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在有限里

Sofish Lin 思考没乐趣
2024-11-08

当人们讨论忙碌日子的意义以及如何应对时,有一个关于富翁与渔翁的故事经常被提起。

在海边渡假的富翁每天到海边晒太阳,总遇到一位渔翁只捕一小袋鱼卖掉,便早早回家。有天他忍不住问,“先生,你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捕到更多鱼,为什么这么早回去?”。渔翁反问,“为什么要捕那么多渔?”。接下来他们的对话大意是,富翁认为渔翁应该努力捕更多的渔,赚更多的钱,便可以像他一样去渡假;渔翁认为他每天因 “不努力” 省下来的时间,就是渡假时间,像富翁一样在此地悠闲自得,而无须等待像富翁一般富有时才做渡假这件事。

人们下意识评判,认为应该像富翁一样,多赚钱,获得更多人生的自由度;也有人认为该像渔翁一样,常足常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较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既无法像富翁一样想赚便能赚得更多的钱;或像渔翁一样有一门手艺养活一家人的同时又知足常乐。生活它喜怒无常还两面三刀,人又非全知全能且精力无限,以致于我们总是生活在限制里。选择少得可怜,甚至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余地。

六月初我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在机场跟儿子说 “月底爸爸再来,带你去玩”,他回答好的。我在路上反复看当时我们对话时录下来的视频,意识到也许他并没有任何选择,只能等。后来我和他确认并讨论过,这算是另一个话题了。这是我的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生活的隐喻 —— 即便是最爱你的人,有时候也让你没有选择,何况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拥有更高的智慧,在应该生活上往往有更多选择。因此,无论是体内的基因还是社会,都在敦促人们多学习。有人站在更高角度问 ——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而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是啊,问的极好,可是人不这么运行。人的运行机制是生存 —— 活下去,通过遗传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不是学习,不是获得更高的智慧。按这个机制去理解,可以轻松理解为什么送完一天外卖累到精疲力尽的人不想读两小时书。

有一天我突然想,也许每个人都只是在寻求得过且有理由,有些人活得有创意,让人叫绝,而大部分人平平无奇。但无论如何,都是活下去。

朋友说想辞职不工作一直玩,我说不工作可能会很累。“玩得累吗?”,我说 —— 人最大的潜目标是活下去,消耗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很简单。

工作不好,不工作也不好,那应该如何?

有几次我尝试和朋友讨论那些想象出来的生活并不一定理想。确认的唯一方式是放下当下,全身潜入想象出来的生活。

有类似于 “红袖添香夜读书”、“财务自由为所欲为” 或 “不工作,今日有酒今日醉,醉了再醉” 的想象很正常,书里名人说的,在媒体上日常看到的,都是他人的,或精心策划来说服你我的。

这次出来玩,看到我曾经想象过的一些面,不有趣,反倒看到喧闹人群里那些巨大的孤单感,那种没人陪伴就轻易碎掉的感觉。

体感很重要,即便会变,但周期通常足够长。生活不会一成不变,但美好的体感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定。

这种话是没法轻松讨论的,除非听的人有足够的讨论意愿。通常我都在 “你当然可以” 和 “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样的点停下来。

获得反馈,确认体感。

启发是不要停下来,去可获取的理想生活中生活,慢慢获得反馈,慢慢拥有理想体感。那种确认的感觉,不是自圆其说,不是阿 Q 精神,是实实际际的踏实。

理想的生活和想象中会有不小的区别,因为我们似乎容易想着在 x 达成后拥有 y 这样的脑回路,比如有钱了就全世界旅行。有没有可能旅行三个月后,发现工作三个月旅行两周更幸福?

人生是把至多几万天用完而已。工作是消耗,旅行是消耗。消耗时的体验每个人都不同,什么节奏,只有通过潜入那种生活去获得反馈,才会知晓。无论是俭朴、奢华还是高贵,全凭体感,是想象不出的。

目前来说,我理解的理想的生活不是一个固定架子,而是多种生活方式的自由使用。是无需理由就可以执行的自由思想和世界对个人限制的平衡。

我生活在有限里,我只能是我,至多可以选择能够到的那种生活。尽可能优化体感。故事里富翁和渔夫都选择了他们可以够得到的生活,不能彼此调转,却都是最佳选择。其他人也一样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考没乐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