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小春一篇保护粤语的微博,却值得所有上海人深思!

2017-02-08 ONOT 微上海


这两天晚上很火的一个话题,其导火线正式香港明星陈小春的一篇微博。


这条微博起因是因为一个湖北姑娘和陈小春就粤语是值得学习说起,并贬低粤语为没有文化的方言,于是陈小春引经据典来反驳这个小姑娘的看法。陈小春觉得,粤语才是汉人的母语,中国古代唐诗宋词都应该用粤语发音。而普通话属于北方胡人的语言演变而来。




虽然很多引证我们不是语言学家无法证明,但是陈小春的一个观念我却很赞同:


每种语言都有其用法、发音上的特点。我们尊重国家有关推广使用普通话的政策和要求,但是语言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其超越一般沟通功能的意义,所以推广普通话与保留、使用、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粤语作为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之一,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广东、在香港,人们不但习惯日常生活中使用粤语,公交地铁都保留有粤语报站,粤语教学也几乎贯穿了广东所有的教育阶段。其实一种语言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广东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广东几乎都是纯粤语生活环境,为了适应在广东的生活,多年下来,在广东都几乎学会了粤语。无形中对于粤语的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为其实并不算弱势的粤语,广东、香港人都有着极强的保护意思,反观上海,相对于粤语来说,上海话作为一个地方方言,所处的环境其实恶劣得多。这其实更值得上海人深思!


首先在使用人数上,上海话作为一种方言就很有劣势,不但人数基数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上海话作为吴侬软语的一只,还存在大量方言中的方言,单单上海就还有嘉定话、南汇话、崇明话等,发音有时候差别还挺大。还别说相对于苏州话、杭州话等其他方言。这就更加增加了保护的难度。



其次就是相关方言的研究和应用并不是很积极,很少看到上海话专业方面的研究著作,这可能和目前整体急功近利的大环境有关,作相关研究得不到重视也得不到关注。而且相关课程也很少,我记得上海大学以前有过相关的上海话作为选修课,但是选课的情况却不是很理想。


当然我说少,并不是没有,其实仍然有一部分人致力于上海话的研究和保护甚至应用。比如说四年前,有人开发出了吴语输入法(上海苏州宁波皆可输入),这个输入法采用吴语协会方案,拼音按照国际音标的标准,非常正规。入声,清浊,尖团音悉数保留。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使用者寥寥。但是仍然需要向这些研究、保护方言的人致敬!



说起上海话的保护,使用者基数不大这些都只能算客观原因,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对于上海话的保护意识,缺少的是像陈小春这样勇于给保护方言发声的人!


多少人都在反应,自己家的小孩基本上已经不太会说上海话了,也有部分人在反应自己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根本不允许说上海话!一种语言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从小我们就被限制使用,到后来这类方言使用人数只能越来越少,又何谈保护呢?


说到保护上海话,我们谈到最多的,诉求最大的就是在上海的公交、地铁报站里面加入上海话报站。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在以技术制约为由地铁目前仍未加入。本地文化保护不好又何谈接收外来文化呢?英语都能报站,上海话为什么不能报站?广东都能用粤语报站,难道他们就没有技术障碍了?



上海目前在部分公交报站里面加入了上海话报站,说明技术原因是可以突破的,只是这类推进的是在是很慢,目前为止上海地铁还没有一条线路有上海话报站,所谓的技术原因其实不过是报站时间限制,容纳不下更多一种语言报站,但是我们听到的“到xxx英语请从xx号口出站”这类隐形广告却占据了大量的报站时间。与其说是技术原因还不如直说加入上海话报站会影响广告营收,说不定还能大家还能更好的接受!


其实增加上海话报站出了出于保护上海话的考量,还能方便老年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其实对普通话并没有现在年轻人这么熟悉,特别是一些地名,习惯了上海话发音以后,听到普通话的发音可能都没办法把两个地方联系到一块。这个其实和盲道一样,是一个城市便捷度的标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不是有了英语就叫国际化,而是如何在公共环境下,最大限度的方便居住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才是最高考核标准。



除了这些方面,应该作为上海文化传播和保护最前线的电视台、广播等渠道,上海话的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便甚至还比不上重庆、四川等电视台。的确在北方文化强势的当下,东方卫视都快变成东北卫视了,看整个东方卫视的春晚从明星到节目都在东北化。当然包容作为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并不提倡全面排挤外来文化,但是作为本地的文化机构,保护好本地文化应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和眼球。



的确,有部分人心里存在着说方言很土,感觉很没文化的观念。其实真正这样想的人才是真的没有文化。从来不会有人说一个会八国语言的人没有文化,同理,你懂普通话又懂上海话怎么就变成没文化了呢?文化从来就不是看你什么口音,文化是一个人整体的审美,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唐韵再美,也有粗鄙之人;今音更白,不乏高雅之士!


保护上海话,我们任重道远!

近期热门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上海最有态度自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