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课引发的加减乘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二中院 Author 库娅芳
“双减”政策下,不少在培训机构“囤课”的家长们遭遇了退款难。今天的故事,就从王女士与培训机构的一纸协议说起……
课程付费遇“加法”
王女士平日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孩子功课。2019年5月,她在对比多家晚托辅导机构后,为孩子选择了一家性价比不错的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向王女士介绍,培训费用包括课时费和接送费。预付50课时并在3个月内消费完毕可享受9折优惠;预付70课时并在6个月内消费完毕可享受8折优惠;预付100课时并在1年内消费完毕可享受课程费7折优惠和免费接送。
王女士对工作人员“多付款多得优惠”“性价比超高”“避免今后涨价”的热情推销心动了,经过一番思量,她选择了第二种消费方式,准备先尝试6个月。
于是,王女士与培训机构签订了合同,支付培训费用2万余元,合同期自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协商退费遇“减法”
计划赶不上变化,因王女士的孩子生病,无奈2019年仅上课10天。
眼看合同期将至,王女士与培训机构口头协商一致,将培训时间进行了延长。2020年9月,孩子又上课10天,培训机构共接送了4天。
不料,2020年10月该培训机构因现金流断裂而停止营业。王女士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剩余培训费用1.5万元。
多次协商无果后,王女士诉至法院。
因培训机构运营停滞,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法院判决双方解除合同,培训机构退还剩余培训费。
培训机构不服,认为合同中双方约定培训于2019年12月31日到期,故2019年底该合同已履行完毕,并且退费条款中也明确说明请假天数视为实际上课天数,因特殊原因无法上课仅退还20%培训费用。
于是,培训机构提出上诉,请求无需退还王女士剩余培训费用。
倾心沟通做“乘法”
案件审理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王女士和培训机构负责人都很着急。案件历时近半年,王女士已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感到十分焦虑。
我十分理解王女士的心情,在“双减”政策下,我们收到了许多类似的案件,不少家长担心因培训机构倒闭而无法拿回预付款,还有些家长因预付款消费而感到非常懊悔。
在整理出案件争议焦点后,我们立即与双方进行沟通。审理过程中,我们认为合同虽然约定履行期限截止于2019年12月31日,但双方经口头协商,且孩子在2020年9月仍接受培训,意味着双方同意对合同履行期限进行了延长。
培训机构无法履行合同理应承担违约责任,退还预付款。至于合同中的退费条款,属于格式条款,不合理地限制了王女士的权利,应属无效。最终我们认定培训机构退还王女士预付款。
案结事了做“除法”
王女士与培训机构之间的矛盾就此消除。“双减”背景下,随着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型,也许类似的纠纷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预付款缴费容易退费难的现象仍在不少领域存在,令不少消费者为难头疼。
在此提醒消费者在预付款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和经营能力。
在签订合同时,应着重审查合同中的退款条款是否附有特定条件。
在缴纳预付款时,建议不一次性缴纳大额费用,避免草率缔约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在预付款消费后,消费者要妥善保管好书面合同、发票等证据,在每次消费后做好记录,依靠有效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双减”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激发学生潜能。课外培训并不意味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以置身事外,陪伴和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预付款。
稿件来源:上海二中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END
小编丨赵沁蓝
往期推荐
▲ 点击查看原文
▲ 点击查看原文
▲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