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火石寨 缺水不缺绿

2017-07-06 西吉宣传

小档案



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2年,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西吉县境内,是以保护黄土高原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为主的自然遗迹类保护区,为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同时有着独特的山地森林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对于追溯地质历史、研究独特地质构造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一场难得的细雨后,火石寨山峦起伏间,绿色格外清新。很难想象,这是西吉,是常年缺水的宁夏西海固。

被当地人称为“上天赐予西吉的礼物”的火石寨,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群。西吉缺水,必然少绿,可偏偏这个地方出了个火石寨。

专业规划、持续复绿,渐渐恢复往昔的绿色

工作人员在山上浇水 记者 朱 磊摄

王世杰和火石寨打了40年交道,退休前是西吉县旅游局局长,现在则是火石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

王世杰上高中时,火石寨漫山遍野都是树,谁家牛羊要是钻进树丛,半天都找不到。那满山的毛竹,在南方不是啥稀罕物件,可在西吉甚至整个西海固都很少见。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牛羊吃掉了植被,竹林几乎消失,火石寨不断被破坏。

2000年7月,西吉开始制定火石寨的保护与开发规划。“按照保护顺序进行划分,先把离县城较近的这一块封山,守好南北山门。”王世杰介绍。

2002年,自治区开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有的扫竹岭林场组织人员到山上种树,王世杰每逢周末也会加入植树大军。“装一壶水,带两个馍,拉油桶装水浇树,早8点去、晚8点回。”王世杰初算了下,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火石寨种下了5000亩树林,从毛桃、沙棘再到榆树、青松,火石寨渐渐恢复往昔的绿色。

2002年,西吉县成立宁夏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同年,宁夏环保厅组织中国林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对火石寨地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进行了全面考察。

为解决保护区管理处人员偏少问题,西吉县还聘用当地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工作人员58人,承担日常管护工作。

2013年12月,火石寨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保存完整,管理水平提升

“保护区既是黄土高原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保护的重点区域,也是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的典型山地,是国家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强保护区建设,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不仅保护了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鸟类栖息地,还保护了自然遗迹。”火石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云里飞说。

近年来,火石寨在保护区内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草原围栏、生态移民等重点工程,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防砍伐树木、放牧狩猎、开垦开矿等行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保存完整。

保护区近年来不断加强丹霞地貌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设施建设,建成了陈列有130余件(种)地质标本、动植物标本的地质展览馆;还大力提升管理保护水平,扫竹岭管护站、沙岗子管护站、瞭望塔等相继建成,保护制度逐步规范完善。


退耕还林,留出空间休养生息

2000年,时任火石寨乡石山村村主任的杨应学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退出了火石寨风景区内的十几亩耕地。2002年之后,他又说服村民们退耕还林,带着大家上山种树。2013年,他动员400多人移民搬迁,为火石寨留出更多休养生息的空间。

“难!但是我们都是在这里生长的人,都希望能看到这里越来越好。”老杨感慨。

“你看我们种的那些树,种下去时只有手臂粗细,现在一个人都抱不住了。说实话,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就是对的。”老杨话锋一转,骄傲地说。

近年来,火石寨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保护积极性,提升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每年发放2万多张“明白纸”,宣传相关政策、普及观念意识。

老杨希望,未来随着火石寨的发展,村子可以通过农家乐等方式,享受到生态保护的红利。“近年来,火石寨的保护经历了探索修复、旅游发展等阶段,未来,我们准备以火石寨为撬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将三产带动起来。”西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姚国雄介绍。

保护好上天赐予西海固的礼物,火石寨的未来,定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来源:人民日报


监制:马爱萍  编辑:毛云婧

投稿邮箱:xjxcb2008@126.com

中共西吉县委宣传部  西吉县网信办

大家都在关注

西吉县委书记马志宏在将台堡镇宣讲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一届“自治区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出炉,我县司继祥家庭上榜

【媒眼看西吉】西吉: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建设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好消息!“西吉马铃薯”喜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