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征程 再出发】烂泥滩上“绣”出“富民锦”

2017-11-22 西吉宣传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西吉宣传微信平台
 定期免费推送最权威的政务信息、最全面的本地资讯、最丰富的网络文摘!



烂泥滩

西吉县偏城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听这村名,就能想象这个村庄的面貌。

想到的和看到的基本没有两样,山田坡地多,山路穿村过,晴天走的扬尘路,雨天行的“水泥路”,红胶泥把人困住了,想行路都难。



难!想尽法子往前走。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村庄一户人,这是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2017年1月,烂泥滩迎来了春回大地的温暖,成为西吉县“脱贫销号”村。

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为“脱贫销号”洒下了汗水。他在烂泥滩安家安心,用真情实意帮扶,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党的惠民政策好,秦书记是一个说话算数的驻村第一书记。”

称赞来之不易。称赞的背后是许多艰辛的付出。

秦振邦(前排左数第五位)在为村民讲解致富经





35 41599 35 14939 0 0 4264 0 0:00:09 0:00:03 0:00:06 4264n>


二月,年味还未消散。中国人民银行西吉县支行接到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文件。西吉县县长助理、行长王垚升拿到这个文件,思量着派谁去。

一年前,王垚升在彭阳县当过驻村第一书记,知道干好这项工作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要有不打折扣的敬业精神,要有谋划出路的思路,要知道怎么帮、怎么扶。脱贫攻坚是一号工程,驻村帮扶不能随便派人下去走过场,要精准选人,王垚升思来想去决定派秦振邦去。

秦振邦当过兵,到单位后从保卫工作干起,现在负责后勤、保卫、消防、网络工作,认真负责,有干劲。

“老秦,单位要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决定派你到偏城乡烂泥滩村驻村帮扶。”

“我都58岁了,再有两年就退休了。就是下去了,我还担心干不好工作,群众脱不了贫,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年轻人吧。”

“老秦,你工作认真负责,有魄力,一定能干好。”

“如果单位要下派,我没有怨言,愿意驻村帮扶。”接到工作安排后,秦振邦暗下决心,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西海固的早春,冷空气遮住了阳光的温暖。3月2日,秦振邦驾车来到烂泥滩村,路面颠簸起伏,看到的景象让他傻眼了。村民的住房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土墙土院,蓝瓦屋顶,村庄寂静空旷。



曾经老旧的民居


到了村部,大门紧锁,院子里荒草随风摇曳,鸟雀垒窝。打开办公室门,档案资料空白,“瘸腿”桌子用砖头支撑,两把椅子靠背不稳,坐上去差点摔了一跤。

“唉!一个典型的‘空壳’村。这村子咋发展?带贫困群众脱贫,出路在哪儿?”秦振邦内心忐忑,愁眉紧锁。

村主任杨明看到了秦振邦的担忧,低声说:“秦书记,不要怕,万事开头难,咱们齐心协力干,会有好转的。”

秦振邦长出一口气:“好!既来之则安之。我也相信,只要好好干,一切都会改变。”

杨明开过餐厅,从家里拿来了三节炉筒、三把椅子,在偏城街道赊了半袋煤炭、一个火炉。单位送来了一张床、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部照相机。这样,驻村新家算是安好了。

烂泥滩村356户人,有些能耐的人走出大山谋生了。留下来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缺少技能的人,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耕地务农。村上常住户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9户。

安家就要安心。秦振邦领着村干部东家进西家出,三天时间一户不落地“拜访”了村上常住的141户人家,知晓村情民意,心中有了带领大伙脱贫的谋划。





建设项目多、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有难度。四平八稳干工作,不会有起色。

3月8日,村民大会召开,秦振邦在台上立下“军令状”:“精准扶贫不养懒汉,大家要有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要只想着等靠要。从今天开始,烂泥滩的发展要翻过旧的一页,开始新的一页,存在的问题逐步解决,按程序办事,按原则办事,脱贫攻坚不落一个人。”




台上的动员推心置腹,台下的议论不合节拍。“一个快要退休的人,能办啥事。”“我看也就是走过场、走形式。”“就是,就是。”

有的村民站起来发声了:“秦书记,你说的这些话我们记下来。发展问题解决了,你是好样的;发展问题解决不了,你就是个溜嘴货,卷起铺盖卷走人。”

有难度要知难而进。秦振邦给自己定规矩,给村干部立规矩。按照规定,驻村第一书记一个月驻村20天,他决定每天都待在村上。白天开门办公,晚上值班坚守,工作制度上墙,工作责任到人,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推进。门庭冷落的村部人多了,沉寂的村庄有了喧闹声。



工作忙,他从县城买来方便面、馍馍存放起来,忙完工作,煮方便面吃,熬粥喝。

馍馍存放的时间长了,表皮发霉,他还在吃。路过的村民看见了,笑话他:“你吃的那馍馍黄牛都不吃,你还吃啊。”

