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孕26周,就来到人世!这对超早产双胞胎,现在怎么样?

湖北省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02-26

一对双胎超早早产儿

孕26周+2天,就来到人世

出生体重分别只有:900克、890克

他们的命运如何?





去年底,武汉汉阳的童女士喜怀一对双胞胎,全家人翘首以盼新生命的到来。但今年5月底,仅孕26周+2天的童女士,凌晨在家里突然发生羊水破裂,家人急忙将她送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
接到紧急求助的产科立即启动“党员应急岗”,值班医生赶往急诊检查后,诊断为童女士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难产风险高。此时如果不紧急将胎儿娩出,很可能3条生命不保;但胎儿孕周仅6个多月,早产儿后期救治的风险极高。
面对救大还是救小的“两难”生命抉择,该院疑难孕产妇MDT团队连夜紧急大会诊,最终决定:大人小孩都“全力保”。
早上9点,在产科专家团队的严密监护下,童女士顺产一对双胞胎,但出生时体重分别只有900克和890克。两人比正常胎儿提前12周左右出生,全身青紫发绀,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危在旦夕。

早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新生儿科主任方成志教授,立即组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实施抢救:两个胎儿分别入暖箱保暖,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应用促肺成熟药物,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等。
经过20多分钟的紧急处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双胎的生命体征暂时趋向平稳。但这只是过了抢救的第一关,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兄弟俩的生命抗争之旅才刚刚开启。


胎龄小,体重轻,全身各脏器发育不成熟,需要闯过呼吸关、感染关、体温关、喂养关等重重关卡。方成志主任和尚彦彦护士长团队在以往积累的救治超早产儿的丰富经验,根据双胎各自的病情差异,分别组织医生和护理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医护一体诊疗和护理措施,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医疗组中,付春花副教授、谢莉莉医生带领刘春梅、舒荔、彭凯伟、宋梦莹等医生24小时“一对一”对患儿进行看护,同时密切监测血氧、血气及各项生命体征;
护理组中,尚彦彦护士长安排科室护理骨干进行集束化管理,以期为患儿营造类子宫内环境,实施发展性照护,将各种不良刺激减到最小,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近3个月的住院期间,双胞胎经历过颅内出血、抽搐、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败血症、喂养不耐受、水肿、贫血等由于极早产、发育极不成熟和超低出生体重导致的并发症。
新生儿医护团队实施24小时医护一体化的床旁守护,并制定专属诊疗计划和护理模式,每次都尽量做到第一时间捕捉病情发展,及时干预,顺利化解每一次危机,让患儿转危为安。再根据病情实时作出精细调整,预防可能出现的严重脑出血、视网膜病等早产儿并发症。
一天天的“闯关打怪”,闯过无数险关的两个新生儿,眼看着一天天强壮起来。在新生儿科住了整整84天后,双胎矫正胎龄为38+1周,他们自主呼吸越来越顺畅,吃奶量每顿达到了53毫升,体重分别达到2.75kg和2.87kg,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他们还需回医院定期接受新生儿生长发育检查。
9月底,童女士和丈夫带双胞胎来医院复查,经过新生儿科、产科的常规筛查和发育评估,双胞胎的发育情况均达正常水平。

方成志主任表示,这对26周的双胞胎康复出院,得益于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了多例极早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和超早产儿(出生胎龄<28周),救治经验不断积累丰富,救治水平达国内先进。科内超早产儿MDT化救护、NO治疗、PICC和脐动静脉置管等的开展和推广,为超早产儿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不仅提高特殊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更保证他们良好的远期生存质量。


捍卫母婴健康

做新生命的守护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