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女白领不购物不吃肉买下300万元房子? | 较真

2016-04-28 丁阳 今日话题

 传报道

“北京极品女白领不购物不吃肉为买房月消费仅数百元,利用多年拼命攒下的钱在北京买了一套价值300余万的房子”——今日一大早,这个极为抓人眼球的消息就滚雪球般地四处流传。报道中的“省钱女王”周女士着实让人大开眼界。不过,真的有这回事吗?且看《较真》为您查证。



 

查证过程



原文报道里,非常显眼地提到了具体的商家信息,所以有可能是软文

这则关于“省钱女王”周女士传奇事迹的报道,很容易就能找到,是来自于今天凌晨出刊的《北京晨报》①。原报道里面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商家信息——


“省钱女王”报道中包含商业信息的段落


这段商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有的媒体把这部分整个去掉了,有的则去掉了具体商家和活动的名称——理由很明显,因为有这样的标记就有可能是商业软文,转载方又拿不到好处,怎么会帮人免费打广告?但这个事情即便有水分也未必完全是假的,毕竟来源是正规的报纸,而且故事又确实非常吸引人。所以很多媒体就去掉商家标记,继续转载。而很多读者由于没看到商家的标记,也不会想到这是一篇商业软文。


然而商家拙劣的投放,坐实了这确实是一篇商业软文,内容极有可能是编造的


一般来说,查出原报道有商业软文的标记,也就是可信度打个巨大问号而已,但这篇关于“省钱女王”的报道,还存在别的可以识别为商业软文的信息——通过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今天凌晨,还有一家报纸,广州的《新快报》也报道了同样的新闻②。一个“逸闻”类的消息在同一天凌晨在两家不同的报纸落版,这就几乎不可能是记者采写,而极大可能是商业投放了。而且,这个商业投放的拙劣之处在于,《北京晨报》和《新快报》这两则关于“省钱女王”的报道,口吻非常相似,极像是一个人写的,内容和结构也都高度近似,然而细节却有很多的不一样——


《北京晨报》和《新快报》同一天都报道了这个消息,图片都一样,但细节却有很多不同


按《北京晨报》的报道,周女士“近几年月均生活费都不到几百元”,《新快报》却说周女士“近几年月均生活费都在150元左右,平均每天只花5块钱”,这是明显差异。《北京晨报》说“周女士是一位会计师,收入并不低”,《新快报》却精细到“月收入上万元,加上善于理财,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北京晨报》说“住房是因为朋友出国,北京的房子需要有人照看,周女士就肩负起这一工作,从而节省了租房的开支”,《新快报》却称“住房也是自己整租了一套两居室后改造出三个房间,把其中两间转租出去,不仅一分钱不花,最后还能赚点钱”,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说法了。


据此可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商家把一个带有商业标记的故事同时投放到两家媒体,媒体为了让其更好看进行了“改编”,但互相间没有通气,结果同时刊出,暴露了这个故事是商业软文的事实。存不存在这个“省钱女王”周女士,由于没有任何可印证的材料,所以是极为可疑的。


因商业投放的而形成的虚构故事很多,网友们有必要多留个心眼


媒体上有商业软文投放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所有商业软文都该谴责,但编造虚假故事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的。但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软文在国内媒体上并不少见。像“省钱女王周女士”这样,一个故事在不同媒体投放,结果细节不同而露出马脚的情况,以前就有过。


例如,2009年6月11日,同属成都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商报和成都晚报都刊登了对一位化名“王博”的中奖者的采访,据媒体描述,这是一个年轻憨直的挖掘机驾驶员,两家媒体采访报道了他补领奖金的经过,都突出其长期坚持买彩票,以及中奖后扬言买宝马的豪言壮语,采访和描写颇为生动细致。然而,在成都商报署名为记者肖刚的报道中写道:“王博表示准备先拿50万元给自己的父母,然后找个女朋友,把终身大事了了。‘原来都是别人挑我,现在是我挑别人了。’王博说得很直接”。而成都晚报署名为记者钟茜的报道则写道,“回到邛崃泉水镇,王博回家换了身衣服,拉上怀孕五个月的老婆出门散步。”③


这明显就是彩票中心向媒体提供了故事蓝本,但不同的记者有了不同的“发挥”,才会出现这种矛盾。为什么这样的商业软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报纸的正规版面,而不是插页、推广等地方,也没有明显标注,这是需要追问的。


所以,网友们面对一些看起来很夸张的都市故事,一定要多留心眼,不要轻信。


《较真》栏目微信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扫描二维码或微信公号搜索“全民较真”,查看更多内容,提供疑似不实新闻,并与我们进行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