“好着呢,能吃。”秦振邦心想,在基层一线工作,哪能想那么多。他想的最多的是发展的问题。烂泥滩山地多,村民以种植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天不下雨庄稼就长不起来,遇到春旱秋涝的年份,颗粒无收都有可能。短期育肥牛羊,收入稳定,发展养殖业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向发展养殖业倾斜,种的粮食作物够吃就行,剩下的土地多种饲草,保证牛羊有饲草。

带着发展的账本,动员家家户户养牛,村上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文川不愿意。

“家里没牛、没棚、没草,我不想养。”听了这话,秦振邦鼓励他:“脱贫不能掉队,没牛你可以贷款买,没牛棚你可以建,没草你可以种,养牛、建棚、种草都有补贴,收益好着呢,亏不了你。”多次动员后,苏文川动心了,贷款建牛棚,还买了4头牛。

五月,村组道路要硬化,开工前就遇阻。“秦书记,我要告一状。路从我家地里过,坚决不允许,你要是把这个问题不解决,我看你就是个只说不干的人。”75岁的苏生成听说自家连片的10亩耕地要被修路全占,心中很不满。

秦振邦当即和施工方联系协调,重新测量,改道修路,保住了苏生成发展种植业的“家底”。

环境整治,苏文福家的高房子既破又烂,影响村容村貌,还有安全隐患,但是抵制拆除。秦振邦从发展的角度动员他拆掉建羊棚,苏文福答应了。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村上18户人主动拆除旧院落,没有一人张口要一分钱,大家心里明白,这是造福桑梓的好事,没有理由不配合。


改造前的牛舍

道路硬化前的乏驴坡

环境整治前的旧院落

改造前的羊圈



发展在创新中前行,脱贫在破阻中突围,烂泥滩村在新时代有了新气象。







从阳春三月到初冬时节,短短八个多月时间,烂泥滩村实施项目20项,村民享受产业补贴、农资补贴、公共事业建设补贴247.59万元,闽宁协作帮扶和各单位帮扶落实资金360.2万元,金融机构放贷445万元支持养牛产业发展。



美丽新村交通便捷


路面硬化,7.5公里村道安装了120盏光伏路灯,村民出行不怕困住了;自来水入户,不用跑到15公里外拉水吃;通上互联网,坐在家里就能上网获取信息;金融服务点进村,缴费、取款、还贷再不用跑远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像城里人一样洗澡;住进窗户敞亮的新房子,心情更舒畅;烂泥滩、大湾、拱北梁三个村民小组有了小广场,跳广场舞,打篮球,打兵乓球,生活有滋有味。


宽敞的硬化路


看变化说发展,百姓心中有本账。

建档立卡贫困户苏孝平一家人住在村子边缘的山坳里,遇到雨雪天,老人孩子有病出不了门,地里的庄稼进不了门。种了几十亩山地,养着两头牛,苦干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几个姐姐在新疆发展,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好,她们联合动员弟弟到新疆发展。



危房改造后的新家园


苦把人下怕了。春节过后,苏孝平决定举家搬迁,他要带着83岁的母亲和妻子、孩子去新疆发展。事有凑巧,秦振邦来了,在他家的土炕上住了两宿,给他算发展养殖业的账。

不会算账的苏孝平心中有了“发展账本”,决定留下来,贷款5万元,买基础母牛、建牛棚,发展养殖业。现在,牛棚里“添丁”,存栏5头基础母牛、4头牛犊。



如今宽敞的牛棚


“村里变化大,家里变化大,铁了心不走了。”苏孝平想好了,明年要多种草,一心一意发展养殖业,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听说家乡有变化,在新疆务工多年的苏维成和苏孝录返回家乡谋发展。

秦振邦住的房子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三句话: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这是养牛产业发展三部曲,3月份全村只有137头牛,现在基础母牛和牛犊有534头,第二个目标实现了。

抱团发展,好事连连,脱贫有望。

闽宁帮扶的喜事一个接一个。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投资100万元,建成文化服务中心;涵江区书画院捐赠10万元,添加办公设备。闽商来了,要在南山流转700亩土地种植油用牡丹。

自治区林业局专家进村考察,决定帮扶每户栽植半亩庭院经济林,打一口水窖保障灌溉。

宁夏银行、壹加壹农牧有限公司、诚鑫担保公司、西吉县司法局公证处联手开展金融扶贫,聚合资金托管贫困户发展,每年户均可领“红包”2000元。

“好事多,好事要干好,还要有加速度。”秦振邦打算建立村集体养殖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危窑危房改造落下了7户“双老”家庭、单亲家庭,明年筹资改造。七个村民小组还有四个没有建成小广场,这个事要快点解决。南山种上油用牡丹,户户种上果树,村上会有新景观,可以把乡村旅游业发展成致富新业态。




扶贫一线倾心尽力,脱贫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秦振邦内心还有愧疚之情。

六年前,妻子马玉峰被高血压、糖尿病缠身,引起并发症,视力下降得厉害。2012年在宁夏区医院眼科医院做了手术后,视力恢复到0.6。

今年春节过后,马玉峰感觉视力又开始下降,看啥都很模糊。到医院检查后,眼底大面积出血,黄斑水肿病变,医生让赶快做手术,要不然就会失明。

秦振邦照顾妻子


入院治病的节骨眼上,秦振邦要到烂泥滩驻村扶贫,马玉峰一百个不愿意。

“我退休四年了,身体不好。你年龄也大了,再工作两年也就退休了,孩子还在银川上班,咱们在家里带孙子,你跑下去图啥呢?”

