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让截瘫的她,重新“站起来”?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成功开展中部地区首例Intellis脊髓电刺激全植入手术


原本已出现大小便失禁和不全截瘫、对生活丧失希望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单独站立及短距离步行,小便可控、大便恢复正常,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坐着轮椅入院 自主步行出院


辗转治疗,依旧不见希望

50多岁的患者张阿姨曾患胸段脊髓肿瘤。三个月前,张阿姨病情急剧变化,由之前的走路困难、感觉减退发展到了大小便失禁,行动只能完全靠轮椅。接受脊髓病变切除手术后,她肢体功能稍有改善,但仍有剧烈疼痛和不全截瘫等症状。


张阿姨的家人四处求医,最后决定前往以脊髓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治疗脊髓损伤疼痛而闻名全国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做最后一搏。


疼痛科副主任贾一帆副教授带领团队全面分析张阿姨的病情后认为,张阿姨虽然做了肿瘤切除术,但是因肿瘤长时间压迫,她的病变部位脊髓已被压成条索状,造成了脊髓损伤引发一系列症状,单纯靠术后的功能康复治疗希望不大


鉴于此,为控制张阿姨的病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张阿姨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经过团队详细评估,商讨决定为患者行临时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一期测试)。


人性化的分期手术




两个多月前植入脊髓电刺激测试后,张阿姨的疼痛明显减轻,再配合疼痛科的康复治疗,两周后她的大小便控制及肢体活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随着拔出临时刺激器,患者疼痛、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功能又开始出现加重的趋势。这加大了张阿姨及家人继续治疗的意愿,贾一帆副教授带领疼痛科团队决定为张阿姨行二期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永久性电刺激植入)。

第二步是正式植入手术。通过DSA定位贾一帆副教授准确将电极植入预设的靶点,电极放到指定位置后,还需要患者保持术中清醒以便向医生描述电极覆盖范围及效果。
在麻醉科孟庆涛教授指导下,张元博士实施了术中唤醒,张阿姨在术中保留气管导管的情况下,通过术前商定的手势,向医生准确地描述出了电极覆盖的范围,实现了预定功能区域全覆盖。手术仅用2小时获得成功。
术后恢复期间,疼痛科医生使用体外程控仪对植入体内的刺激器参数进行精准设置和调整,也让张阿姨和家人学会了程控仪的使用,出院后在家即可自行调节参数。

近期出院时,张阿姨的疼痛明显减轻,可单独站立及短距离步行,小便可控,大便恢复正常。她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出院时紧紧握着医生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让我重获新生,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脊髓电刺激—顽固疼痛患者的新希望

脊髓电刺激疗法是一种近年来在国际上新兴起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手术将电极覆盖于脊髓相应节段,按照一定的频率放电,起到刺激副交感神经、缓解肌肉痉挛、加快血液微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减轻疼痛等功能。



疼痛科主任夏中元教授介绍,脊髓损伤后25%~94%的患者会继发疼痛,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NeP)约占50%,也是困扰患者和医师的临床难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在疼痛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力争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断和方案。本次中部地区首例Intellis脊髓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标志着脊髓电刺激疗法在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取得了重要突破。


疼痛科王娟博士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疼痛临床治疗,患者也得到了更智能便捷的治疗体验。



Intellis是全球脊髓电刺激系统中的最小神经刺激器,相比传统神经刺激器,其重量轻、使用时间长、充电快,重量仅29.1克,使用9年后电池容量仍大于95%,充电效率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快3倍。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体位设置不同刺激参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相比以往的脊髓刺激器不能做核磁共振,Intellis脊髓刺激器兼容1.5T全身不限部位核磁安全扫描。


据统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为患者行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每年约百余例,约占湖北省总量一半以上。该术式的使用推广,为解除患者病痛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医疗黑科技健康新希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