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我们都(曾)是虚张声势的李安生

2016-09-19 王击凡 王击凡的豁达茶几



   我现在很累,可以回家了吗?


▲ 题图插画 by SPEC恶魔 @ 《Rice米饭》


还没看昨天的“七月篇”的话,请戳这里:原来,我们都(曾)是不敢折腾的林七月


写完我私心最爱的林七月,今天,轮到写大家最爱的李安生了。


在安生这个人物身上,贴着太多我们想要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标签:流浪,野性,随心所欲,想做就做,豁出去漫游……


就像《彼岸花》里的《二三事》里的莲安,加上安生,她们的性格大抵类似。


这几个活在安妮宝贝(庆山)早期小说中的女孩,都是女主角羡慕不已的人生偶像、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Rode Model。


就像七月始终“想要却不可得”的那一件黑色镂空蕾丝内衣,到了故事的最后,她终于勇敢地为自己穿上一次了吗?


但七月也许不知道的是,其实安生也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托着腮,偷偷地羡慕着七月所拥有的一切。



▲ 本公主号的御用插画师恶魔宝宝说,安生的本质,是一张塔罗牌里的“愚者”(The Fool)牌。(原创插画 by SPEC恶魔 @ 《Rice米饭》


和恶魔讨论着今天的推文选题,他突然就甩来了这样的一幅插画。这是恶魔看完《七月与安生》之后的个人理解。


这样想来,安生与塔罗牌里的“愚者”,还真的是有一点相像呢。


“The Fool”,其实是整副塔罗牌的起点


愚者的生活态度,一直是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精神的。心中始终有理想的愚者,只会为了“现在”而奋斗。


所以,愚者从来不介意走在悬崖边上,别人都为身陷险境的ta捏一把汗,ta却好像从来都不在意,依旧悠然自得。


其实,像安生这一种走钢索的愚者,也并非一味地盲目相信“傻人有傻福”。只是,她并没有其他的任何退路可走啊。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可违抗的所谓宿命。或许,愚者就是安生的宿命吧?



▲ 昨天的那张横版“雨滴宿命”(图1)大受欢迎,不少同学已另存为手机壁纸,恶魔同学再接再厉,来了一张竖版的“雨滴宿命”(图2),给你们的iPhone 7锁屏用。这一个版本,雨点从垂直落下,变成了一个圆,也更像是七月与安生两人的宿命,最终绕成了一圈。(原创插画 by SPEC恶魔 @ 《Rice米饭》


大概,只有像七月与安生这样彼此“看不惯”的两种人,才能继续当彼此的好朋友。


我们认识很多“看得惯”的人,可以客客气气地交谈,却总是无法跟他们推心置腹。正是因为太“看得惯”了,失去了趣味,也没有什么挑战性。


一段友谊里,最微妙的部分是:我既“看不惯”你,你也“看不惯”我。


念叨着对方身上的缺点,同时却又格外珍惜这些缺点。


你所有的这些缺点,好像只有我才能看得见,也只有我才会把你的缺点当成宝物一样珍而重之。



▲ 快乐就是,一起吃碗泡面都能那么单纯地开心。


所谓的“三观不合”,有时候未必是真的不合,只是对方刚好做了你想做的事情,而你却无法做到。


三观到了最后,好像往往都是钱在作怪。


关于“金钱”这种事,片中也有两处很明显的“零钞”特写镜头,前后对应。


年少时在小镇生活,二人夜半到杂货店“买”燃气,安生多手取了一对耳环,想要送给七月的母亲以示答谢。但身上规矩很多、枷锁也很多的七月,却觉得这是“偷”。七月在柜台放下一堆零钞的时候,她还特意叮嘱安生把耳环放下。不过,安生却没有听她的,照样将耳环送给了七月妈妈,这让七月很生气,觉得自己被安生挑战了底线。


