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问一问自己
提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是“做自己的教育”的开始。那么,如何才能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呢?如何才能开启“做自己的教育”的美好旅程呢?我的回答是,必须要问一问自己。
从内心世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可靠的。最好的学习其实是反思,澄清自己、认识自己,聆听内心的声音。当然,这是建立在当今资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实在太多,几乎每个人都无法封闭自己、与世界隔绝,那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总会找到一种方式,渗透到你的世界。谁又能否认,“刷微信”也是一种学习呢?这给组织教师培训的机构提出很大的挑战,因为见多识广,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大不如以前。与此同时,也为教师群体带来一种“惰性”,是思考的惰性和创造的惰性。
关于教学主张,我不能提任何建议,因为我一旦开口,那就是我的主张,不再是教师自己的主张。就像教师的工作是无法替代的一样,提出什么样的教学主张,教师只能问一问自己。
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教学培训的人,也有自己对好的教学的理解和标准。教师与自己内心对话,就是让原来模糊的对教育价值的定义,逐渐清晰并更加深刻。什么好的教育?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有效仅仅是有效率吗?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留下什么?教学是教知识还是教学生?为什么要尊重儿童?为什么要尊重个性?为什么要鼓励质疑和创新?等等。这些问题,教师只能自己找到答案,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还要问一问自己的感受,真实的感受。每个人的教育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的人生烙印,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的经历。如果我们问一问自己的感受的话,就会把那些看似无法避免的痛苦,小心地、谨慎地避开,让美好和快乐得以延续。未来社会,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好老师?是那些在学生时代充分的得到关注和尊重的人。他们会把爱的基因传递下去。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感受,把真实的感受和孩子的体验联系到一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什么要给予每个孩子高度的关注,为什么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为什么要宽容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要支持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尝试,为什么要允许他们质疑教师,等等。
检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未来的判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好像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活。虽然很少有人能达到哲人的境界,但至少应该避免稀里糊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会下意识的按照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为孩子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我们甚至把自己未圆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现时的经验,当作孩子未来的指南。所以,我们要问一问自己,认真的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困扰我们的,关于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许会变得明朗起来。
没有人能代替教师的工作,也没有人能回答教师的主张,必须问一问自己,聆听内心的声音,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项关乎心灵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