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体检”的奇葩,请停止你的表演 | 较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民较真 Author 胡远东



一篇名为《我为什么从不体检,一位医生如是说》的文章宣扬“体验有害”“医学骗人”,然而其中的论据和观点都经不起推敲,不足为信。

奇葩观点一:过去没有体检,人们反而健康长寿。事实真相: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主要原因就在于建立了现代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体系。

奇葩观点二:只要不体检,不查出问题,人就是健康的。事实真相:这是一种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逻辑。

奇葩观点三:西医的新技术手段,是为了赚钱想方设法给人找病。事实真相:新技术手段由于检测更为精准,平均费用实际上比旧手段要低。

事实上,先进技术在降低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上是极为有效的,体检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
 

   胡远东 | 医学博士


讳疾忌医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扁鹊拜访蔡桓公时一眼就看出来他有病,劝他早点接受治疗,而蔡桓公不但不以为意,还说了一句相当有名的话:“这些医生啊,就是喜欢把好好的人说成有病,瞎治疗一通后然后当成自己的功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话说蔡桓公的做法虽然傻,但在古代的背景下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即使对方是扁鹊这样的神医,上来劈头就是一句“我看您有病啊”,自己心里舒不舒坦且不说,无凭无据的诊断也难以让人信服。这么说起来,现代医学有了各种客观检查的手段,医生总不至于背这个黑锅了吧?您别说,还真不是,比如这篇“网红”文章《我为什么从不体检,一位医生如是说》就给我们演示了一把现代版的蔡桓公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祖辈一辈子都没照过B超或X光,没验过血和查过大小便,但他们都能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天年。相反,我们现在年年体检,也不见得比我们的父辈健康长寿,反而是许多健康的人被‘数据和指标’吓得半死。”


这位作者上学的时候历史可能是没及格的,我们的祖辈都能活到八九十岁?现代人不比我们的父辈健康长寿?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上图是中国(红色)、美国(绿色)、欧洲(蓝色)和印度(黄色)的新生儿的人均期望寿命变化图(图片来源:china-profile.com),可以看到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的人均期望寿命都不到45岁,而随后发生了一个飞跃,迅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建立了现代的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体系。2016年刊登在《普通内科学(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对长达13年(1999-2012)的数据进行回溯后发现,与未接受肿瘤筛查者相比,接受筛查的女性平均期望寿命要多1.7至2.1年,而男性则要多0.9至1.1年。对于女性来说,不进行肿瘤筛查的负面影响与患有糖尿病或心力衰竭相当,而对男性则相当于患有糖尿病和肝脏疾病[1]。


原文的另一个奇葩逻辑是“只要我们不去体检,不查出问题来,我的身体就是健康的”“体检真的能解决我们的健康问题吗?其实,更多的时候,体检的结果给我们带来的是慌乱、恐惧和无谓的劳民伤财。体检前还是好好的,体检完了,总有几个爱担心的同事忧心忡忡,有子宫肌瘤、有乳腺增生、有高血压、有贫血……”我的天哪,这种“只要不去管问题,就等于问题不存在” 的逻辑不就是掩耳盗铃吗?按这种逻辑,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是不会被细菌感染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发明之前人类是不会得红斑狼疮的。


事实上,先进技术在降低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上是极为有效的,一项荟萃分析回顾了2000-2013年间所有的肺癌筛查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吸烟者接受低剂量肺部CT筛查能有效减少肺癌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在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中,接受肺部CT筛查的烟民肺癌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0%和6.7%[2]。


原文的第三个奇葩观点是,邪恶的西医不断在体检里加入各种新技术手段就是为了骗钱:“西医是研究疾病的医学,也是商业医学,一切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它想方设法要在我们身上找疾病,体检就是最好的手段”。最新的研究结果狠狠打了这种奇葩逻辑的脸,对近六万例体检结果的分析发现,虽然比起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胸部CT的单次价格更高,但是由于CT分辨率更高,发现异常的概率是X线的近三倍(46.51% VS 16.61%),因此实际上每1次阳性发现的平摊费用胸部CT还要低于普通胸片(433.67元VS554.32元) [3]。


原文还有很多奇葩之处(或者说没有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把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小概率事件偷换概念成必然发生的事件等等,我们在以前较真平台发表的其他文章里已经驳斥过了,不再赘述。讽刺的是,就这么一篇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文章,还是不得不在标题中用上“一位医生如是说”来增强自己所谓的说服力,如果作者真的是位医生,我们只能奉劝她在“回炉”学习公共卫生学、诊断学乃至基本的历史和逻辑知识并考试及格之前,还是不要大放厥词害人性命了。


参考文献:

[1]Goodwin, J.S., et al., Receipt of Cancer Screening Is a Predictor of Life Expectancy. J Gen Intern Med, 2016. 31(11): p. 1308-1314.

[2] Humphrey, L.L., et al.,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a systematic review to update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Ann Intern Med, 2013. 159(6): p. 411-420

[3]陆峰,郑延松. 肺部CT和普通胸片在体检人群病灶筛查中的成本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4).



有更多问题求较真?点击“阅读原文”使用搜索+提问。了解真假,你比别人快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