处的鲜活事例层出不穷。”


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结对子学双语”等活动。乌恰县人民医院200多名各族医护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了技术交流、生活互助、情感融洽的良好氛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在学校,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城乡学校3000多名青少年结成了友谊对子。


在乡村,各民族干部群众学语言增进友谊,18000个双语学习对子成为各民族学习交流的重要纽带。


乌恰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了“团结之窗”专栏,介绍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一系列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各族干部群众对“五个认同”有了更高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已经成为乌恰县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听感人故事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蔚然成风


作为多民族聚居县的乌恰,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永恒的主题,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乌恰大地上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乌恰县先后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也脱颖而出。


行走在乌恰,从城镇到乡村,从工厂车间到边远牧区,我们总能遇到一些看似普通,却让人心生敬意的人,总能听到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白衣圣人”吴登云为少数民族老人义诊


被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牧民称为“白衣圣人”的吴登云,扎根边疆45年,为少数民族兄弟无偿献血7000多毫升,培养了80多名柯尔克孜族医生,将祖国最西部边城的“小门诊”建成了现代化的“大医院”。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乌恰县劳务派遣服务中心主任徐桂初十年来资助了25名柯尔克孜族贫困学生、13名孤寡老人,帮助2600多名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找到了工作岗位。



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马马江爸爸”


被当地群众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慈善家”的波斯坦铁列克乡柯尔克孜族个体户马马江·艾山凯力地,身残志坚,自立自强,资助了120多名各族贫困儿童上学,并用自己的中巴车十几年如一日免费接送当地学生上学。



布茹玛汗大妈带领边防官兵进行边境踏查


被誉为“永不挪位的界碑”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45年义务守边,在139公里的边境线上行程8000多公里,在巡边的石头上刻下了无数用柯尔克孜文书写的“中国”,在巡边路上穿破了100多双胶鞋,默默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换来各个民族的168名“兵儿子”。



 库尔曼别克·苏来曼在农牧民家中义诊


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乌恰县吉根乡卫生院院长库尔曼别克·苏来曼,22年扎根基层医院为民服务,出诊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为贫困牧民垫付诊疗费用6万多元……


江苏常州援建干部与贫困农牧民“结亲戚”,开办“医疗巴扎”为牧民免费诊病1600余人次;设立助学基金帮助64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建起“常州大道”“同心路”“团结牧道”。一大批援疆项目的实施让常州与乌恰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来自乌恰县各个领域的民族团结模范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自觉践行民族团结,谱写着乌恰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他们也感动和激励着身边人,在榜样的带动下,乌恰县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蔚然成风。


解民生之难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4月的帕米尔高原,寂静却又生机盎然。在乌恰县,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交谈间,便能感受到团结和睦的气氛。


“只有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社会和谐安定,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乌恰县委书记王宏旭说。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乌恰县把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各族群众,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夯实基础。



乌恰县村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乌恰县每年用于民生建设的资金占总支出的80.41%。“两年前,乌恰县的农村没有一所双语幼儿园,如今,已在南疆地区率先实现了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全覆盖。”乌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郭建洲。



今天,乌恰县老百姓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养老难等问题得到缓解与解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使得乌恰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集中精力谋划发展,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发展。


采访时,乌恰县各级干部主要讲发展,普通群众则大谈“致富经”,大家想干事的心气都很足。



乌恰县山村里的民族团结刺绣展示


“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已成为乌恰县各族群众的新风尚。由此带来的是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用司亚尔·哈兰的话说,乌恰县各族百姓的心已经融在一起了。


来源:新疆日报  韩沁言

图片:乌恰县党建网

编辑:戴奇  金鑫

喜欢就点击

1、以发展促团结 以团结保发展 克州民族团结根深蒂固

2、三尺讲台 书写赣新两地民族团结情

3、柯尔克孜族“巧手妈妈”绣出美丽幸福人生

4、“银医通”助群众看病变轻松

5、【访惠聚】猜猜他们每天都干了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