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求极致就是将油门踩到底

2017-02-12 张健 法悟

追求极致就是将油门踩到底

作者|张健

编辑|法悟

求极致总是和匠心精神组合在一起出现,这是时下两个非常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如何解读好它们,并以此来切实指导我们的工作实务至关重要,否则“追求极致”这四个字就只能沦落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和一盅让人出现短暂迷幻的心灵鸡汤。

一、追求极致就是将油门踩到底

前几天参加客户的一个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会上人力资源总监问我,律师事务所的用人标准是什么。我告诉他“又红又专”,再加上“追求极致”。其中“红”是方向,“专”是速度,“追求极致”是将油门踩到底。

我和他进一步解释:在这三个要素中,追求极致最为重要。道理很简单,不踩油门,就没有速度,方向再正确也是原地怠速。如果油门踩不到底,驾驶者有所保留,那就无法获得足够的速度,也就难能在竞争中获胜,这样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

总监先生笑着与我说,将油门踩到底就不怕违章超速、车毁人亡吗?

我告诉他,工作不同于开车,二者的游戏规则不尽相同,前者在正确的方向上跑得越快,对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就越有利,而开车如果超过一定的速度则会危及公共安全。

在用人这件事上,就如同赛车手选择一辆跑车去参加一场拉力赛一样。只有将“方向”、“速度”和“油门”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好的战绩。同样,在工作上,只有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将专业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能给客户最好的体验。

总之,不将自已的工作潜能释放充分,是对人生最大的浪费,也是对工作最大的不负责任,甚至会造成最大的终生遗憾。

二、要么完全拒绝要么追求极致

我经常去的那家理发店,有两个理发价格,30块和100元。

后来发现,理30元头发的都是些刚刚出道或一板一眼没有什么创意的师傅,而100元的要么是店长,要么是总监等一看就是高手的理发师。一次闲来无聊,我问一个100元的师傅,如果店里只有他一个人,这时来了一位客人要理30元的头发,要如何处理?

“拒绝!”那位理发师毫不犹豫地与我说。

我问他为什么,有钱不赚吗?30块虽然不多,但总比闲着好!

他告诉我,30元也好,100元也罢,都是理发师将技术运用到极致后的价格。那些30元的师傅可能经验少或技不如人,但他们只有将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才值30元。自己能理一个100元的头发,就做不到,也不可能让自己只发挥百分三十的功力。

因此,处理这事最好的策略就是拒绝这个交易。

他最后告诉我,干理发这一行,要么拒绝,要么提供极致的服务,没有第三路可以选择。

这件小事给我的启发是:专业问题,不可以讨价还价,一旦成交,绝对要以百分之一百二的态度应对。

三、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尽力

去年我终止了与一位博士的合作。

他是个非常有学识和水平的人。开始安排他负责案件的策略分析,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案件的大方向把关。后来发现,他是个思维并不勤劳的人,在工作上过于被动,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他就会犹豫不绝,总想选择止步,甚至放弃。律师这个执业,最需要的就是为了目标穷尽各种手段的精神。我们可以对客户说“不行”,可以告诉客户我们已无计可施,他们必败无疑,但这样的判断一定不能被同行用实践推翻,否则我将失去在市场中的专业形象。

每个共同体的设立都是以实现自足为目标,而共同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内部设置多个不同岗位,然后赋予不岗以不同职能。作为共同体组织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设计岗位的结构和每个岗位要实现的功能,然后选择适当的成员去坚守每个岗位,以保证每个岗位的功能实现。因此,一个共同体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坚守每个岗位的成员能否胜任其岗位职责。

作为共同体的管理者,在进行岗位职责设计时,如建筑设计那样主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岗位所面临的最不利场景,二是坚守每个岗位的人的最大潜能,也就是抵抗和适应最不利景场的能力。只有实现了这样的设计目标,共同体才能应当对各种不利环境,最终得以生存下来。

共同体的工作机理如同一辆汽车,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任何一个构件如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不能抵御所处的风险,就会先行毁灭,然后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整台车辆不能运转。

人和汽车零件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可以选择。一个优秀的人可以选择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优秀隐藏起来。就像我的那位合作者,他有博士的水准,但他在团队中可以表现得像个硕士,像个学士,像个烈士。由于其功能不确定和不稳定,管理者将无法安心安排他的岗位,因为每个方案都会给整个共同体带来危险,都会让管理者不安。

因此,任何一名成员要在共同体立足,就必须向管理者证明我们的最大潜能,还要向共同体保证自己的潜能能够被充分发掘,只有二者兼备才有共同体的和谐与默契,才有共同体的未来与希望。

总之,当我们履行职责的时候,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尽力。

四、追求极致是获得客户信任的证据

你是否注意到,客户通过招标选择合作者时,总是要求潜在合作者提供近三年的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三”是生成趋势的最少数据,而趋势的价值在于可以协助客户对未来产生合理联想和预测。

理性的决策通常需要证据,因此我在写作课上总是反复强调“厚度决定态度”、“情商决定智商”、“颜值决定价值”。对客户来说,需要的虽然是“有态度”、“有智商”、“有价值”的律师,但客户要作出这样的判断,就必须先要获得支持这一判断的依据和证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向客户提供能够被感知和认知的证据,于是“厚度”、“情商”、“颜值”成了我们说服客户的不二选择。其实,证据和背书才是影响受众决策的杀手锏,

对于服务的提供者来说,因为客户支付对价后所得获得的标的物是无形的,而且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因此更需要客户与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建立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客户不可能选择我们,交易也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客户要的虽然只是结果,但是律师为了追求结果的那种竭尽全力的形象,才会让客户对未来结果产生正向联想,而这种联想才是客户选择我们的真正原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户体验。

结果通常受制于多个因素,而有些因素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因此在任何案件中我们都难以做到完全驾驭结果。结果有时是上帝的事,但追求极致的态度则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比如一个案件的结果没有达到客户预期,但是如果客户认为我们尽力了,他们通常不会迁怒于我们,也不会将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的代理律师。相反,如果客户怀疑我们没有尽力,而真实情况即便我们做了也不会对现有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二者给客户的体验完全不同,我们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口碑也不一样,因为客户认为我们牺牲了他们尝试的权利。

追求极致并不是对成功的保障,而是我们值得信赖的证据,在很多时候获得信任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一个成功律师的标志不是在胜诉中获得了什么,而在案件败诉后仍从客户那里赢得了口碑。

五、激励追求极致的共同体才有未来

追求极致属于自律的范畴,只有发自内心的决定,才会坚持。靠简单粗暴的外力很难让一个人一直走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毕竟追求极致需要持续付出高昂的现实代价,却看不到短期效益。也正是因此,想找到追求极致的合作者难上加难。

人的精力有限,而追求极致需要耗费的精力是无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将有限的精力用在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上,而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就是前面所说的正确方向。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基于生存需要,同时兼顾太多选项,最终生活将我们塑造成工作的奴隶,我们的全部精力被耗费在肤浅的问题表层。因此,追求极致总是与人的专业定位有关,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追求极致的人。

一个强大的共同体,一定是由一批追求极致的人组成。而这个共同体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创制一套规则,构建一个场景,让那些追求极致的人只享受选择的福利,而由共同体尽最大可能承担选择的成本。

追求极致是共同体每个成员必备的工作态度,共同体的管理者为追求极致的人塑造一个良好的生态,让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不断确信选择追求极致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最正确的,这样的互动才是良性的,这样的共同体才最有希望。

人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才会选择追求极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