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为了追“爱豆”扰乱机场秩序,航空公司管不了? | 今日话题
作者/王阳
从以往事例来看,有时候,面对在机场和飞机上胡闹的旅客,我国的航空公司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制,即使惩罚也大多只是浮皮蹭痒。
息事宁人的需求,让航空公司对一些“霸道旅客”束手无策。此外,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很多航空公司往往会对消费力强的常客更加宽容,甚至会满足他们提出的一些额外要求。
航空公司希望多盈利,这是合理的诉求。但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带有一定的公共性质。不能为了赚钱,就不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公共职能。
近日,有20多名粉丝,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堵在虹桥机场登机口。起飞后,经济舱的粉丝又齐刷刷奔向头等舱;等航班落地滑行时,粉丝们又起身堵在了机舱出口。这些粉丝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给其他乘客添了不小的麻烦。航空公司为什么不好好管管呢?
面对狂热追星族,航空公司似乎束手无策。
这已经不是明星粉丝第一次在机场添乱了。2015年10月,某知名偶像艺人现身萧山机场,被粉丝疯狂围堵,由于人太多,还挤碎了机场的玻璃。
媒体人五岳散人也曾吐槽在机场追星的粉丝,“大量聚集在狭小站台造成拥堵,给别人带来困扰,你们不觉得过分?”
事实上,“粉丝接机”这种看似只能出现在娱乐版面中的新闻,已经成为了让航空公司在治安方面频频感到十分头疼的一个大麻烦。据《北京日报》报道,仅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2017年航站楼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达20起,粉丝规模都在50人以上;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已达7起。
然而,在这次事件中,机场的管理人员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只是安排捉襟见肘的安保力量追来跑去,徒劳地拦截疯狂的粉丝。这当然收效甚微。最终,当晚的CA1886航班,因为这帮粉丝,晚飞了大约两个钟头。
不仅是对粉丝,机场和航空公司对很多“霸道乘客”似乎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在以往大多数情况下,要么就像对待这些追星粉丝一样,忍了。要么就是浮皮蹭痒地罚一下,很难使违规者产生痛感。据报道,2016年4月,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一架飞机上,乘客胡某为了“透透气”,竟然真打开了飞机应急舱门。他的行为影响了航班的正常起飞,使航班延误了45分钟。然而,最终的处罚结果,却仅是“行政拘留7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应急舱门不能随意开启
罚款力度如此轻,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把违反航空安全行为的惩罚上限定得太低了。在国内,适用于违反航空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关于违反航空安全的行为有明确规定,但主要以治安处罚处置,最高行政拘留15天并处1000元。虽然在201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把对于强占安检通道及登机口、吸烟、侮辱殴打空乘人员等空闹行为的惩罚上限提高到了5万元。但这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上限,实际执行起来与其他国家的惩罚力度相比,还是小了太多。
图片来源:《“空闹”事件中的维安困境及法治建设思考》
“少惹事儿”、“多挣钱”,航空公司想好好做生意
除了相关法律的缺失,息事宁人的需求也是航空公司对很多空闹有意放纵的一个原因。这是一种国内机构常见的“惯性思维”——什么事都没发生,就是最好的情况,哪怕是我有理,也不想闹大,不想见报。毕竟,指不定闹事乘客中有比较倔的,或者能够通天的,而且也说不定这些闹事乘客没理也能说出三分理来。
国内航空‘黑名单’第一案宣判厦航拒载不侵权,案件历经三年诉讼。图为上诉人范后军
所以,当航空公司认为维权成本过大时,他们很可能就会选择息事宁人,甚至会满足空闹者提出的一些过分要求。据报道,2012 年4 月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拦飞机”事件中,冲入机场滑行道逼停滑行客机的20名乘客在事后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以每位“空闹”乘客获赔1000元的方式得以处理。
所以,面对20个疯狂的粉丝,如果仅从利益角度上讲,忍气吞声可能还真是最佳选项。
此外,对于不同的乘客,航空公司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像这次粉丝追星,属于有组织的行为,且导致航班被延误约两个小时,已经造成了扰乱社会治安的后果,达到了可以处罚的程度。然而,这些粉丝里,有很多人,为了“给爱豆打CALL”,买了机票全程追踪。一位航空公司管理层人士就表示,庞大的粉丝群体,是民航出行的常客,尤其一个航班上有几十名粉丝时,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有勇气一下拒绝这么多人,通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们相对宽容。
为了增加用户的粘性,多赚些钱,而放弃一些自己的原则,这是今天很多航空公司公司的思路。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就曾表示,随着航空公司越来越多,加上高铁的竞争,国内航空公司更愿意提供更良好的服务,这是一个趋势。比如,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有关航班延误补偿标准的规定中会申明,因天气等非航空公司因素造成的延误,不进行补偿。但是,实际处理中,如果条件允许,旅客又表现出了强烈的着急情绪,公司有时也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钱可以赚,但前提是必须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公共职能。
民航呈现市场化,自负盈亏的趋势,这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航空公司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刁伟民曾表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一是使用了国家的空域资源,即航线。航线是国有资源,由政府部门管理,其经营权的获得有着严格的审批门槛。如果得不到航线经营权的授权批准,航空公司就无法经营。所以,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带有一定的公共性质,航空运输企业是从事社会公共职能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是不能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的,它首先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公共职能。尽力满足普通公民合法合理的交通需求。对此,国外很多国家都有效力较高、内容比较详细的法律,来保障民航的公共服务质量。
而在我国,相关的规定是《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其中表明,由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延误4小时(含)以上不超过8小时,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200元;延误8小时(含)以上,每位旅客补偿人民币400元。
然而,这份仅对航空公司具有指导作用,并不具有足够高的法律效力。而且,其中的赔偿标准也被人吐槽说“太低了”。像这次,航空公司为了赚粉丝的钱,让普通乘客白白苦等两个钟头,但还达不到赔偿标准,这根本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所以,必须制定更高、并且可执行的标准和法规,乃至出现一些被延误乘客向航空公司发起较高额度索赔的案例,才能倒逼航空公司对“空闹”采取足够力度的行动。从而才能让这些狂热粉丝明白,追星可以,但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就必须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