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网友自认遭遇医疗欺诈,超半数网友“讳疾忌医” | 事实说报告
前 言
不久前,21岁青年魏则西之死掀起巨大波澜,本是救死扶伤的医院,却成为串起层层作恶链条的关键环节。此次事件热度逐渐散去,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和医疗服务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事实说报告》面向腾讯新闻用户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在,让一份来自3万用户真实数据的报告解答你所关心的。
第一篇:公众就医选择
多数人对身体异样持保守态度,不会第一时间选择医疗机构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当身体出现异样时,超六成的网友表示会比较担心,可能会上网查查资料再做下一步打算。还有两成网友会选择忽略掉这些“小毛病”。身体异样,情况多种,疾病缓急轻重也有不同。不过,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人还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不会选择抓紧去医疗机构检查诊断。
一旦要选择去医疗机构诊治,超七成人会选择去医院,其中选择民营医院的仅占4%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选择民营医院的仅占总数的4%。
过半网友选择公立医院时要求不高,选择性不强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要问选择公立医院的网友你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超三成人会说没有,会直接选择就近的公立医院看病,同时近两成的网友表示医保上定点的医院都可以。这表明,公众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还是信得过的。
公众对民营医院存在信任危机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近七成网友表示不信任民营医院。前段时间的“魏则西”事件,更是引发了网友对“莆田系”民营医院的讨伐。
民营医院“夸张”的宣传惹人嫌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从调查结果看,“过分夸大行医水平”和“夸张的广告”成了人们不信任民营医院的主要原因。
不同年龄层对民营医院信任程度差距大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60、70后相对于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对民营医院更不信任,这说明年轻人更能接受这种“市场化”的产物。但是,总体的信任度也并不高,民营医院还需规范运营才行。
第二篇:医患信任
超八成网友相信医生“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的说法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看病时,当医生说“一切正常”时,大多数人会长舒一口气。有一成多网友会选择继续检查。
近半数网友会对医生“检查结果堪忧”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与之前“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的情况不同,当得知自己的检查结果堪忧时,表示有所怀疑的网友,由一成多上升至四成多,这可能是因为大家担心医院检查“没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的情况。
面对医生诊断的“难治之症”,一成多网友会选择自救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面对医生诊断出的难治之症,过半网友选择了相信,但仍有三成多网友表示怀疑。并且,还有一成多网友不相信医生,准备自己治疗。
三成网友因质疑医院医生而上网搜索资料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遇到一些身体的小毛病时,在网上能够找到有用的信息。但是,也有三成网友上网查资料的原因是不信任医院医生。
第三篇:医疗广告及医疗欺诈
医疗广告在公众日常生活中渗透率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度依赖广告换取接诊量,往往不遗余力地打广告。调查发现,近八成的网友接触过医疗广告,这说明各式各样的医疗广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
高学历人群接触过医疗广告的比例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数据显示,相较于低学历人群,高学历人群接触过医疗广告的比例更高。可能是因为这类人群获取信息成本低,较为便利。
高收入人群接触过医疗广告的比例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按收入层次来看,家庭年收入高的人群接触过医疗广告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家庭年收入低的人群。
大城市人群接触医疗广告的占比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按地域划分,生活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人群接触医疗广告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乡镇、农村接触医疗广告的人群比例比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低10%。这可能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分布规律有关,《民营医院蓝皮书(2014)》显示,目前优质民营医院规模不大且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
网络已经成为医疗广告的主要曝光渠道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接触过医疗广告的人群数据显示,网络搜索广告、现实中的传单和广告牌、电视广告是他们最常接触医疗广告的两个途径,分别占比46%、26%、24%。这个趋势在学历、收入、地域的划分上区别不大。
多数网友认为医疗广告不可信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对于医疗广告,七成多的网友认为不可信,两成多的网友不清楚到底可信不可信,仅有2%的网友表示医疗广告可信。
高年龄层人群更不信任医疗广告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年龄分层差异明显,年龄越大的人群认为医疗广告不可信的比例越高,他们看待医疗广告的态度也越明确。
高学历人群更不信任医疗广告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学历分层差异同样明显,学历越高的人群不相信医疗广告的比例越高,并且态度越明确。在收入、地域的划分上也有该趋势,高收入、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人群不相信医疗广告的比例越高。
多数网友表示曾因相信医疗广告而被骗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近七成的网友表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因为相信医疗广告而上当受骗。
“花了很多钱治疗没效果”在多数人看来是被骗了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上当受骗的人群,有76%的人觉得受骗的原因是“花了很多钱治疗却没效果”,这其中或许有主观判断的因素。真正“发现治疗方法有问题”、“发现医生、医疗机构有问题”的人群占比分别为9.8%和8.8%。还有一小部分是经由他人告知了解自己被骗了。
网络搜索医疗广告多是“忽悠”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广告类型多样,人们上当受骗最多的类型依次是网络搜索广告、电视广告、现实中的传单和广告牌等,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相信“医托”而被骗。
因治疗“隐私类”疾病觉得自己被骗的比例更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四成多的人表示因治疗有难言之隐的疾病而被骗,还有三成多只是因为治疗普通疾病而被骗。
半数网友表示曾被民营医院骗过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五成多的人表示被民营医院欺骗过,其次有14%的人表示被一般公立医院骗过,被私人诊所和部队医院欺骗过的占比分别为12%和11%。
生活在乡镇、农村者觉得自己被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欺骗的比例更高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相比于大城市人群,生活在乡镇、农村等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人群,觉得自己被一般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欺骗的比例更高。
一家医院的医疗资质和治疗效果是公众最看重的
(点击图片,看高清大图)
由于医疗服务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普通人对医疗机构的选择会有几个条件的判断。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一家医疗机构“医疗资质完备”、“宣称治疗效果显著”或“被央媒报道过”,则对其信任程度会比较高,占比分别为49%、48%和45%。还有两成多的人被“公立医院”的牌子所吸引。
算法附录
腾讯新闻《事实说》“中国人就医态度调查”问卷,于2016年5月5日—5月7日投放腾讯新闻客户端,共回收有效问卷3万份,其中:男性59.3%,女性40.7%。
问卷上除涉及就医相关问题外,网友还填写了收入、地域、出生日期等基础信息。腾讯新闻《事实说》将这些数据汇总统计,得出这份《中国人就医态度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呈现公众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可以发现现实问题不少,比如民营医院信任危机,医患信任危机等,希望这份报告给公众、医疗机构、监管部门三方提供一定的改善现状的参考。魏则西之死事件将逐渐淡出我们的关注,但是这位年轻人留给社会的思考却将延续。
数据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3万用户投票调查结果
制作人员名单
策划:李敏、熊婷婷
顾问:张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教授)
出品:腾讯新闻《事实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