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吉故事——干板糖的坚守

2017-03-29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小时候,只要一听到货郎子的叫卖声,我们就会缠着父母亲讨要零花钱。为的就是寻声飞奔而去,买几块干板糖,那种咬到嘴里“嘎嘣”作响的声音、极具嚼劲儿的黏甜味道至今都让人回味无穷,成为儿时最香甜的记忆。

渐渐我们长大、成年。没有了货郎,干板糖也很难再吃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包装精美、琳琅满目的现代糖品,种类更丰富,口味更多样,但唯独没有了儿时吃干板糖的喜悦。现如今,偶尔,在街角遇见,激动亦如当年。在西吉县,提起干板糖,就不得不说兴隆镇陈田玉村车天付拉的干板糖。这种流传于民间,特色鲜明、历史久远的技艺,总是让人倍感亲切。



车天付今年近60岁了,依然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声如洪钟,干起活来麻利干练,这得益于他常年干体力活的锻炼,况且冬季也不闲着,每天坚持做干板糖。

干板糖制作手艺不能在自己手里失传,这是车天付最大的信念。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更多地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做得更加精到,让子孙们多学点,不论到任何时候,车家的干板糖永远要保持原汁原味。

简陋的作坊里有一大一小两口锅,擦拭得干干净净,锅台周围更是油光可鉴,刚刚做完干板糖的作坊里热气腾腾,一如主人的精神风貌。

这里就是车天付施展了一辈子手艺的舞台,也是他一家人冬季收入的依靠,他不允许出现任何瑕疵,任何污浊都是对精湛手艺和糖品的玷污。

正是追求着精益求精的细节,才让车家生产的干板糖历时几代人,经久不衰,远近闻名。


比兑糜子,准备发酵

一到冬天,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们开始进入休闲放

松的状态,喝罐罐茶、晒暖暖、下棋、打扑克,而这样的惬意时光对于车天付来讲却是遥不可及的。因为,每当进入冬天,他的干板糖生产才正式拉开序幕。“这个季节能大量储存,也是干板糖销售的旺季,一个冬季下来大概能收入一万多元。”虽说辛苦,但车天付一脸的喜悦。

虽然进入干板糖销售旺季,但是车天付秉承传统的手工制作,每天最多只用50公斤的原材料,真正生产出的干板糖也只有30公斤。


车天付为了强调手工制作的繁琐和纯正,特意道出了干板糖的制作流程:提前三四天生发麦芽,然后用碾好的糜子兑着一定比例的麦芽发酵,早上把发酵好的糖水过滤,经过一定火候的熬制,下午三点钟就着手扯糖。

扯糖需要功夫,功夫好的人,做出的糖薄厚均匀,味道适中,干脆有嚼劲。如果功夫不好,扯出来的糖就薄一块厚一块,看上去不平整。

糖做好后,糖糟就成了喂牛的最好饲料。车天付依靠着传统手工作坊和肉牛养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干板糖做好后,每天有固定的商贩上门收购,销售到固原境内以及周边的平凉、西峰、静宁等地。更远的则销往陕西、新疆、天津等地。

车家从清朝年间就开始做干板糖,到现在已经传了整整四代人。在干板糖的传承中,他们谨记祖宗遗训,传男不传女。所以车天付小时候从爷爷手里继承下这个手艺后,自己做了一辈子,现在传到儿子辈。

80年代初,陈田玉村做干板糖的人家有40户左右,几乎全是车姓家族,干板糖也成了村里的主要产业。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年轻人手艺没学精,做出的糖味道不纯正,逐渐就失去了市场;还有部分人觉得做干板糖活累,挣不了大钱,也都逐渐放弃了,现在村里只有4户人家每年还在坚持做。

正是在他们的坚守中,如今西吉县兴隆镇陈田玉村成了传统手工干板糖的故乡。

由于干板糖采用完全的传统手工制作,存放时间短,遇温容易消融,加之没有好的包装,所以,每天只能少量生产,无法形成规模。这也是干板糖养在深山人不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干板糖手艺发展、传承面临的困境。

干板糖——这一传统手工糖品,如藏在深巷里的陈酿,期待着能够香飘万里。


何晓晴 马茂荣 王旭东 文/图

来源:固原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