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王坝村:“农业+”趟出致富路

2017-03-13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3月10日,白雪掩映下的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显得千娇百媚。

漫山遍野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生辉;蓝墙黛瓦的屋宇在雪中犹如一幅幅水墨遗韵;央视农民春晚录制点俯视可见;窑洞宾馆门前黄灿灿的玉米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曾是西吉县238个贫困村之一。不到六年时间,龙王坝村177户737人通过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村民生活大变样。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8元,比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881元。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


正是有了乡村旅游的带动,让农村变景区,农户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采农家菜、养农家鸡、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成为农家体验系列旅游产品,龙王坝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区摘帽脱贫的标杆村。

2002年以来,龙王坝村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数千亩荒山和林地无人经营。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荒山、林地确权到户,西吉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务林,200多户农民陆续加入合作社。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发展,该村成为西吉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样板村,以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全县“4156”发展思路,依托本村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为发展模式,按照“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市场跟着科技走”的路径,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创新发展乡村旅游+资产收益性精准脱贫模式,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农村“美”起来、农业“火”起来、农产品“俏”起来,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集观光、旅游、餐饮和农家体验为一体的龙泉湾生态度假山庄,起步当年,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4万元。2014年,龙王坝村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村里喜结硕果。今年,龙王坝村成为央视农民春晚西北部地区主会场举办地,仅春节期间,这里接待游客4万人次,收入180万元,提升了龙王坝的知名度,有效增加了旅游收入。“我家改造装修了三间民俗房,经常有游客和团队来住宿,按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收费,一年下来仅住宿收入就有1万元。”村民焦炳南说。而像焦炳南这样能接待游客住宿的村民还有12户。



自家活不落,家门口还能打工,说起当前村里经济发展变化时,村里群众都会连声说好。村民李贵清家中7口人,种10多亩地,农忙时忙自家的,农闲时就到龙泉湾山庄打工,年务工收入1万多元。同样,村民杨虎山也是农忙时忙自家,农闲时和老婆、孩子到山庄打工,一年打工收入也超过1万多元。像李贵清、杨虎山这样的村民及农家妇女农闲时基本全在山庄打工,一天收入在60元至100元不等,平均一年下来务工收入达5000多元。像夏丁、焦莉晴等常年在山庄打工的拿的都是月工资,一年收入3万多元。“当前,生活确实比以往好多了,这些都是龙王坝成为景点后带来的实惠。没有旅游产业的带动,我们村估计还是贫困村,路不会这么好,挑水还要走几公里,房子也不会变成红砖青瓦房。”村民马成明说。去年,他的儿子还盖了四间房,准备今年装修后接待游客。

2016年开始,龙王坝村被西吉县确定为资产收益性扶贫项目试点,以贫困村集体资金入股分红形式组织实施,资产收益性补助资金入股到西吉县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资金指向用于龙王坝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旅游项目,合作社以入股金额年固定分红比例5%每年向村集体分红10万元,所得分红收益,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无生产经营发展项目的特困户的扶持,为壮大村集体收入、拓宽社会保障面,确保兜底户贫困群众在社会最低保障的基础上稳定增加长效收益。

如今,龙王坝村道路全部硬化,自来水全部入户,家家建成砖瓦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形成了传统三合院、多种风格特色民居并存的美丽乡村风貌,整个村变得山青水绿,曾经偏远山村成了吸引游客的休闲度假地。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龙王坝村先后被确定为西吉县产业化经营示范村、西吉县生态文明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最美乡村游模范村和金牌农家乐。

来源:固原日报

记者:何晓晴 马茂荣 王旭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