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新法规公布!找工作、招人才,都需要知道!

经济日报 2018-07-19


找工作遇到“黑中介”?招人才难匹配岗位?别急,这些问题很快会得到有效缓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全文),自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系统规范在我国境内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招聘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的第一部行政法规。


今天(7月17日),国新办举行《条例》有关情况吹风会,并答记者问。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在会上表示,《条例》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保留对职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由“就业找市长”到“就业找市场”


“《条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要素市场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对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服务就业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义珍说,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的主要载体,推动实现了由“就业找市长”到“就业找市场”的根本性转变,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从业人员58.37万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44万亿元,为 2亿多人次就业创业和流动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同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的现场招聘会、交流会达到22万多场,提供招聘岗位信息超过1亿条,参会求职的人员超过1.1亿人次,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有3亿多条。



司法部社会管理法制司司长杜亚玲说,《条例》规范的主体涵盖了人力资源市场所有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求职者和劳动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条例》主要规范以上四类主体在求职、招聘、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以及在市场监管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践中,既包括200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建后,由原人才市场和原劳动力市场逐步整合形成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也包括其他各类形态的人力资源市场。


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


人力资源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过去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许可过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被社会广为诟病。同时,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放管服”改革要求,存在“黑中介”、虚假招聘等侵害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条例》的一个亮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资源服务的行政许可。”张义珍介绍说,在《条例》出台之前,人力资源市场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三项,即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审批、设立人才中介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审批。这一次《条例》将上述三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项。



同时,《条例》进一步把许可范围缩减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明确对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当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对此,张义珍表示,《条例》保留对职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主要考虑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防止无资质的机构进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进行职业中介活动,避免无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实行许可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可以说,这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需要。这一次《条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许可,体现了对“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体落实。”张义珍说。


推动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张义珍说,人力资源服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劳动者和岗位的匹配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解决劳动者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市场目前还存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同质化现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服务的方式还不够多,服务的效率还不够高


“这次在《条例》中专门提出要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法定职责,同时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行业发展,鼓励并规范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等业态,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经营性的服务体系的职责定位、服务范围、行为规范和管理要求都作出了规定,这对于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张义珍说,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向高质量的发展,服务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专家解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表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条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培育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体系,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来有为说,这主要表现为规模相对较小、发展的层次和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弱,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也须进一步完善。


《条例》的制定,弥补了一直存在的立法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说,针对公共就业服务与经营性职业服务边界不清晰,人力资源服务需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许可过多,人力资源流动在个别地方、领域实际上存在各种“玻璃门”、“弹簧门”,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等问题,《条例》全面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创新理念。


《条例》还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规范了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条例》的出台,有助于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完善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巩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改革成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制度环境,促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发展,《条例》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简化了审批流程。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私营企业制定的协议与规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维护自身与单方利益的霸王条款。”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萧鸣政指出,新出台的《条例》整体都体现了政府主持公道公平的原则。例如,《条例》规定,经营性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20日之内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在这种平等尊重、公道公正的营商环境下,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各方创新发展的活力。



“包含人力资源要素协同基础设施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不仅是促进人力资源要素协同的基础,更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腾飞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说,政府应加快构建人力资本服务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确保企业可以随时发布准确、对称的工作市场信息,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全面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平台掌握工作信息,从而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


《条例》对人力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作出了明确的回应,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和各行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系统”,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而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杨伟国认为,《条例》通过多维协同的方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人力资源(资本)服务产业的经济社会联接点的作用,既动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充分保障个人职业权利、促进社会的发展。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表示,《条例》的颁布,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协助政府,构建法制保障、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市场发展格局。


其他人都在看

七大“首席”,这样点评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

最新!6月70城房价数据出炉,买不买房都要看

发改委:地方定价项目再削减30% 燃气电力等领域仍保留

☞ 全国超600万人在支付宝里领了“电子身份证”,安全吗?



编辑 / 杜秀萍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韩秉志、李万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