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从“降速”上半场到“提质”下半场,转型之路如何走得更顺畅?

2017-02-25 经济日报


2月23日至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广东深圳召开。《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李伟表示,我国经济转型从上半场“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提质”阶段。


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新增长动力形成取得积极变化,PPI同比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预期目标。这些亮点表明,我国经济供求失衡的态势正在缓解,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L形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经济转型从上半场“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提质”阶段。


2017年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总体上可能呈现内需增速小幅回调、外需增长由负转正的特点,如果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7年有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当然,2017年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流动性、部分区域经济转型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需要高度关注并妥善应对。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稳定在中高速平台上,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四个基本方面的改善程度。一是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能否逐步回稳。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资产质量能否逐步改善。三是企业补库存意愿和PPI能否保持温和回升。四是改革能否更好落地见效。


世界经济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稳住阵脚,把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搞好;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战略机遇。



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


2016年全面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市场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针对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切实推进、深化。


去产能方面,要突出处置“僵尸企业”和更重视采取市场、法律手段有效淘汰低效率产能。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加注重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标准,更加强调完善市场机制来淘汰低效率产能,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去库存方面,关键要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住房回归人民群众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费品本质属性。这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去杠杆方面,关键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以及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是容易见效的重要手段。引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今年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但是也必须看到,减税面临政府支出规模刚性约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的挑战,减税空间并不是太大。


补短板方面,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所谓补软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服务,去政府越位与补政府缺位并举。同时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提振国货信心 提高企业创新力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等。振兴实体经济,首先要重建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打通从需求到企业的中间环节。我国企业有很强的生产能力,问题关键是消费需求不能传导到国内企业的生产上,关键短板是中间的“市场”,是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足。创造消费者“放心买”的制度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点。


其次是如何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目前我们面临后发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再制造化的双重挤压,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再次振兴。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顺利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尽快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一大批被国内外市场接受与认同的知名品牌。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


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是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国际金融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外部风险冲击不容小觑。二是由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稳增长”仍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信贷扩张,杠杆率仍有进一步上升风险。三是在清理僵尸企业和“去杠杆”实质性推进过程中,已经累积的风险有可能持续暴露。四是在“去杠杆”和“处置一批风险点”过程中,如果金融监管能力和监管协调有效性不能及时改进,对风险传导链条把握不准,处置力度、节奏和时机把握不当,也有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


因此,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监测本领域风险运行态势,做好风险预案,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


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风险。既要遏制房地产泡沫膨胀,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发风险;要认真研究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的相关调控政策,特别是研究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当前房地产市场分化格局将更为凸显,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住房需求将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转变。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风险,紧紧抓住“国情”和“市场规律”这两个关键点,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保护企业家精神 促进民间投资


当前形势下要切实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是当前改革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影响企业家预期的有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变革等客观经济性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产权保护问题。据有关问卷及座谈调研,近几年,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产权保护。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足以说明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是一份很好的文件,不回避问题,切中要害,关键在于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需要有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同样要参与市场竞争,同样要依靠创新发展,同样要面对各类市场风险。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要通过制度设计有效调动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真正落实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既要完善追责机制,也要建立免责机制,包容商业经营和创新创业中难以避免的风险。



新闻多一点

农业培育新动能有三大着力点

国研中心农村部部长  叶兴庆


在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随着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以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价格倒挂,二是环境承压,三是动能衰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叶兴庆认为,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三大着力点:一是提高农业竞争力。解决农业结构性问题,现行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难以为继,要借鉴农业政策的国际经验。此外,要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两条腿走路”。二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大农业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减少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要继续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牧还草、退养还滩等。三是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型农民。重视“城归”作用,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在用地方面,要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


在资金方面,要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要实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研究制定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具体意见。

经济“稳”的力量逐步增强

国研中心宏观部副部长  陈昌盛


“今年开年中国多项经济指标向好。”在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陈昌盛表示,目前经济“稳”的力量正在逐步增强,L形增长有望从“一竖”过渡到“一横”。过去几年我国经济转型成功避免了“失速”,2017年是“L”形增长处于由降转稳的关键时期,宏观调控重点正在从“止跌”向“提质”转变,经济转型开启下半程。


陈昌盛认为,目前国际经济周期出现新变化。具体表现在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警报基本解除,全球物价出现回升;低利率、高债务组合调整,利率回升;美元指数冲高势头和影响有望减弱;大宗商品企稳且小幅回升;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全球制造PMI指数持续回升。与此同时,发展趋势出现向好变化。比如,就业出现积极变化,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数据方面的监测指标都提供了一定支撑;市场内生性的投资开始回稳;库存对GDP的贡献有望由负转正;制造业投资增速接近可持续增长区间等。


陈昌盛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上行力量和下行压力尚处于一个弱平衡状态。要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2017年还需谨慎应对小概率大变局,以及积累有利条件。“L形增长的实质是经济增长阶段转化,俗称‘下台阶’。”陈昌盛表示,在中高速发展中,尤其要避免“中间台阶”没有做实的情况。

打造经济特区新型智库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吴思康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在2017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心成立5年多来,致力于建设有国际影响、中国特色、特区气质的新型智库。


在突出国家战略导向,着力增强对国家战略的响应能力方面,强化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与国家级智库合作,围绕中央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新经济、改革开放等重点领域的战略部署,及时研究总结深圳实践情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路径,更好地发挥特区“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作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与国家智库合作开展调研,形成了深圳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工业设计、培育新动能、绿色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报告。围绕创新驱动实践,加强研究总结,形成了深圳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围绕发展新经济和实体经济,及时调查研究,推出了深圳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标准建设专题报告。


在突出服务地方导向,着力提升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方面,立足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这一核心职能,加强研究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以课题研究为纽带,整合利用优质智力资源,构建智库媒体、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三张合作网络”,与国内相关单位开展合作研究,推动政府智库与社会智库良性互动。打造服务平台,搭建决策咨询、政策宣传、服务企业的载体。


在突出开放发展导向,着力提升与国外智库对话能力方面,树立全球视野,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加强与国际智库交流合作,增强在国际智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争当全国国际化智库建设的探路先锋。


其他人都在看

又一家央媒“中央厨房”出现了!经济日报全媒体中心启动!

昨日,一项重磅新规落地!给你的“钱袋子”加了一把锁!

一周呈现二八行情分化,市场做多情绪较高?

你家的WiFi为啥时快时慢?原来是因为这个!



主编/万政

编辑/胡达闻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祝惠春、杨阳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