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特辑 |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这里是华工学生记者团广播台
欢迎收听本期晚安电台
七月十五·中元节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民间则俗称为七月半、鬼节、祭祖节。中元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祭祖的日子。当夜,小孩子会持灯行走,路过之处,皆生光亮,照亮先人回返的路途。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从古至今多有流传:
第一种说法是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如今俗称的鬼节。盂兰盆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则有关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在狱中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非常孝顺,不忍母亲受这百般苦楚,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狱卒小鬼偷偷把母亲放出来。谁知道一开牢门不要紧,狱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因而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打点地府的生活。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评讲则在内部进行。佛道两家对中元节的重视,再加上民间谣传所增添的神话色彩,这个时日更显得丰富多姿。如此热闹的节日,自然少不了人们的活动,中元节的传统仪式就有很多。
中元普渡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在这一天地宫大门,鬼神出来游历人间。大家会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鬼魂祖先,并祈求家族百代的幸福安康。
祭祖
慎终追远,固本思源。感德祖先是我们世世代代尊崇的文化传统。民间相信每到中元节,祖先便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
时逢秋收,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到“七月半”祭祖时,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用供桌上插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告慰祖先,家中一切安好。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祖先的钱了。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因而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繁星点点,天灯盏盏,其中是对亡者不尽的感怀与救赎。
七月半的种种传说,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若从跳脱鬼神思维的角度庆赞中元,这便是流传了千年的思念和温暖。
就文化内涵而言,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慎终追远”的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敬祖尽孝,团圆时念念不忘于己有恩的鬼神,是我们文化根脉中不变的忠厚仁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加深刻。虽然鬼神之说并非现实世界所有,但我们仍应该对流传千年的文化精华秉持尊重的态度,祭祖也提醒我们不要忘了那些为我们如今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正视历史,牢记历史,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对土地的信仰。
音频:官姿佚
文字:焦点
编辑:刘怡笑
图片:源网络
投稿请发送至:
huagongjzt@163.com
往
期
推
荐
关 注 我 们
关注“华工学生记者团”同名媒体
发现更多华园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