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市场:“假拍”的危害远远胜过“拍假”

2017-05-16 刘双舟 龙腾古玩城

  在商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是非常招人恨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骗人钱财,像有毒食品或假药甚至会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在艺术品市场上,人们同样痛恨假货(伪作、赝品)。在拍卖会上卖假货的行为通常被称为“拍假”。这些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拍卖会上“拍假”行为的谴责声从未停歇过。

  与此同时,人们对拍卖会上存在了很久的“假拍”现象却少有关注。事实上,“假拍”的社会危害性远远胜过“拍假”,只是由于其形式上的貌似“合法性”、手段上较强的隐蔽性以及危害后果上的间接性,常常容易被人们忽略。

  “拍假”的具体表现与法律性质。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看,“拍假”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拍卖公司自己不知假(由于能力所限无法鉴别真假),按照《拍卖法》的要求做了“如实声明”的情况下开展拍卖,这种情况的“拍假”《拍卖法》是允许的;第二种情况是拍卖公司知道拍卖的艺术品是假的,但是在如实向竞买人做了说明后开展的拍卖,这种情况虽不违反《拍卖法》,但是有可能违反《著作权法》(如字画拍卖);第三种情况是,拍卖公司明知道拍卖的艺术品是假的,却不做如实说明而开展的拍卖,即“知假拍假”。这种情况属于欺诈,不仅违反了《拍卖法》,也可能违反了《著作权法》(如字画拍卖)。

  “拍假”并不见得不成交,艺术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赝品、伪作本身也可能有艺术价值,因此,“拍假”成交也是很常见的。从买家的角度来看,有些情况下,虽然拍卖公司不知真假,但是买家本身是行家,买家会按照“赝品”本身的价值来报价和买受,这就是常说的“知假买假”。当然了,也有缺乏经验的买家会“打眼”,把假的当真的买,但是这种情况在大型拍卖会上是非常少见的。

  “假拍”的具体表现与法律性质。“假拍”属于虚假交易。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打着拍卖的名义骗取委托人鉴定费、图录费、保险费等费用的合同诈骗。第二种情况是由拍卖公司参与策划的“做局”。无论拍卖场上出现多高的成交价,事后双方都会按事先约定好的价格进行结算。这属于《拍卖法》禁止的恶意串通,是违法的。第三种是由卖家和买家私下串通,瞒着拍卖公司进行“做局”。

  “假拍”的危害性远远大于“拍假”。“拍假”对于有经验的买家而言,是很难上当的,即是有少数经验不足的人上当,其危害性也主要限于个案和个人。但是“假拍”属于交易作假、成交数据作假和市场信誉作假,危害的却是整个艺术市场。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刘双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要跟古董商学什么?遇到好藏品就不要太计较价格!

10万元的古董,你说:“太贵”,土豪说:“给钱”!

古玩收藏:盲目入市有风险

欢迎投稿:10027106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加微信:ltgwcity

龙腾盛市|收藏有道

博览古今鉴千秋◎收藏天下赏万物

- END -


荐号

 

拾器文玩

ID:wenwan-bang

长按关注:开启你的文玩之旅!

拾器格物|文玩古今

收藏门部落识人、明心、鉴器、格物、悟道

“收藏门”--您的兴趣部落,结识行家藏友,交流收藏心得,分享藏品,藏品鉴定,藏品展示交易,总结收藏道理!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收藏门”兴趣部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