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聚焦:海昏侯墓,江西怎样打好这张牌

2016-03-29 人民日报 人民网江西频道



今日人民日报截图



图自首都博物馆官方微博


        从3月2日开展至今,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已持续了20多天。虽然每日预约名额增至5000人,但门票仍然十分抢手。


        海昏侯墓的名气,早已不局限在人气火爆的博物馆。3月26日,《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的作者黎隆武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与读者见面,现场签售该书1300余册。


        5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保护和展示也一直在同步进行。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原本僻静的墎墩山下,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海昏侯墓名声日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


        对海昏侯墓寄予很高期望的,不只是考古学家和文史爱好者,还有附近的村民。观西村的裘有火老大爷,没事总要到墓园附近转一转,“啥时候这个墓搞起来了,我们的日子也能更好吧。”


先保护

设立法律法规、编制保护规划,以最大限度保护遗址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沿着新建成不久的公路驱车前往海昏侯墓,这样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观西村距离南昌城区约40公里。海昏侯墓发掘项目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杨军介绍,正在考古发掘中的海昏侯墓,不只是一座古墓,还是一组墓葬群,周边还有古城遗址。核心区面积有7平方公里,包括3.6平方公里的铁河紫金城遗址和3.4平方公里的墓园。


        “包括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在内的庞大汉墓群,及其近旁的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国家文物局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专家指导组组长信立祥曾这样评价。


        海昏侯墓的保护挖掘工作已经进行了5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将海昏侯墓的发掘保护工作评价为“考古典范”,他认为,考古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按照传统的考古规程来进行,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不浮躁。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的恒温恒湿文保库房,也被专家赞为“有眼光,全国一流”。


        对文物而言,法律法规是强有力的保障。据了解,《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保护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在草拟当中。杨军表示,核心保护区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对红线范围的建房、种树等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以便最大限度保护好陵墓遗址。


        “顶层规划设计很重要,一定要详细论证,文物周边的风貌也要配套,此处大遗址的完整性很难得,是研究汉文化的重要基地。”杨军说。


        南昌市新建区文广新局局长刘明慧表示,保护规划正在加紧编制。编制单位目前已完成苏家山、墎墩山及紫金城内城的测绘工作,根据目前考古勘探的结果,初步拟定了保护范围和边控地带。


        “确定了保护范围,其他规划才能开始做。”南昌市城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长钟珲介绍,目前海昏侯墓有三类规划:一类是最核心的保护规划,然后是详细规划,最后是相关的配套规划,“保护规划是最核心、最关键的。”


待开发

文化、旅游价值突出,当地村民盼望开发带来新变化


        “沉了海昏县,立起吴城镇”,这句民谣诉说了海昏县的历史。据载,因一场大地震,海昏县古城沉在了鄱阳湖底。如今的昌邑乡、铁河乡和大塘坪乡,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农田、山丘、河流交叉纵横。


        观西村是一个行政村,由8个自然村组成,总共400多户农户,1900多人。自古以来这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分不到2分田地,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种地。


        裘大爷说,大塘坪乡的清明酒、东坡肉,都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熟人买卖。裘大爷发现,随着海昏侯墓的发掘,这两年村里游客来的多了,村里的土特产都卖得很好,自家酿的清明酒一年也能卖1万多元。


        为了支持海昏侯墓的开发保护,裘大爷一家迁走了18座墓,“今后这里发展起来,对大家都好,应该支持”。


        “当地百姓现在都很兴奋,也很期待,期待海昏侯墓的发掘能给他们带来新变化。”刘明慧说,从大塘坪乡到铁河乡一带,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江南小朝廷”汪山土库与墓区相距只有两三公里。对地方政府来讲,怎么样发挥文物最大的利用价值,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好这个文物资源,把它做“活”,是一个课题。


        站在墓址高处远望,层层叠叠的丘陵高低错落,一路向下铺排开去,视野开阔,很有些一览河山的感觉。“那一带的生态植被非常好,濒临鄱阳湖,自然的生态,山、水、城、陵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刘明慧说,让这个文物“活”起来,一定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开发,给文物一个展示平台,那么文物的价值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从事古建筑保护开发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分院副院长邢志恒,对海昏侯墓区和铁河紫金城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察。他认为,与西北地区相比,海昏侯墓区的自然生态,是未来建设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应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大产业

成立遗址管理局,围绕“海昏侯墓IP”,延展文化价值链


        对于海昏侯墓所蕴藏的价值,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


        在江西省出版集团总经理曾光辉看来,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考古发掘,海昏侯墓遗址今后一定能成为南昌的城市名片。江西省出版集团目前已出版《发现海昏侯》和《五色炫曜汉世风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两本图书,年内还将有10余本相关出版物面世。


        甚至还有些商家,凭着一些公开的文物图片,就去申请注册商标,或者尝试生产制造相关文创产品。对此,南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明和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将与省市工商部门衔接,商讨如何应对。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透露:“目前,已有影视公司前来洽谈,希望能奉献给大家更多精品。”江西将推出多部海昏侯及西汉历史文化题材的作品,并启动相关影视剧的改编制作,充分挖掘海昏侯墓的文化价值链。


        朱虹认为,海昏侯墓的发掘不仅是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一笔全社会共享的财富,对旅游、影视、出版、研究等产生着连锁效应。


        “很多项目都会面向全球招投标。”叶明和表示,初步设想是打造一个世界级公园旅游目的地,以海昏侯国遗址、海昏侯墓群保护利用和展示汉文化、汉文明及滨湖生态为特色,建设集科教保护、文化旅游、探秘访古、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文化公园,以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进行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南昌汉代海昏侯墓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等8项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就文物保护来做,还要和文化产业、地方经济发展、老百姓收入和幸福感融合起来。”叶明和说。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卢星建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靠近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借鉴长沙马王堆、广州南越王墓等遗址建设的经验,将其建设成为江西最具标志性的遗址和文化旅游景点。


        “江西省准备成立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由省市共管,分期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建遗址公园和研究院,引进高端人才,开展深入研究。”朱虹介绍,江西已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列入省“十三五”工作规划之中。


大家都在看  点击可阅读 

☞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江西:补齐民生短板

全省首创!南昌“大昌北”将实现区内公交微循环,福利到你了吗?

江西人都爱吃的这道菜,被商贩撒上了神秘药粉!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吴齐强

责编丨七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