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南地北西吉人】远方的道路与修行

2017-01-09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天南地北西吉人

网络天南地北西吉人的故事   

故事热线:13895147170



陈阳,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宁夏西吉县,《易经》学者,心理专家,知名作家,正心基金创始人,曾做过财经类媒体记者。2007年受聘于中信集团建设公司,主持中信建设公司海外员工的心理援助(EAP)项目。2008年成为清华科技园文化专家。2014年成为中国易经研究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易理乾坤》、《易经传习》、《皇极经世中的中国大历史观》、《从当下出发: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呼吸之间》、《活出完整的生命》、《禅是一盏心灯》、《禅来烦去》等。


1

关于远方

陈阳是一个山里长大的人,而每一个边远乡村长大的孩子,都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向往,都渴望走向远方——远方一直是他心中的诱惑。

陈阳那代人的命运,是上完大学又分配回故乡。陈阳199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分配到一个乡政府。彼时的乡政府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一众“公家人”按照领导的部署,对管辖地的农民们展开催缴公粮和计划生育两项工作。

和现在相比,这样的“干群关系”绝对算不上友好。陈阳开始质疑:这样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生活吗?

陈阳觉得,考上大学走出山沟,却回来这个样子“回报家乡”……这时候,远方对他不仅仅是种诱惑,也成了一种折磨。

陈阳一直质疑着自己,但是除了每天看书学习到深夜,却一直没有找到出路。

一年半以后,陈阳的大学同学杨成,他上铺的兄弟,实在不耐烦他的唠叨,给他联系了一家单位。陈阳借这次调动的机会,奔向了远方。

从此,陈阳走向自己的远方,踏上自己的道路。陈阳总结说,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奔向远方讨生活实在要经历难以想象的“折腾”。陈阳悻悻地说,如果当初的乡政府工作跟现在一样,是“退耕还林”之类,说不定他就不出来了。但陈阳命中注定是个走在路上的人,他如今已经40岁了,还像个“老漂哥”一样地活着。

2002年,陈阳辗转漂泊到北京。那时候,“北漂”们尚且被国家机器视为“盲流”,所以动不动有专政机构的人破门而入“查暂住证”。运气不好的,可能举着暂住证也会被扔车上“拉到昌平筛沙子”。今天各类“漂哥”享受到的自由迁徙,只有很短的历史。陈阳自嘲说,得益于自己应聘的记者身份,“好歹没有筛过沙子”。但刚开始,他也不过怀揣着一个远方的梦,饥寒交迫地来到北京,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和那时候任何一个穷地方来的“北漂”一样。



谈起自己在北京的记者生涯,陈阳特别庆幸。陈阳采访、写作,到处行走、访友、喝酒,他突然发现在接近30岁时,找到了真正渴望和喜欢的生活。陈阳结交了很多人,看他们行走在各自的路上,做着各种贸易的、商业的事,他结识了一批为了财富和自由而奔走于途的人们。

陈阳在这种路上的生活中感到了特别的快乐。他采访老板,也结交方外之人,无论是底层的平民,还是那些专家或者草根知识分子,在他行走的路上,他结识一大批朋友。当他坐下来,打开采访机,聆听他们的故事时,他总会发现他们的感悟里,有非常警醒人的很多哲理性思考。他们行走在路上,如果不行走在路上他们就无法追求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走,一点一点去挑战黑暗,嬉笑怒骂着他们所不习惯的锁链。

每个人的一生,要么早夭,要么寿终。如果平庸,就辜负了或早夭或寿终的生命,都是对不起自己的混日子,这是没有意义的。陈阳喜欢让自己的生命精彩,所以他倾心结交每一个朋友,就像阅读一本本精彩的书一样。

在路上,陈阳结交了形形色色的人,于是他继续坚持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且开始写书。学问和写作给他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尊严。

陈阳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怀揣着一颗雄心去生活。不要害怕,在这个时代,活着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生活,只要你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很低的话,怎么都过得下去。永远要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草根,不要有任何虚荣心,也不要把小地方来的人的自卑包装成清高自欺欺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平凡的人,都应该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2

