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脱贫攻坚】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开启牧民的幸福生活

2018-02-03 克州零距离


深冬的阿克陶,天气寒冷。1月24日,记者走进阿克陶县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温室大棚里,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12℃的室温瞬间让人温暖,映入眼帘的是红彤彤的西红柿和翠绿的辣椒,在这色彩的“海洋”里,种植户忙前忙后,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第二天是巴扎日,种植户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忙着将采摘的西红柿装箱,外面的农用三轮车上摆放着15箱西红柿。“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成熟时就有菜商来收购。我提前把这些早熟的西红柿采摘包装好,运到巴扎上会很抢手,可以多挣钱。”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说话时,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

 

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承包了三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豇豆,每座大棚可以种植两茬蔬菜,每年三个温室大棚的纯收入可达1.5万余元。用他的话讲,现在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美好。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还是布伦口乡恰克拉克村一个只会放羊的牧民。10只羊、5头牦牛是他的全部家当,一年下来收入只有2000多元。2015年9月,搬迁到阿克陶镇巴仁艾日克村,和其他村民一样,虽然山上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搬下来,没有草场不能放羊,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相比搬下来,如何稳得住、富起来才是关键所在。阿克陶县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牧民的实际情况,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抓手,找到了一条让牧民既能住得好又能富起来的脱贫金点子。

 

像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这样的搬迁牧民,根据实际情况,每家都能分到数量不等的温室大棚,而且第一年大棚承包费全免,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每座大棚缴纳1000元。

 

然而对牧民来说,农业耕种本就是“门外汉”,更何况是种植这些技术要求更高的温室蔬菜。

 

“刚开始我们什么都不懂,开发区的干部就带着我们一个大棚一个大棚地转,看别人怎么种。又带着我们熟悉整个过程,从育苗到栽种,从花期病虫害管理到果期注意事项,他们都讲得很清楚,我们也都能听明白。”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说:“我们真正开始种大棚以后,他们把阿木提江·马木提派来,可以说第一年都离不开阿木提江·马木提的帮助。”

 

阿卜杜喀德尔·扎伊尔口中的阿木提江·马木提是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名农业技术员,他具体负责这些搬迁下来的牧民的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是他在现代农业开发区工作的第八个年头。

 

说起为这些搬迁的牧民当技术指导员,阿木提江·马木提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虽然他们经过了一些培训,但是温室种植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事。一个小细节做不好,就可能影响一茬作物的收成。所以,我就把每个温室大棚里的情况记在本子上,每天每个大棚转一圈,哪个大棚该干什么,我就跟他们一起干,确保他们第一年的收成。”



61岁的大棚种植户阿不力米提·图热别克,也是布伦口乡易地搬迁下来的牧民。说起现在的生活,他连连称赞:“现在住的是新的安居房,院子也大了,可以搞庭院经济。我和儿子都承包了大棚,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山上活了大半辈子,现在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真是不敢想啊。”

 

来到阿不力米提·图热别克的新房,放眼望去,一处处红黄相间的建筑整齐地排列着,院门上插着的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安静而明丽。80平方米的房子,院子内外收拾得整整齐齐,屋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炉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

 

“有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做后盾,我们一定能在这里住下来、富起来,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阿不力米提·图热别克端着热茶,笑着说。


稿源:克孜勒苏日报

记者:翟汝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