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谍004|从这10本书开始认识徽州上下两千年

2016-04-15 绿茶 绿茶书情

书谍

给你最好看的书单



本期主题:徽州


最近

徽州复名成为文化热题

六根公号3月31日

发表了李辉文章

徽州,归来吧

在网上引发热议

之后

《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等介入采访、报道和评论

让徽州复名热度升温

之后,六根李辉

陆续发表

再说徽州三说徽州

徽州复名话题

已经霸占各媒体

文化、评论版面

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

徽州也成热词

《书谍》从海量徽州书籍中

精选这10本

一起走近徽州上下两千年

(绿茶)


《书谍》第4期|绿茶 选编|2016.04.15



《徽州上下两千年》

余敏辉 屯安东 著 

黄山书社

2013年10月


历史上的徽州是个无比神奇的地方,在这1.2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既有造诣精深的名儒耆宿、政声卓著的干吏名臣、享誉四方的艺苑名流、学富五车的文坛才俊,也有卓有建树的科技群彦、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炙手可热的商界巨贾,还有才华横溢的名嫒闺秀、识见超凡的隐士名僧等等。


这本书有意避开“徽州史”的名称,而以“徽州上下两千年”冠名。作者将两千多年徽州发展的各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人和事分别加以专题介绍,以“史话”形式呈现给读者,从结构的安排、章节的命名、文字的表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紧不慢,就像听作者讲故事一样。



《徽州》

王振忠 著

三联书店

2000年1月




徽州的民俗与文化,当然不是一座老房子就能代表得了。它是富有活力的,一如当年行走于大江南北的徽商脚下的路,在年复一年的流转中,输出了徽州朝奉,竖起了贞节牌坊,也带回“宰相故里”的盛名,还有那难以胜数的豪宅巨富……而徽州的凝固,又如同今日破败的宗祠前光秃秃的旗杆,在八面来风中无言矗立。长街小巷里的寻常人家,依然保护有祖辈的风雅,听得见不绝于耳的稚子书声……本书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徽州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在历史场景。


《延续与断裂 : 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

唐力行 著 

商务印书馆

2015年10月


16-20世纪上半叶,徽州乡村社会曾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即使偶有战争、动乱,也都能迅速恢复社会稳定。探讨其原因所在,无疑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搜集和挖掘整理的方志、谱牒、笔记、契约、文书、碑刻、档案等史料,对近代徽州社会稳定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了综合性考察,对徽州内部结构的稳定表征和发展机制做了视角独特的阐述和深入探讨,并通过对徽州几个村落的具体研究,揭示近代徽州乡村自治的规律和特点。


《皖派学术与传承》

徐道彬 著 

黄山书社

2012年3月


本书所论范围既是对清代学术发展史的探讨,也是对徽学研究深层次问题的初步挖掘。事实上,乾嘉学术的探研与“皖派”学术的揭示,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这本书探讨皖派学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如:戴震、绩溪胡氏等,作为“皖派”学术的代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皖派”学风也是研究中国学术史不可忽略的角度


《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

[韩]朴元熇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韩国学者朴元熇在一次“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后,对徽州学术深深着迷,那些再现明清社会的徽州乡村住宅和街头小巷仍然令我念念不忘。在欧洲历史上,越是接近近代,血缘组织及其社会功能越是弱化。而在中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16世纪,血缘组织为什么反而会扩大强化呢?这一疑问激起他强烈的研究热情,从这一疑问出发,不知不觉开始了明清宗族史研究,从此欲罢不能。


就此,他从《方氏会宗统谱》进入,通过对歙县方氏深入的个案研究,探讨至今为止所揭示的有关宗族制度的学说,即用微观的方法分析某个特定地区和宗族,将个案研究结果与宏观考察整个中国社会所得的诸多结论相比较。


话说,歙县方氏和我是不是一宗呢?强烈好奇,回头好好研究研究。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叶显恩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3年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批阅大量丰富的徽州文献材料和各种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徽州的历史地理、徽州人的由来、徽州历史上人口与土地变动、明清时期徽州土地占有关系和乡绅阶层、徽州商业资本、徽州的封建宗法制度、徽州的封建文化、徽州的佃仆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在这部著作中,所涉及到的徽州研究,几乎囊括徽州文化的所有课题,成为20世纪80年代徽州学兴起的奠基之作。


《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

(1843-1953年)

徐松如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以旅沪徽州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徽州人在上海的活动情况做一个长时段的研究,时间的上限定为1843年,下限为1953年,全面且系统地梳理百余年间徽州人移居上海的历程、规模、组织形态、经营活动、社会交往、身份认同以及与家乡之间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徽州人适应和融入上海本土社会的过程也即是徽州文化传播的过程。


《积极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

张世勇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介绍了徽州一个普通村庄的村庄历史、乡风民俗、村民生产生活,讲述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村庄“故事”,着重分析了村治积极分子产生的内生机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通过积极分子这个关键词,我们将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空壳村”不仅公共品供给良好,而且村民自治的制度实践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徽州:书业与地域文化》

米盖拉,朱万曙 主编

《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 编

中华书局

2010年4月




 介于书籍和文献之问很难界定种类的家谱,在徽州通常是制作精良的印刷品,因此值得作为地方印刷史的研究对象。这类不以阅读和传播作为目的的“非书籍”更是史学史和社会史的重要资料。从印刷的角度来看,它们也印证了其形式的多样性。这本书研究徽州在书业上不凡的贡献,在中国书籍印刷和传播方面,徽州所起的重要地位。在附录中,还有有关徽州文书的近期研究的综述,应该对徽州研究的学者和对徽州增加了解的书籍史学者有帮助。


《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

张健 著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除了印制书,徽州的藏书文化也是非常深厚。清代徽州府境内和境外藏书名家辈出,特别是不少旅外名宦、发迹的儒商,他们当中许多人注重收藏古籍,不少人成为中国藏书史上的名家、著名藏书楼主人。素来有“海内十分书,徽州藏二分”之誉。 这本书对清代徽州私家藏书来源、藏书特点、藏书楼、徽商与藏书、藏书与刻书、藏书成就及其文化传播等进行全方位的论述。


《书谍》第3期|翻船

《书谍》第2期|记忆

《书谍》第1期|年份

-END-

出版机构或作者来信来稿请发greentea@188.com

更多好书


阅读需要分享

ID:greenteabooklist  


绿茶书情|文艺连萌成员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茶店有书购买绿茶新书《在书中小站片刻》及其他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