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长征

Sofish Lin 思考没乐趣
2024-11-08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旅行进度是:自驾 25000+ 公里,外加一次飞机来回的西藏之旅,还有一次澳门 CityWalk。这也意味着完成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 环游中国。从内蒙进新疆第一站是哈密,当时第一想法是不可能环游新疆,阿勒泰、独库公路、赛里木湖太远,塔克拉玛干沙漠太大,去一个就够,然而当那些遥远的地名一一踏在脚下时,那句“行则将至”得到具象化。年轻的时候没想过会出省,人到中年也没有想过环游中国。然而实际上,出家门,开个车,被时间推着走,突然就走完了这 34 个行政区的 140+ 城市。
和以往一样,旅途通常附带了晒黑、减肥,和刷新认知。
自从去年爬黄山被导游劝说要早起,因为 “8 点起床,才有可能在下午 4 点前下山”,但那天不到 12 点就到达了下山索道,便按 3 天 2 座山的节奏走,因此对自己体能有了初步认知,甚至误判。今年出发第一站是韶关丹霞山,随后保持高强度爬了高椅岭、武功山、武当山、老君山,不过到山西省内我的旅行点也只有雁门关和恒山需要点体力,进内蒙后全是草原的节奏显得极其轻松。下半年真正需要体力的只有自以为可以轻松拿下的嵩山,结果好不容易才爬上去。体力,难道已经在走下坡路?
未知导致恐惧。体力是试出来的,高海拔适应力也是。
去年睡过最高的点在祁连大草原,3000+ 海拔,没有高反。在新疆最高的地方是伊昭/独库的顶点,3500 左右。所以从新疆进青海时我并不担心,因为大部分地方都不会越过 4000。但一个人开车还是谨慎起见,在格尔木的时候放弃了可可西里,因为要经过 4800 的昆仑山口。后来去哈拉湖经过的有记录的最高点是 4200 左右(实际上手表有误差,路上最高点应该在 4400 左右),没有高反。因此,有了去西藏的底气。用了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 —— 把车停在西宁,坐飞机去海拔 3600 的拉萨。为应对高反,查了一些的资料、与当地工作的外地人聊天,以及从卖氧气的商人那边得知了一些知识点 —— 多喝水、少运动、少洗澡,去高海拔带上氧气。做了准备,去林芝经过 4000 出头的地方没感觉,从那曲至纳木错一路接近 5000 没感觉,后来停在那根拉山口 5190,几乎是铺装公路的最高海拔,依然没高反。算是试出了自己自驾海拔的极限。
旅行其实挺费力,而这世界,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到达。即便飞机可达,也可能很危险。试过在大海上晕船,因此估计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南、北极了,想想多少有点可惜。
旅行也会倦怠,这似乎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直觉。
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与好友的对话,容易观察到旅行时长一到,通常是两周,便会倦怠。去年走了 50+ 城市,中途累了就特别想回家,今年没有。我怀疑是受《旅行的艺术》中的一个观察的冲击 —— “如果说我的好奇心远不如洪堡,那么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旅行的目的有别。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当重新审视一切时,路途总会有新东西。
求真让旅程更有趣。
有天在延安的一个服务区,天气有点凉,整个服务区就 3、4 台车,显得很空旷。大概是这种空旷,让人很想与旁人攀谈。从银川穿过贺兰山进内蒙,走到 G7 这条号称中国最孤独的高速,回顾过往,发现似乎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人总是更热情。所以我想,兴许热情的不是民族特性,而是一种需求。不过,我一路上与陌生人之间几乎没怎么交流,除了必要的聊天,几乎从不说话。偶尔也主动帮人拍照,甚至因为帮拍照被认出,或者承诺请客吃饭。有趣的是,我甚至在路过有一面之缘朋友的城市,直接验证了她的许诺,结果是真的。不过我不想在一个曾去过的地方再次停留,便找个借口,继续上路。
兴许下次可以试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生活方式。
路上会经常想念儿子,会远程视频让他看蒲公英让他许愿给他捡一块鹅卵石,也会因此开心一整天。偶尔会忘记想他,只有自己。会遗憾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带上他。他以后会像我一样旅行吗?
一路下来,“独走快,有伴远”的观念慢慢消去。人的脑袋复杂且不相通,有些地方兴许并不遥远,但只有自己才能到达。那长长的路,只有自己能走完。
本来以为目标达成会有大落差,这次似乎没有。倒是有点期待新的旅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考没乐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