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清华大学11名研究生被集体处分!名校的精英效应是否已经丧失?
最近,一则关于清华大学的消息刷爆微博:
公布之后,一片哗然,不少网友表示:
清华所列举出来的处分条例有些是大多数学生都会触及的,比如学术不端,但是有的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最惊爆眼球的就是那条偷窥异性入厕,却真实地发生在全身都散发着光芒的清华学生身上。
“清华竟然也有这样的人”
在普通民众心里,清华大学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啊。
是大学里的大学,是他们的孩子能获得的最高的礼赞,是年轻人能够从容面对这个残酷社会的底气与资本。堂堂清华大学,也能出这种人吗?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成绩好=人品好。读书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不是三观端正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学习好的孩子调皮一些大家因为是聪明,玩都跟别的小孩不一样。学习不好的孩子调皮一些大家就觉得他不务正业,没有出息。
相反,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比如人际关系等,这里不一概而不论,但不得不说,学习好真的只是一生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微博的评论里,不少人“酸清华”,表示:
其实清华北大里,大部分的同学也是普通人;
但是被处分的学生,也是极少数,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更不可说“读书无用”。
这时候,就不得不再提到:“精英教育”和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
先成人,再成才
在精英高校“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很少愿意将自身的负面诉诸外界。人们感叹“清华大学也有这种人”,暗含了一个基本问题:中国的所有高校,面临的是同样的国民性问题。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普通人隐藏着丑陋的内在,环境塑造我们的行为。高校的价值,就是提供一套规训机制,来规制人性的弱点,避免丛林法则的流行。高校,作为人一生受教育旅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精英的一站,如清华等顶尖高校只是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显得更成熟而已。成熟不等于成功,只要分数这根指挥棒还在,重知识、轻人格养成,依然是整个高校的通病。
一位清华研一的同学说:
“我本科阶段就有同学为了评奖评优,把各种东西堆起来往自己脸上贴金,某学生明明是两三个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达到了前三,在评比时候硬说自己拿到了所有学期的成绩前三,连综合成绩和纯成绩排名都不加区分;某学生明明是一个省级二等奖,在评比时候直接说二等奖,让别人误以为是国家二等奖;某学生是一个实验室的副主席,一学期来实验室次数屈指可数,却把实验室的项目全部拿来充当自己的项目然后说自己是正主席来充实简历。以上情况,在清华多半是要受到处分的。”
学校提供给你优秀资源,教授你知识,希望你成才,但前提是你要成人。
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教育成为他们跨越阶级的唯一稻草
教育本来的目的是育人,然而却背负着太多的人阶层流动的梦想。
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将上大学、上名校为唯一目标,尽管一些人明知自己不具备条件。不能怪他们自不量力,造成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根本原因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青年的出路越来越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差。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上大学还有什么出路。
其实,高考的“一考”是定不了终身的。少数人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或者发挥得不好,或者的确还有差距,完全可以下一次再考。而且如果认为自己不适合上大学,或者一时考不上大学,为什么不能选择其他出路呢?如果社会本身是健全的,高考指挥棒你可以不听。如果你选择了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就不再考,这根指挥棒就奈何你不得。
所以很多人拼尽200%的努力进入名校,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应这里。
“我害怕我的GPA不好,到时候让父母和自己失望”
“我喜欢设计,但父母想让我学工程学计算机,说比较好找工作”
“我是个学校里的名人, 每天所有眼光都会对着我,但我早已受不了扮演一个完美的人”
“到了新环境好像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又不知道怎么办”
“…………”
在这一团迷雾里,大喊一声,好像都没有任何回音。无助,孤单,没人理解,只有你自己抱住你自己。即便是进入名校,最终也没有坚持到最后。
知乎有个帖子叫做“被清华劝退是一种什么感受”,看看那些被清华劝退的人是怎么说的,你才会明白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有多么不容易:
链接:http://t.cn/RNpJPKZ
去年五月份,鄙系隔壁班一同学被劝退了。听说是因为挂了好几门课,其中包括六学分的设计课。和他一个设计组的同学说,他平时几乎不做设计,只是等到交图前,到3Dwarehouse里下一个模型,告诉老师这是自己的方案,有一次甚至没有交图。
可是后来我又听说了他的其他故事,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堕落的故事。
因为,他在除了专业课的领域,简直可以用优秀二字形容。据说,他大一一开学就选了一堆数学系物理系的高年级专业课程,这对于我们这种时常被理学院秀智商的下游学科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在我和小伙伴为微积分侥幸及格额手称庆时,他已经把微积分刷到100了。他还是个电脑专家,同学有任何电脑问题,他总能给分分钟修理好。