长大后再次重聚,多年未有见面的她们结伴到大城市出游。安生所能想到的好去处,只有窄小肮脏的平价旅舍,但七月当然是住不惯的。改到喜来登入住之后,安生从来没有住过这样的星级宾馆,她发现这样的“高级”旅程,变得有点小心翼翼,不那么自在。在餐厅撕完逼,安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堆零钞,还给七月,此后又断了多年联系。这一刻的安生,感觉也被挑战了底线。


同样是零钞,同样是被挑战底线,但请记住,金钱永远不是这两个有灵魂的女孩所关注的重点。


她们甚至也不是在生对方的气,更多时候是在生自己的气为什么她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



▲ 夜访杂货店“偷”东西一幕,就是两种价值观的对抗。


从小到大,大部分时候的安生,都在虚张声势


虚张声势,张牙舞爪,假装强悍,都只是因为,她手中能抓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真的没有多少。


只有在七月面前的安生,才能稍微自在一点。


看到七月,安生就像是在照镜子一般,看到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安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对七月好,其实就像在“供奉”自己的梦想。


“我喜欢七月的一切,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欢。”


安生喜欢七月,就像学习去喜欢那个从来“不被喜欢”的自己一样。


七月,就是安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 与七月聊到未来,安生的脸上满是希冀。两个人是好到这一种程度,可以“同室撒尿”而毫不尴尬(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女生总要结伴去上洗手间”这种蠢问题了好吗?)。


你几乎都快忘记了,这是那个负评满满的周冬雨。


大家都说,“餐桌撕逼”、“浴室扒衣”、“签死亡通知书”这三场戏,周冬雨的表演绝对够得上提名金马影后的级别。


她把安生那一种虚张声势的绝望,以及歇斯底里,演得淋漓尽致。


安生总是装作毫不在意地说,自己这一辈子,注定要四海为家


但是,最想要有一个家的,偏偏就是外强中干的安生,而不是内心藏着一匹野马的七月。


那些假装洒脱的言行举止,都不过只是安生武装自己的武器,好像只有这样做了,别人才无法伤害到她。



▲ 安生跟家明说的这一句对白,反复出现了好几次:“不要问我这么有哲学性的问题!”


对于自己的未来,安生也几乎从来不去思考,走到哪就算哪


她对未来的唯一蓝图,就是有七月的未来:“我以前想像过的未来,都是有你的。”


安生的骨子里是自卑的,她觉得只有七月有资格拥有未来,因为在大后方永远有一个家,在等着七月回去。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安生不敢去想,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


安生没有家,也没有根,她所拥有的,就只有七月而已。


所以,她愿意一直让着七月,把想要的生活统统都让给她:“如果你和家明让我选,我肯定选你的啊!”


在安生心目中,七月,就是她的家——一个无论永远有多远,都可以让安生随时回去的地方。



“不得安生”的安生,只能四海为家,但到底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安生总是害怕做选择,所以她把选择权交给上天。


想要过上安稳的生活,其实是要付出更巨大的代价。相比之下,不那么安稳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成本反而最低


自觉卑微的人,一旦选错了,那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于是,安生索性从来不去选,听天由命便是。


所以,一边看《七月与安生》,我也一边被安生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一刻,我毕竟还有权选择,光是这样,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得多了。



▲ 安生不敢选,只敢“放弃”选择。


跟妹妹一起看《七月与安生》的大滚告诉我,他自己没有掉眼泪,倒是妹妹在旁边哭得一塌糊涂


大滚说:“我的妹妹,便是没有选择的人,她无论选什么,好像都是错。”


大滚的妹妹,也是对生活很无力的人。


她连看到鲜花凋零都要哭上半天,却不会在与男友打到头破血流之时掉一滴眼泪。所有表面强悍的人,内心有多么柔软,你根本无从得知


电影散场后,妹妹抬起泪眼望向大滚,恍如电影里的安生一般:“哥哥,你说,我是不是一辈子也得不到幸福啊?”



