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见证丝绸之路最炫时尚舞姿
新中国70年 镇馆之宝70件文物征集活动
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
见证丝绸之路最炫时尚舞姿
石刻胡旋舞墓门宣传短视频
石刻胡旋舞墓门
唐代 石质
单扇:长89厘米,宽43厘米,厚5厘米;圆柱门枢: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
1985年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出土
右侧墓门局部图
每扇门均呈长方形,上下有圆柱状榫,两门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有铁锁锁扣。每扇石门正中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所刻男伎为典型的胡人形象:虬髯卷发,深目高鼻,宽肩细腰,体魄健壮。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紧腿裙。足登长筒皮靴,站立在一块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边舞伎侧身回首,左脚站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臂抬起后扬,右臂屈至头顶;右侧男伎右脚立毯上,左腿前伸,双臂上屈,至头顶上方合拢。两人均手举长巾,熟练挥旋。四周剔地浅浮雕卷云纹,似舞伎腾跃于云气之中,造成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构思精妙,主题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体态轻盈健美,舞姿迅疾奔放,充满欢乐生活气息。
根据窨子梁唐墓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墓志中使用了许多武周时所造的字。从志文“大周……都尉何府君墓志之铭并序”、“君……大夏月氏人也”等清楚得知,墓主人为月氏人,何姓。何姓是西域康国昭武九姓中的一支。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上的交融日益密切。据史料记载,“胡旋舞”主要来自中亚“昭武九姓”中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这几个西域方国都属隋唐时期的粟特人。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的发现,反映出中、西亚乐舞对宁夏地区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是中西文化交流十分珍贵的遗物,是西域文化艺术与中原地区石雕工艺有机结合的结晶,也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背景的实物见证。揭示出宁夏在北方国际商贸中的突出地位。
1985年窨子梁唐墓考古发掘现场
窨子梁唐墓M6考古发掘的两扇石刻胡旋舞墓门
1984年,盐池县文物普查队在开展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在苏步井乡窨子梁发现古墓葬两座。窨子梁当时被流沙覆盖,形成了一座座绵延起伏的沙丘。宁夏博物馆考古队派人复查,确定是一处唐代墓群。1985年6月至7月,宁夏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展开发掘工作,在沙丘上已发现的两座墓葬周围,打了数十条探沟,又探出墓葬四座。按照从西向东的顺序,分别将它们编号为M1-M6。六座墓皆为依山开凿的平底墓道石室墓。墓室门开凿于山丘的横断面上,小墓门,墓室平面多方形,平顶、直壁,转角处作弧。壁面用竖凿、横凿和斜凿的方法,雕刻成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多壁龛,有棺床,上部无封土,有的墓室还留有棱形立柱支撑顶部。
在清理M6时发现两扇胡旋舞石刻墓门,两扇石门板皆保持原状,两门扇的合缝处各有一圆孔,孔内镶环形铁鼻,其上挂一铁锁,将墓门锁住。与石墓门一同出土的文物还有木桶、琉璃球、石鼎、墓志铭、陶器、货币等。窨子梁唐墓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石刻胡旋舞墓门为主体造型编排的舞蹈亮相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晚会
统筹/ 陈永耘 责编/ 王茜 图文编辑/ 李鹏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载注明“宁夏博物馆”版权信息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6号
官方网站:www.nxbwg.com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宁夏博物馆
官方抖音:365814939
电子信箱:546384116@qq.com
联系电话:0951-5085085 5085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