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吉故事】 马老汉和他的背篓

2017-01-16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西吉故事

     西吉人的故事   普通人的故事   牵动你我他的故事

    故事推荐热线:13895147170


背了一辈子背篓的马正泽老人把家里仅剩的一个背篓扔到了牛棚下,旁边是孙子马柱宁崭新小轿车与残破的背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冬日的暖阳下,马正泽在家门口的井里抽水饮牛。观望着已经硬化完成的一条道路和2016年9月完成的河沟里的水坝,他有些恍惚,“篓不离背”的日子真的过去了吗?


 马正泽今年88岁,家住西吉新营乡甘沟村,这是个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的在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贫困村。

 “富不起来的主要原因还是路不好啊。”马正泽老人说,“以前村里的路也就是只走人,主要南面一条深50多米河沟,从我记起能时,我的爷爷和父辈们用背篓背着打了几次,都被水冲走了,在后来我们就用背篓背牲口驮,走了几辈子人了,但要是一下雨,根本走不了,背篓就成了我们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马正泽老汉背着他的背篓,回忆过往。

确实如此,对于居住在山大沟深的甘沟村人来说,数辈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是用锄头在七沟八梁上刨出来的,春种秋收全靠人力肩扛背负,背的工具便是背篓。

忙月天,他背着背篓穿过过河去南山上割草喂牛,秋收将地里洋芋背河南面装车拉出甘沟村,买来煤炭用背篓里背回家,这一背年月久了,马正泽常背的背篓上磨出了光泽,愈加平滑。在背篓的驮伏下,马正泽成了八十年代令人艳羡的万元户。但无奈家里人多,劳力少,慢慢地,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后来只能勉强糊口。



马正泽老两口坐在热炕上与作者话家常

 2016年,马正泽87岁了,精准扶贫的步伐加快,干部和群众都在为早日脱贫干得热火朝天。驻村干部和帮扶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数量和情况。

送走来家里摸查情况的驻村干部,马正泽暗自嘀咕:“这跟我们平头老百姓有啥关系哩!”

马正泽没想到,精准扶贫,这次真的和他们有关系。很快,马家的情况被建档立卡,进入了电子管理系统。

针对甘沟村人北南两组河沟分开,北面组里900多亩洋芋运不出去。村里和帮扶单位先在河沟里打了一条长50米,宽4米,深40米的坝,接着,北面两个组一条进村公路完成硬化,以前走到城里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开上车20多分钟就到了,来外面煤炭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变化悄然发生了!驻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为全村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办理无息贷款7000元,为贫困户每家添置了节能炉和太阳能热水器。


马正泽老汉准备告别他的“背篓”啦!

 “背篓算是用不上了!”马正泽看孙子接的一辆小轿车老人喜笑颜开说。而除了种植洋芋,马正泽还在家里喂养了5头牛,儿子马俊明还加入了村里养殖珍珠鸡的行列,大孙子马柱宁常年在外面打工,今年回来彼选上了村会计,将自己打工积蓄接一两小轿车,准备把爷爷奶奶一家拉到城里过春节。马正泽说:“我希望在多活几年,过过好日子”。



戴辉曙 王 伟  摄影 报道

编辑:毛云婧

投稿邮箱:xjxcb2008@126.com

中共西吉县委宣传部  西吉县网信办

大家都在关注

那些发生在西吉,关于人性与爱的15张照片!看到第一张就被感动了!

这是一场特殊的仪式……

【百姓生活】杨德福和他的“小杨花卷”

【西吉人的一天】吉强派出所民警的一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