问道于《易》

在路上的陈阳,不论生活如何变动,他一直坚持着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的研究。受父辈影响,陈阳自幼和《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幸运抑或不幸?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回忆起自己学习《易经》的过程,他说自己不过是硬挺着不济的智商去生啃。其结果是看了很多遍,却好像还是没有看过一样。

直到有那么一天,陈阳读到了南怀瑾先生的书。当时好像老天爷丢了道霹雳砸在头上,他不但被书中阐述的道理惊艳得呆掉了,而且真正看到了能够搞懂《易经》的希望之光。

现在,对《易经》极有造诣的陈阳,知道《易经》已然沦落为算卦算命看风水的所谓“江湖学问”。他清楚地知道,当代“国学热”背景下的《易经》传播,不过是虚火上升。《易经》沦落至此,正反映出历经百年不遗余力的破坏,中华传统文化“命悬一线”的真实境况。


陈阳说,自己实在无法认同“是今非古”、“是外非中”式的“现代学术”。作为对现实持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他始终相信一个朴素的逻辑:在一个自称自己有五千年悠久、伟大的中华文化的国度里,对这五千年里“群经之首”的《易经》,当代人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欠奉——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和逻辑不通吗?难道这五千多年的“悠久”“伟大”,是现代经典“穿越”过去造就的?

读着《易经》,想着学术界啼笑皆非的“《易经》只是古代的占卜之书”的结论,陈阳一直想不通,也一直无法苟同。

对为《易经》做传的孔圣人,陈阳在他的《易经传习》中说:

于举世喧嚣中静默,

于万马齐喑时呐喊。

时代,

总是造就一群人,和——

一个人。

这是他评价孔子的一首诗,评价圣人的一首诗。

陈阳说自己只是个凡人,一个被孤独和功利折磨的凡人。然而我想,陈阳是有野心的,他愿意千年仰望,愿意追随圣人的脚步,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陈阳曾说:《易经》里面的绝学,不说钻得有多透彻,就把我琢磨明白的东西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不要让绝学彻底断了香火,这已经很难了——但这正是陈阳要做的。

从《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到《呼吸之间》,从《易理乾坤》再到即将出版的《易经传习》,陈阳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坚持着“看上去根本没用”的传统文化研究,孤独而自由地行走在道路上……

 

3

实证实修

曾是中国证监会创始人之一的李青原老师,是陈阳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生导师。李青原老师在2005级欧美同学会上,听到校友们感慨出国日久,在被外国人问及中国文化时,总是觉得自己对祖国的文化知之甚少,真想找个老师好好学习一下。李老师于是热心地带大家去太湖学堂拜见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先生低调而谦和,面对求知的大家侃侃而谈。在谈到中国文化的核心时,南师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不是儒释道三家的学问,而是通行于儒释道三家的修证,用时髦点的话说就是“生命科学”。儒释道三家显示的只是一个外相,外相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生命的救赎。如何才能得到救赎?只能依靠自己实证实修。他觉得李青原老师在“实修实证”方面很有心得,于是鼓励她也传道授业。南师为此专门写下授权书,鼓励李老师去教别人,利益他人。

2008年,在南怀瑾先生的支持下,由李老师主持讲实修的“青草南园”成立了。陈阳则在朋友的引荐下,有幸成为了青草南园的第二期学员,与李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如南师为青草南园题写的诗句那样“自少齐埋于小草”,刚刚成立的青草南园也面临着各种艰难和险阻。低廉的收费无法承担高昂的场地费用,每月八次的课程使学员只能在北京城区,学员实证实修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陈阳有感于南怀瑾先生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指引和李老师对青草南园的倾心付出,陈阳和爱人毛遂自荐,希望从事青草南园的教务、组织与招生工作。

