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吉将台有个人把牛皮灯影子唱成了大戏,央视都采访了!

2017-11-10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人们对皮影戏的描述。在将台堡镇有一位皮影戏传承人张守成,他的皮影戏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央视《记住乡愁》栏目组也对他的皮影戏班进行了拍摄。

皮影艺人张守成

初见张守成,他正在皮影戏幕后唱秦腔,唱的满头大汗、唱的如痴如醉、唱的淋漓尽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01frcj3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台前,一群人围着幕布,眼里充满了好奇。不时有人走到幕后,侧目想一探究竟。其实,赋予皮影戏以灵魂的正是立于幕后的那个操作者和演唱者。

看到张守成和他的戏班,想起了儿时看皮影戏的情景。那些提着木板凳的老人,穿着蓝布或黑布上衣,粗布鞋上沾满从田地里带回的泥土,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在黄昏时络绎不绝地聚集到村子的空地处。在黑暗中燃起的烛波,映红了他们兴奋的脸庞。

一群放了学的小孩子,个个都高兴地,一股脑儿钻进戏房。在人群中欢呼、打闹着,削尖了脑袋钻到最得看的位置。

今年73岁的张守成是将台堡镇人。中专毕业后回家务农,在这期间遇到了皮影大师冯金玉、石登荣下乡演出。那个时候的张守成,对皮影戏充满了好奇,偷偷跑到后台去看。狭小的空间里,放着两个大木箱。两侧的大竹竿上挂着许多皮影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色彩鲜明。两位师傅坐在长凳上,另外一位师傅站着。他们一个敲锣打鼓,一个拉二胡,一个操纵皮影。小小的舞台,却展现出了一个很大的世界。

从那以后,他就深深的喜欢上了皮影戏,拜两位大师为师,对皮影戏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张守成说:那时的乡下没有电视,一年半载也看不上一场电影。我们就演皮影戏,大家分别弄来木板条子,白纸和铁钉,糊好影窗,又从家中破棉袄中偷偷抽来棉花,搓成灯捻子,在墨水瓶的盖子上打个眼,穿上铁笔管,顺管子上引上捻子,算是制成煤油灯。找来废纸箱代替牛皮,画的画,剪的剪,缝的缝,最终制作成了“皮影人”。最后学着师父的样子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但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张守成把皮影戏搁置了好久。

后来退休后,张守成在2014年参加了西吉县文化局承办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班,他内心那份对于皮影戏的喜爱又重新找了回来,要办皮影班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回去之后,他便租了几间房子,作为将台堡镇非物质文化传播中心。传播皮影戏、秦腔、民间小调等文化节目。

张守成现有演出皮影40套,生、旦、净、丑备用头像120多个。一场演出吹拉弹唱的艺人,最多时有12人。

张守成说:”现在他的皮影班也发动起来了一些文艺爱好者,同时也深受群众的欢迎,县文化部门帮忙解决了一些音响等音乐设备。但是还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没有专职的导演,没有活动场地及培训场所。现在到了冬季,取暖设备也不完善。外村的人员过来排演的时候,吃住张守成都自己管“。现在因要填补打琴类用具,皮影也要填补现代皮影相,张守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014年,张守成被确定为县级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当地老百姓的风俗里,红,白喜事一定请皮影班唱几段秦腔老调,一个生命由生而死,其中的悲欢离合,似乎是在秦腔舞台上度过的。从乡村到城镇,天做幕布,地为台,无拘无束地唱,无拘无束地吼。

小戏台囊括世态烟云,大秦腔唱尽人间浮沉,植根于将台堡镇的秦腔、皮影,古老而又现代,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影像,绚烂交错之间,蕴含着一个魅力恒久的文化。

皮影戏直白的高腔和着葫芦河川的风沙声,冷、倔、豪、壮,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唱皮影的境界在于吼,民间对它的评价是“走出十里地,还能听到他的唱音,那就是最好的!”

皮影艺人年龄偏大,找不到徒弟传承,年轻人被快节奏的手机等新娱乐方式所吸引,欣赏皮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张守成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深入地了解皮影戏,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监制:马爱萍  编辑:毛云婧

投稿邮箱:xjxcb2008@126.com

中共西吉县委宣传部  西吉县网信办

大家都在关注

宁夏西吉的一位明星红了,我们一起来为TA打Call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景瑜在罗曼沟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媒眼看西吉】转移就业一户脱贫致富一户 ——西吉县跨区域转移就业扶贫成效显著

@所有西吉人民 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缴费啦,这些人有补助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