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为废的日本社会让老人变坏
中国第一最有趣图文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顾颖琼博士说天下
中国跟日本比,老人的处境更困难;美国,加拿大稍好一点点,压力没亚洲国家大;日本有一家以建设公寓住宅为主的建筑公司叫“株式会社长谷工公司”,日本一本专门向股民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情况的季刊《会社四季报》一次在解释长谷工公司为什么长期股价低迷的理由时是这么说的:“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里,公寓住宅建设是没有前途的”。
这句话就说明了老龄化社会的根本:消费的欲望和能力是随着进入老年而逐渐消退的,社会老龄化就意味着市场的萎缩,唯一会增大的就是医药等社会负担,老人不像孩子,孩子有未来,而老人是没有未来的。对老龄化社会最大的不安就是“谁来养这些老人?”,这里面的“养”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经济上的抚养,还有一个意思则是生活起居上的照顾。
日前,在东京地下铁有乐町站内,一位64岁的老人在经过一辆婴儿车时,突然伸出右拳打了婴儿车里的1岁婴儿的头部,打完拔腿就跑。显然,他自己也知道这是犯罪行为。不过,婴儿的父亲没有给他逃脱的机会,很快便追上将其制服,问询赶来的东京警视厅警员也立即以涉嫌暴行罪将老人逮捕,并将老人的容貌和个人信息等在媒体上公开。
如果是在中国,这位老人可能会被带到警察局或派出所接受教育,向婴儿的父母道歉或私下和解,构不成刑事纠纷。但是在日本,这位老人的做法就是不折不扣的暴行罪,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事情一经曝光,无论是日本媒体还是社会舆论,反应都出奇的一致,认为老人不值得同情,一个成年人的犯罪无法原谅。
轻则暴言暴行,重则故意犯案,自进入2010年以后,日本老年人仿佛集体开启了暴走模式。据日本犯罪白皮书上的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因暴行罪被逮捕的65岁以上的男性有2834名,是10年前的6.6倍。另据日本法务省提供的数据,2010年,日本各监狱服刑人员总和是2万7千人,其中有4100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服刑者,比2002年增长了70%。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入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狱。一旦刑满释放,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住宿的地方,无处容身、三餐没保障。不少日本老人都把监狱当成了“养老院”,出去了也要想办法再进来。2011年的1年间,日本各地监狱新收押了965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66.6%都是“二进宫”。就像日本龙谷大学刑事政策专业教授滨井浩一说的那样,“监狱已经成为日本社会里唯一一个不会拒绝接受老年人的机构”。
那么,是什么造成日本老人变坏呢?首先,他们生活在疏远环境里,缺乏关爱。1980年日本的独居人口还不足总体的20%,但是到了2012年,独居人口已接近总体的40%。这些独居老人无法建立新的朋友关系,和他人日常沟通交流的机会又少,因此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进而通过暴言暴行来散发孤独与失意。曾荣获芥川奖的日本作家藤原智美也认为,人老了,尤其是男性老了,更容易丧失沟通能力,进而自己将自己逼进窘境。
其次,是高龄化问题加剧的日本社会不再以老为贵,而是以老为废。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著有《自尊的社会学》的奥井智之分析称,在昭和年代,从退休到去世的那一段时间,被称为与死亡对峙的阶段,也是值得讴歌的第二人生。老年人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消费政府养老金,以及如何实现年轻时不曾有时间实现的梦想,比如再学一门外语或学会跳交际舞等。但是眼下的社会,是一个追捧年轻文化的社会,老年人被认为是消耗国家医疗费、养老费的“废人”。社会不再以老为贵,不再将老年人视为少数的弱者、贤者。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也在专栏里感叹,在日本,七、八十岁的老男人显得一无是处,这就跟动物界里的定律一样,上了岁数不能捕食猎物又失去了繁殖能力的雄性动物,会被贴上“没用”的标签赶出去,最后只有自己灭亡。
最后,信息社会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令手机和电脑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必不可少的沟通途径,但是老人因为接受能力较弱,在抬眼望去到处都是一边走路一边看智能手机的人群里,更是感到自己被孤立和无视。一位66岁的纪实电影导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看到有男中学生在车站内追赶打闹,不由自主的就大声呵斥,根本没经过大脑考虑,就像是一种生理反射一样。
我想,这是我对自己所剩时间不多的一种焦虑所致,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这是一个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对老人来说也越来越残酷的社会,是从前的老人没有经历过的社会环境,因此也没有较好的楷模和生活指南留下来。
可见,在日本社会,并非坏人变老,而是老人变坏。对于这种现象不能一味批评,更应该将其看作是一种警钟,一个社会发展的黄色信号,因为高龄化问题正在向中国社会滚滚袭来。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用实际行动支持顾博士的公共号
其他阅读:
拍案惊奇|这些中国妇女平均44岁,来美国后月入一万美金,为什么?
网友热议 | 在美国华人不投票不参与政治 | 就不要抱怨美国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