2009年,青草南园教务处应运而生,第三期课程正式面向社会招生。提高收费解决了场地费用,精简、紧凑的课程时间吸引了很多外地学员。除此以外,每周一次的免费共修更是加强了学员、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010年,为了扩大招生范围,让更多人受益,陈阳有了宣传青草南园的想法。当时陈阳和《问道》杂志的主编张剑峰先生关系颇好,陈阳想要利用《问道》这个平台好好宣传青草南园。在与李老师的谈话中,陈阳表达了这个想法,原本期待着老师的肯定与支持,没想到却招来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为了不影响南先生的声誉,老师坚决反对对外宣传。当时,陈阳也曾深感困惑。

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是南先生送给青草南园的话,现在的陈阳也终于明白李老师反对公开宣传是有大智慧的。

 

4

正心正行

2010年,李老师在和陈阳聊天时,无意中说道:南老师说过修道之人,不积德行善是绝不可能修成功的。富贵道上的有钱人不愿意盘腿下功夫,愿意盘腿做功夫又可能吝啬小器。但要修成功,积功德和做功夫是佛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皈依佛,两足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老师的只是引路人,积累福德和智慧谁都不能代替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曾经担任过李连杰壹基金顾问的陈阳,内心深受震动。那一年,李老师给《财经》杂志的记者基金会捐赠了100万,这个举动更是激励了陈阳,他决定自己开展公益事业。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口碑和丰富人脉,陈阳得到多位企业家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秉持“制造善、传播善、正心正行”公益理念的“正心基金”正式成立了。



对于公益,陈阳绝不是门外汉,壹基金的顾问经验让他对公益组织的管理和运作非常熟悉。作为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人,陈阳对西部地区贫困学生的教育情况深感忧虑,在经过慎重的思考和考察之后,陈阳决定正心基金主要着力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公益事业。

2010年,正心基金联手上海丰瑞集团,在贵州开展了500名学生的“勋美助学项目”;在甘肃联手万华集团开展了对100多位代课老师的西部援教项目。

陈阳说,对正心基金而言,把捐赠者的每一笔钱,每一份爱心,转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上,是最重要的责任。陈阳对正心基金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每一个受捐赠者的家庭,正心基金的工作人员都要了解真实情况,并与学校核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要深入调查,避免重复捐赠。每学期的助学款发放时,正心基金的工作人员都要和捐赠方代表到学校,将钱亲自交到学生和代课老师的手上。

2013年,勋美助学项目中的受助学生在当年高考中录取率高达97%。其中,23%的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78%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本科,其中27人被第一批本科录取(有17人被重点大学录取),30人被第二批本科录取。这不仅是对正心基金最大的肯定,也是对陈阳坚持公益最大的鼓励!

五年来,正心基金累计捐助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区的贫困学子和代课老师达2000多人,捐助金额近550万,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得到持续捐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如果没有爱心人士的奉献,他们很可能会因为贫困而辍学,失去改变未来的希望。

如今,正心基金的公益项目已经从贵州、甘肃、宁夏等地,扩展到更加广袤的西部贫困地区,捐助人也从最初的亲友关系扩展到了同行善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

陈阳感慨,这些年来,越走近贫困地区,正心基金的同仁就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公益调研那一路走过的,都是道不尽的贫瘠、荒芜和苍凉,而大家内心也会自觉地增加更多的责任感。以前,陈阳只想走向远方,拥有自由;只想研究自己的学问,把学问研究好再传播出去,就算尽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而创建正心基金这一路走来,他才认识到“实修实证”中这个“实”的精髓到底在哪里了。陈阳感慨,如果之前的著书立说是在修炼自己的“心”的话,那么现在实际的公益行动,就是自己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行”。

陈阳说,自己这一路,也撞了很多回南墙,也有很多挫败。而到了青草南园,又创办了正心基金后,才感觉自己的学问之路和求道之路有了明确和坚定的方向。

路上的陈阳,学问的陈阳,修行的陈阳,公益的陈阳……这个很能折腾的人,内心一直都有坚定的人生目标,是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者:喜乐

编辑:毛云婧

投稿邮箱:xjxcb2008@126.com

中共西吉县委宣传部  西吉县网信办

大家都在关注

2017年的第一场雪落在了火石寨的山尖尖上~(内附航拍照片)

征集令:“温暖中国”—让你身边的故事从幕后走到台前!

我想在西吉,一年12个月遇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