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义务讲解24年,跨越时空的传承

2017-04-05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义务讲解长征精神的76岁老人拜福贵走了,十里八乡的人们赶来送老人最后一程……

拜福贵老人生前向来宾讲述毛泽东主席夜宿单家集的故事

被衣襟磨白的无线式便携扩音器躺在柜里,热热闹闹响了2年的它默不作声。

记满游客感想的档案本铺在桌上,10年里汇聚的追忆被风一页页翻起。

建成11年的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民族团结广场空旷无人,柳絮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唯有陕义堂清真寺北院的毛泽东住宿旧址房门依然敞开,却再也见不到那个日日打理房间的人。

4月1日,坚持义务讲解长征精神24年的回族老人拜福贵安详离世。十里八乡的人们赶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他们伫立在屋前院内、卯梁崖头,泪眼婆娑。

前几日,拜老刚刚荣获西吉新乡贤荣誉称号

“老人是西吉县的宝,他的去世是大家的损失。”村民杨发明红着眼睛。他说,这些年来,76岁的拜福贵守护着留有毛泽东足迹的屋子,讲红色历史,讲民族团结,饱满真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去年,老人和我聊天,希望镇上能将他讲解红军三过单家集的全过程录制下来。老人说,自己老了,如果以后他不在了,祖辈传下来的红色故事可以后继有人。”兴隆镇党委副书记李学智怎么也没想到,彼时精神矍铄、每天为六七拨游客解说的拜福贵一语成谶。

打开投影仪,播放去年10月录制的纪录片,老人讲解红军三过单家集的场景历历在目: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抵达单家集。饱受兵匪掠夺之苦的村民,心存畏惧和戒备。红军进村后,严格执行尊重回族宗教信仰与生活风俗习惯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帮老百姓干农活,给他们送药品。军长程子华将一面写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送给了清真寺,播下了回汉民族团结的种子。当地群众明白了,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单家集。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在《红军路过回民区》的回忆文章中记录过这段历史。据我父亲拜文海说,当时,回族群众准备油香、馓子、盖碗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陕义堂清真寺北厢房,毛泽东主席与阿訇马德海促膝长谈,主席向马阿訇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马阿訇翻开《古兰经》向主席介绍回族信仰,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单家集夜话’从此成为一段佳话,被载入史册。”

“1936年,徐海东率领第十五军团西征,红军第三次经过单家集,在此驻扎一月有余。”

……

红军三过单家集故事中提及的每一个物件,拜福贵都视如珍宝。

陕义堂北厢房,写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挂在正墙上。虽是复制品,拜福贵仍十分珍视。他说,这面锦旗既是那个特殊年代红军与回族群众深厚友谊的见证,也留下了回汉团结的佳话。

毛主席住宿旧址,木门和墙上的一个个弹痕诉说着历史。拜福贵在世时,无数次小心翼翼擦拭屋里的每个角落,即便是老人走后的第三天,屋里仍然一尘不染。



红二十五军的工作为中央红军再来单家集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96年,红军长征胜利一个甲子年,刘思齐、邵华、毛新宇、白立忱、张万寿等来到这间房子寻找毛主席留下的痕迹,和拜福贵合影留念。握着毛新宇的手,拜福贵再次提起父亲告诉自己的故事:“当年毛主席就住在这间屋子。我的父亲拜文海得知主席是南方人,怕主席睡不惯北方的热炕,就卸下两块门板,给主席垫在了炕上……主席离开不久,国民党的飞机就来了,有炸弹落在清真寺的院子里,窗框、门框上都是弹孔……”


拜富贵的讲解,不仅让人了解了红军三到单家集的清晰脉络,而且让人感受到了令人敬仰的长征精神。而这些故事和这种精神,不仅都装在拜富贵的脑子里,更融化在他的血液里。激励着他乐此不疲地当这个义务讲解员。


拜富贵开始做义务讲解员也很偶然。1993年,武警总部一位副司令前来参观,村里没有人能够说清子丑寅卯,因为他就住在隔壁,便被喊了过来临时充当讲解员。谁知,这一讲就讲到了现在,再也停不下来了。


拜富贵说,开始,自己的方言太重,有些问题自己说不清,别人也听不清。只能说“在这里吃了”“在那里住了”等极简单的情况。为了取得更好的讲解效果,他学习了普通话,还查阅了历史资料,学习了相关知识,而这对于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知道,他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


离毛主席住宿旧址5米之遥的红色文化书屋里,摆放着各种长征史料和19个记录本,本子上写满了全国各地游客对于重走长征路的感悟。“老人说,翻看留言,就能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传承。”和拜福贵相处14年的戴辉曙翻看留言无语凝噎,“老人离世前的两个月,还训练自己的侄子,希望侄子加入义务讲解单家集红色历史的队伍。”


而这些文字的转述,远没有拜富贵老人的讲解生动。

为了严谨地还原历史,文化水平不高的拜福贵经常苦练普通话、通宵背史料。“去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来陕义堂的游客很多,老人从上午8时讲解到下午6时,顾不上吃饭。等闲下来了,他还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好,游客听不懂。”单家集村村支书单云说,有一次他给拜福贵打电话,老人不接,他便到陕义堂找老人。进门后,四下无人,最终在毛主席住宿旧址看到了老人。屋檐下,忙了一天的拜福贵老人靠着墙根睡着了。

拜富贵老人是讲解红军在单家集故事的一部活历史,亲历长征的人越来越少了,就连他们的下一代也老了,有的甚至也都不在人世了。但长征的精神不会老,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不会过时,也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要传承长征精神,就需要有像拜富贵这样的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和宣传员,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曾经你走过的路,我们会继续接着走,曾经你未完成的心愿,我们会接着完成。时光流转,不忘您的音容笑貌,带着深切的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综合整理:宁夏日报、固原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