我猜,他大概是对自己所学失望透顶,又不肯迎合学校去刷高分吧。以他的智力,他只要稍加用心,就绝不会被挂科这样的事叨扰,毕竟大一的设计课只要交了图分数就不会低于80分。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大概便是:不是每个被清华退学的人都是卢瑟。
链接:http://t.cn/RNpJw82
你们没有经历过那种沮丧甚至绝望 才能开玩笑一样的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我想真的被退学的人是不会有勇气回答的 不过也未必吧 我能给大家的一点点小的忠告 就是 选一个你喜欢的专业 大学时候要埋下心来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趁早转院。
链接:http://t.cn/RNpJyP0
被清华退学是鄙人亲身经历。参加工作踏入社会十多年了,一直拿着当年转大专毕业的文凭,估计有这样经历,这么多年走过来,又有这闲心上知乎聊聊的,俺应该是独一份了。
楼主问的是体验怎么样,鄙人想说,当时的体验自然是黑暗和绝望。在校生大概都不怎么清楚自己的未来;但人是社会动物,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人都迷茫,那也就略等于没什么可迷茫的。而你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没有未来,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和你不一样。沉重到无法承受的压力,找不到推心置腹的朋友。作为男生,偶尔也会承受不住哭起来。没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太容易了解那些恐惧和逃避:离开学校的温暖,面对家庭的期望,无处可去。再混杂上青年的懵懂和自卑,女神和自身的落差,这杯鸡尾酒,尝过才知道多苦涩。总之,有逃避,有破罐子破摔,有脆弱,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就是没有清华学子的自信和朝气——而这真的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回过头来看,这样的压力,未谙世事的大学生必然是处理不了的,更何况走到这一步的,一定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也许现在的我回到那时候有一百种办法处理这个问题,但当初,没占用主楼三年两个的名额就已经不错了。楼上的师兄就用了,曾经的emprise进版,很多年时间都挂着他的悼词。
至于说,工作以后体验怎么样?鄙人没有loser创业逆袭高富帅的经历,只能说,退学对打工者职业路线的影响非常大。楼上有答主提到"不影响主线剧情体验",从个人体验来看,真不是这样的。一方面,能进THU的,自身能力不会差,只要情商还能过得去,肯沉下来做事,在帝都小康不成问题。鄙人在经历过的每一家公司都拿到过top 5%员工的奖励。另一方面,跳槽方面的短板,会造成你的回报一定幅度低于平均水平,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更加清晰可见。毕竟HR没有任何理由选择有明显缺陷的候选人,企业聘用中高层的时候也会更慎重考虑。
以鄙人的职业生涯经历看来,每家公司的人员组成都是相似的,橄榄型。能力极强和无能的人都占极少数。个人在这个橄榄中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把分派的工作当成积累自身的唯一方式,高大上的BAT和金融机构也一样,少有区别。要填上给自己挖的这个大坑,最可靠的一条路,就是站到橄榄尖上。为此而努力,共勉。
正因为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加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被处分的学生会做出那些事情。
如何评价清华的做法?
关于这件事,清华大学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不包庇。
链接:http://t.cn/RNpJILM
“道理大家都懂:做人要诚信。但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清华就应该有TOP1的风范,该处理的就应该处理,大家都是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遇到点事就像其他学校一样怕丢人就捂住低调处理,清华还有清华的样子吗?”
http://t.cn/RNpJM9k
"对于这种伪造履历收智商税、报复室友修改成绩、潜入女厕偷窥的变态,清华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把这些其它高校看起来会有损声誉的人和事抖出来,并加以处理,这是一个名校该有的担当和底气吧?"
链接:http://t.cn/RNpJimk
“我觉得研究生院这件事做得好:
1.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出几个败类很正常,把他们清理出去或者狠狠敲打一下不是什么坏事;
2.给在校研究生提了个醒,规矩就是规矩,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写得清清楚楚有章可循,违反校纪就应该被处罚,让所有在校生对学校纪律有敬畏之心;
3.出了事没藏着掖着,敲打了犯错者,警醒了在校生,比起一出事就瞒着掖着好得多;
4.不应该用极端个体的素质去判断群体的素质,出了这种败类,很痛心,按照校纪处理了他们,却也大快人心。”
学校方面非常坦诚,按照违纪严重程度,该警告的警告,该留校观察的留校观察,该开除的开除。丝毫没有因为学校形象而包庇违纪学生。
这才是名校的气节,容不下一点狼狈,不允许掰一块尊严。明明白白,坦坦荡荡。
想想清华的校训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历过滤不了人品,即使学历再高,如果丢失了做人的原则,那就毫无意义。
今日互动: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11名研究生被处分?
主页君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群,
资料福利群、金融职场群、Excel群……
里面有很多大神哦~
长按二维码添加FRM福利君,申请加入
*本文来源:微博,知乎。FRM金融风险管理师(ID:gaodunfrm)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请后台联系,议定合作或删除。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