“帮扶工作是大事,单位信任,咋能不去。我要干就要干好。”平日相敬如宾的夫妻为这事闹得不愉快。

“那你就去吧。”马玉峰知道丈夫的脾气,干工作认真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驻村后,秦振邦一两周才回一趟家。到家后,灰头土脸,鞋子上、裤子上全是土,嘴皮干裂,洗了衣服后倒头就睡。

看到丈夫这么辛苦,马玉峰劝他悠着点,不要把自己累垮了。秦振邦安慰妻子:“你就当我在锻炼身体,理解我。”

3月28日,马玉峰在宁夏区医院眼科医院做手术,陪伴她的是儿子。之后,又做了四次手术。儿子要上班,忙不过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五月,马玉峰要出院,秦振邦到银川去接妻子。同病房的人问,这人是谁啊?马玉峰说是丈夫。病友们开玩笑说:“我们还以为你没有丈夫呢。”

马玉峰的视力只有0.1,一个人待在家里无人照顾。秦振邦带着妻子到烂泥滩村部入驻,还带来了家里的锅碗瓢盆。



秦振邦妻子马玉峰“走亲戚”


夫妻两人入驻扶贫一线,在村部院子里种了西红柿、辣椒、萝卜,吃上了新鲜蔬菜。刚开始,秦振邦照顾妻子。渐渐地,马玉峰熟悉了环境,摸着揣着走路、做饭、洗衣服,还把大家经常谈的惠民政策记在心中,当有群众上门了解时,她会耐心地讲解。

“照顾我不说,还给村干部和来村部办事的人做饭呢。大家都说她是‘后勤部长’兼‘纪委书记’。”妻子驻村没有拖累他,而是给他添力了,秦振邦很自豪。

“真的不容易,感觉太辛苦了。条件这么艰苦,他还信心十足。现在理解了,支持他。”马玉峰对丈夫干工作的看法发生了逆转。





没有对比就看不出成绩。偏城乡有17个村,以前烂泥滩村的各项工作一直落在最后,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排名将跃到全乡前列。

7月1日,西吉县争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表率暨“七一”表彰大会上,238名驻村第一书记入场,30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上台领奖,年龄最大的秦振邦也领到了“光荣牌”。

“烂泥滩村变化大,要改名,叫啥呢?”“我看就叫涵江村。涵江是一个好地方,帮扶咱们没有少出力。”“要是改名成功,福建有涵江区,宁夏有涵江村,多好啊。”烂泥滩村面貌一新,村干部商议着改村名,大家都觉得涵江村这个村名好。

秦振邦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就是两年驻村帮扶工作结束了也不想让他走。




村民苏罕买感叹:“往年烂泥滩把人困住了,今年项目来了,路开了,这是秦书记的功劳。秦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结束后要离开的话,真的舍不得。”

“真的舍不得。我舍不得大家,大家舍不得我。”秦振邦感同身受。

“秦书记,你退休后,我们聘请你当指导发展的顾问。”这是村干部的想法,也是烂泥滩村村民的想法。

凝望窗外,秦振邦思绪万千,心里想着“扶贫工作经过抱团打拼,脱贫整村推进有了方向,产业发展全方位开花,脱贫目标会逐步实现。明年要建大型饲料加工厂,引进项目建光伏发电站……”

“新时代、新机遇、 新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要实现的脱贫不是平均脱贫,而是一个贫困群众也不许落下的脱贫。”

“不是越过贫困线的暂时脱贫,而是要拔除穷根。”

……

民情日记上记下的这些话语,是克服困难前行的动力。

一名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怎样站好最后一班岗?秦振邦的回答质朴中蕴含着温度:“我不是发号施令者,是实干的带头人。扶贫工作结束后,只要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行。若干年后,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问心无愧就行。”

扶贫路上,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过上小康生活,这是驻村帮扶的任务,也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秦振邦扎根偏僻山村,带领群众奋力追赶着心中的美好愿景。(固原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建平 马茂荣 安磊)


来源:固原日报


监制:马爱萍    编辑:毛云婧

投稿邮箱:xjxcb2008@126.com

中共西吉县委宣传部  西吉县网信办

大家都在关注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西吉县各乡镇、各部门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三)

宁夏农村“星级”敬老院名单出炉,西吉4所敬老院上榜!

【移风易俗】告别陋习,倡导新风,从我做起

『头条』一夜之间,西吉县火遍全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