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检察官的“慧眼”》
贵州省贵阳市某村村民李刚和同村的王雪飞两人在酒后聊天,起了冲突,李刚头部淤血构成轻伤。警方侦查后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然而检察机关将此案件录入到新型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后,系统提示该案存在疑点:一是问讯笔录早于立案时间,二是王雪飞究竟是被抓获还是自首存在疑点。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证据补齐,顺利办结。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不仅仅在这一起案件中发挥作用,在另一起连环盗窃中,它提示检察官,犯罪嫌疑人可能是累犯,前科资料需要补齐。
贵州省是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检察系统也借势积极推行智慧检务。全省检察官们切实体会到了智能化、科技化为办案所带来便利和快捷。过去,靠人工从繁杂的卷宗中发现细微的疑点,需要花费数倍精力,工作效率低。有了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司法的程序正义有了更加刚性的保障。
事实上,这不仅仅贵州省检察机关的经验,他们的做法也是全国检察机关正在贯彻“科技强检”战略,全面建设“智慧检务”的一部分。所谓“智慧检务”,是指检察机关正在着力构建的“信息感知、网络传输、知识服务、检务应用、运行管理”五维一体的检察信息化应用体系。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检察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即“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看”。
那么,“智慧检务”能为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开公正,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就这一问题,《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专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赵志刚。
打造检察智能生态
提供优质用户体验
撒贝宁:关于“智慧检务”这个词,就听上去是特别时尚,一提及智慧,我们立刻想到的就是人工智能,最新科技的运用,所以咱们这个“智慧检务”是否也意味着未来要用人工智慧来当检察官了?
赵志刚:“智慧检务”它这个名词,实际是我们一种全新的检察工作的业态,就是我们检察工作的生态要发生变化,向以往的传统的方式告别,打造以人工智能驱动为主的生态,未来能靠机器干的不让人干。这就跟我们在医院里医生看片一样,直接把那些问题给你标出来,检察官过来就直奔主题。我们相对传统办案来讲,为什么传统的办案有时候会犯错,是因为我们主要靠司法官的经验和智慧还有直觉,往往人的判断会出现失误。司法官的、检察官的经验和直觉再加上人工智能,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接近公平和正义。
撒贝宁:检察官目前碰到的最常见的,比如文书性的工作,未来是不是已经可以逐渐由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来替代了?
赵志刚:我们现在在做这样的一些研究,就叫深度学习,我们通过机器去大量地去学习这些起诉书、判决书,它就像我们人一样去学习,它最终得到的那些经验,跟我们人学习是一样的,通过大量学习,我们给它一些要素,它就能够自动写出起诉书,自动写出判决书,但是它一定是需要人工介入的,因为它是更加机器性、机械化,我们再加上人的经验和智慧。
撒贝宁:那么从目前“智慧检务”开始运行到现在,检察官们的“用户体验”怎么样?
赵志刚:我们在13年开始部署统一业务运行系统,是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办案,我们一共有15个业务条线,我们梳理成了197个流程,然后我们把800份文书的模板都内置嵌在里面。应该说我们把这些检察官的办案流程都规范化了,你到了这个节点必须这么去走。刚开始会觉得不是很方便,但是纪律就是自由,你按照这个程序走,一个一个节点去做,最后的结果基本是正确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很可能会出问题,包括超过审限,出现质量问题。应该说现在我们升级了10多次,这个系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体验感很好。
构建公开平台
服务诉讼各方
撒贝宁: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诉讼的其他的参与人,包括像律师,对他们来讲,我们的“智慧检务”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吗?
赵志刚:在2014年,由我们最高检察院统一开发了一个“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公开为主要责任,不公开是例外,通过这个平台去发布案件的程序性信息。律师通过这个平台,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去查询程序性信息;关于这些文书,我们很多检察院都部署了高速扫描仪、高拍仪,律师去的时候直接拿走光盘,我们通过“智慧检务”,律师得到了非常大的效率提升,他觉得很方便了。
撒贝宁:那对于其他的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像普通百姓来讲,我们的“智慧检务”意味着什么?
赵志刚:普通百姓可以查询这些案件的重要信息,这些程序性信息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到这个节点我能查到什么,下个节点能查到什么,它都是一样的。通过我们微信的服务号,当事人、被告人、嫌疑人都可以去查询这些程序性信息。再一个我们现在通过视频技术,老百姓通过一个远程的视频系统,他能够直接和最高检察院连通,当然他要通过逐级地申请,但是之前你要过来要反映一个事情,山高水长,你要坐高铁、要坐飞机、坐火车,现在通过申请之后,可以直接和最高检察院的来通过视频对话。
撒贝宁:所以虽然我们这个名字叫“智慧检务”,但是它并不是检察系统的一个封闭的平台,它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赵志刚: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公平和正义,所以我们这个“智慧检务”,当然你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司法为民。因为你司法的对象,工作对象就是每一个具体的老百姓。一个案子来讲,对老百姓就是百分之百,对我们检察机关可能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但是那个百分之百是最重要的。
撒贝宁:您在2017年您最大的法治心愿是什么?
赵志刚:依托大数据,使信息技术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探索促进公平正义的中国路径,是我2017年最大的法治心愿。
稿件来源:两会特别节目《检察官的“慧眼”》
策划:王秀敏
实习小编:赵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