▲ 无论如何,总是要记住浪迹天涯之前、出发的那一刻,自豪自在自得的微笑。这样的笑意,能提取温暖以后助你渡过严寒。


于是,安生把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狗血事,都归结为“命不好”,仿佛只有这样想了,她才能勉强浑浑噩噩地苟活下去。


在我们身边,曾经存在过许多跟安生一样的苦命人


又或者,在某些时刻,我们自己也如同安生一样,走到一个完全走不下去的境地。


黑暗、最无助的那些时光里,安生是靠着什么,才又活了过来?


答案是:七月。


因为,只有七月,见过那一个无须虚张声势的安生。七月就是安生赖以生存的“家”



▲ 去西藏路上,安生写明信片给七月倾诉:“男人,大部分时候都是难以忍受的。”


所以,安生写给七月的每一张明信片,也像是在跟自己内心的那一个“家”对话


在人来人往的机场、火车站,安生突然觉得,自己再也走不动了。


“广播里说,万水千山走遍。我现在很累,可以回家了吗?可以让我回来吗?”


正如七月回信里说到的:安生,人不能永远漂一辈子。


跟我一起看《七月与安生》的同伴S,大学之后就一直在漂,从小镇漂到广州再漂到北京。


越漂越远的S,也被七月的这一句对白击中了。


S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继续漂多久,有时候真的会累的。



▲ 寄完这一张明信片,安生终于决定要回家了。


漂泊江湖、四海为家的人,都有一个像安生这样的盒子,里面“寄存”着大半辈子里的人生寄托——来自七月的明信片,以及家明送给她的佛像。


S也有一个类似的记忆盒子,里面放着一台游戏机,一叠朋友上课传的字条,以及一本私日记。


不打算买房子,也没有想要在哪个城市停泊下来,陪着自己走南闯北的,除了行李箱,就是这个比记忆还重的盒子了。


“你不知道,这个盒子是你在害怕‘如果消失了’,就没有存在过证明。”



▲ 每个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盒子”,安生也不例外。


30岁后,我们总会活得越来越像自己。也就是,传说中的上升星座,开始发挥它的神奇作用的时候。


把过去的戾气、火气逐渐都收起来,后来的安生,慢慢变成了最初自己最想要变成的七月。


这其实也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把全副武装放下来,不再戒备森严,而是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


快乐,从来不是往外求,而是向内寻。



▲ 最后,你总会像全片结尾时的安生一样,不再害怕照镜子,也不再害怕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大声地笑,放肆地哭,就像最原本的自己一般。


小时候一直觉得,安妮的《二三事》比《七月与安生》更适合拍成电影呢。


没想到,《七月与安生》电影版的叙事结构,竟然更靠近《二三事》的故事内核。


在《二三事》里,莲安自杀离世后,良生独自一人抚养莲安遗下的女儿恩和,并在这个过程中,试图用对莲安的爱,救赎那一个“残缺”的自己。


放下恐惧放下执着的良生,逐渐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也由此遇到了新的爱人,组织了新的家庭。


带着那个人留给你的勇气,笑着活下去。


无论是《七月与安生》电影版里的安生,还是《二三事》小说里的良生,都是如此。


那个人,在或不在,都已经是你的身体的一部分了。



▲ 站在命运的两头,穿着对方想要穿上的那种内衣,彼此羡慕着对方的人生。(原创插画 by SPEC恶魔 @ 《Rice米饭》




敬请期待

豁达茶几

《七月与安生》之家明篇

不日推出








真·课程

你懂得如何“爱自己”吗?

扫码支付,加入大龄女子补习社

(线上互助小组招生简章戳这里



真·粉丝

扫码添加茶几君为好友

进群跟这些死文青聊一聊

(敲门暗号:豁达茶几)




真·置顶

不错过任何一篇有毒的叉鸡汤




真·金主

支持让我们豁达下去的好广告

















豁达茶几是你杯茶吗?

欢迎转发,与朋友一同分享

让我们一起找寻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邮件联系:xiaowangzi1984@126.com

一直播:44376502 / 荔枝FM:FM1225109

新浪微博:@王击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