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生涯发展,积极推动终身特殊教育服务—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型特教学校”建设学术会议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成都双流热烈举行(二)

未来已来,拥抱融合教育新时代,实现特教学校职能翻转升级!

未来以来,这是融合教育的时代,也是特教学校发展最好的时代!

 

2019年5月22-24日,教育部重点课题《响应全纳教育的新型特教学校建设的深化研究》(编号:DHA160368)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特殊教育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近400人参加,聚焦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共同探讨全纳教育背景下新型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四川省教育厅基教处张正华副处长、成都市教育局普教处石斌处长、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王金萍副局长出席了开幕式活动,并做了发言。

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专家报告、承办学校展示、校长论坛和经验推广交流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精彩的专家报告

会议邀请国家督学李天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雁、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教育学院教授王勉、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许家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黄汝倩,以及上海市特级校长、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书记夏峰,围绕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生生涯发展、特教学校的功能定位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等主题,开展了专家辅导报告。


夏峰特级校长的报告《职能翻转:新型特教学校建设——长宁区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的知与行》提供了融合教育组织学范式改革的“中国经验”

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夏峰主任《职能翻转:新型特教学校建设》为主题,介绍了长宁区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理念和实践。在现有认知框架和操作系统中,根本无法切实解决随班就读质量问题,如何实现突围?局部优质与整体先进,哪个更重要?如何通过区域特教指导中心的建设,将传统特教学校职能翻转为新型特教学校,实现特教学校骨干作用的最大化?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夏峰主任提出,宏观着眼终身融合教育、中观着手新型特教学校建设、微观着力融合文化绘本,从调整生源结构、强化支持服务两方面阐述了新型特教学校建设的十大策略。夏主任介绍,上海市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四个方面推进终身融合教育。一是中心平台化,以特殊教育协调人为前端的区域中心运作。围绕融合教育、医教结合、生涯发展,推进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资源项目化,以项目群为基础的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以中心为平台,以资源整合为方式,以开发项目、实施项目为抓手,以社区融合为方向,遵循生命全程原则、优先序列原则、持续完善原则,在学龄、学龄前、学龄后三个阶段设计并实施区域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做项目和行动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转化。三是项目课程化,以菜单式为特征的区域终身融合教育课程。以中心建设为平台,以资源整合为方式,以项目为抓手,以社区融合为方向,将社区(包括家庭、学校、中心)作为残疾学生生涯发展的大舞台,整合区域特教学校、教科研机构、医院、康复机构等资源,从直接服务、间接服务两个向度切入,形成支持学生、家长、教师的三类课程,将项目逐步沉淀为终身融合教育课程。四是体系中国化,开展以新型特教学校为标志的组织学范式研究。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普通学校进行改革,也需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变革,要发挥特教学校对融合教育的支持指导服务功能。特教学校在转型过程中,要走向大特教,关注教育公平优质,系统地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要探索大转型,基于不同发展情境,多策略、多形态、多样化地探索新型特教学校建设;要引发大变革,立足融合教育趋势,引发普通教育系统的结构变化。夏峰主任表示,融合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是终身融合教育,将继续以基础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为重点,向两头延伸,直至终身,建立6个月至92岁的区域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并将持续通过新型特教学校(中心)建设,整体促进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六位专家的观点,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教育总目标的背景下,新型特教学校要主动响应,主动创变,为残疾人提供终身学习与生涯转衔的公共教育服务。



夏峰主任观点:以新型特教学校建设为抓手,开展有别于西方融合教育组织学变革的“中国样本”探索,翻转特校职能,聚焦生涯发展,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向两头延伸,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与点位落子,建设终身融合教育服务体系,可以实现局部领域的国际领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