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一课,要用一辈子来学

2018-04-26 经济日报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情感的付出,便有多少种爱的表达。父母无私地爱的教育,恋人甜蜜的誓言与承诺,陌生人给予的尊敬与善意……今日,我们一起共同探讨爱之课题。


《病隙碎笔》 作者丨史铁生


爱这个字,颇多歧义。


母爱、父爱等等,说的多半是爱护。爱,与喜欢混淆得最严重。“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着一次真正的爱情,也可能只是好色之徒的口头禅,还可能是各有所图的一回交易。



喜欢,好东西谁不喜欢?快乐的事谁不喜欢?没有理由谴责喜欢,但喜欢与爱的情感不同。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盼,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仅此而已。


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靥掩蔽的陷阱。


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战栗,仍有未熄的对沟通的渴盼。



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对于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是一部充满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他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他用生动而通俗抑或是优美的语言追寻探索关于人生的智慧和未知的道理。在史铁生的笔下,这样表达“爱” ↓↓



爱是思念

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但你永远在我心里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爱是感恩

不曾遗忘你对我的好,我们就不曾分离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我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我与地坛》


爱是知足

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在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有一回记者问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上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了。

——史铁生《病隙碎笔》


爱是勇气

人的一生

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

那就是现在

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时刻。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史铁生《病隙碎笔》


作者简介


史铁生,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患肾病致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12月31日凌晨,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去世。


“能用的器官都捐。”这是他的生前遗言。去世9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位患者的身体里苏醒。




编辑 / 刘辛未

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视觉中国


感谢你的阅读,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