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新展预告|穿越百年,参与一场关于摩登的狂欢
想象穿越到百年前的巴黎黄金年代,你会邂逅什么样的奇遇?
当传奇的人与传世的物随着流动的影像向你迎面而来时,你最想见哪位巨星?
或是在建筑、设计、电影、时尚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佳作?
嘉柏丽尔·香奈儿与萨尔瓦多·达利。图源网络。
勒·柯布西耶与约瑟芬·贝克在路特西亚号油轮上。图源网络。
勒·柯布西耶陪同毕加索参观马赛公寓工地。图源网络。
约瑟芬·贝克最后一场演出海报。图源网络。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相约
“摩登巴黎1914—1945”!
👇👇👇
摩登巴黎1914—1945
Paris Moderne 1914—1945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大厅、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策展人: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
时尚策展人: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
展陈设计: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平面设计:何见平
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展览“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从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展览由知名建筑史学家让-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建筑师帕斯卡·莫里(Pascal Mory),以及时尚史学者凯瑟琳·奥尔默(Catherine Örmen)共同策展,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DS+R)担任展陈设计,何见平担任平面设计。
“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展将呈现三百余件展品,包括建筑模型、手稿、绘画、珠宝、摄影、电影、服装,以及由DS+R建筑事务所创作的数字空间等。从私密室内空间到庞然的城市规划尺度,从珠宝到服饰再到电影图像,展览所呈现的可谓是巴黎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创造激情史。DS+R建筑事务所亦为展览开发了多种展示形式和技术,如特殊的投影和光效、多屏幕沉浸式体验影像等,希望为观众提供一场充满想象和氛围的流动的巴黎城市盛宴。
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维克多大道公寓楼、圣母神慰教堂、音乐师范学院礼堂/科尔多音乐厅、玻璃之家、普瓦西的萨伏伊别墅。照片 ©安东尼奥·马丁内利。
勒·柯布西耶,《巴黎伏瓦生计划》,1925年,透视纸上的石墨和中国墨。©勒·柯布西耶基金会。
让·普鲁维,《6 x 6米可拆卸住宅》,1944年,钢板、木材和玻璃。© 帕特里克·塞根画廊。
让·普鲁维,《SCAL可拆卸房屋钢制罗盘》,1940年,钢板。© 帕特里克·塞根画廊。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法国取得对德战争的胜利,巴黎,这座急遽扩张的城市成为了现代技术和文化的实验室,其影响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达到了巅峰。巴黎城市的工业结构因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电影和时尚揭示着新的城市资产阶级的愿望,为现代梦想提供了舞台;基于工业成就,依靠丰富的奢华手工艺资源,新的空间和视觉策略应运而生;各种城市建设项目使得建筑、室内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了巨变,艺术家和设计师也纷纷开始探索新的艺术与设计语言;巴黎的秘事奇闻不仅为摄影师和电影人所记录,也被作家与学者所书写。俄罗斯移民、美国作家、匈牙利摄影师,以及德国哲学家在巴黎的咖啡馆和沙龙里找到了他们创作的沃土。巴黎,已然成为了欧洲和全世界知识分子的家园。于是1914年至1945年,不再是一段毫无生机的历史插曲,而是一段各个领域密集创造的高光期。
图片依次为弗朗西斯·茹尔丹的《餐桌》、《边柜》、《餐桌》、《两把椅子》。Ecl’art供图。
《爱马仕高尔夫用品广告》,1929年。德雷格印刷厂,1929年,爱马仕档案馆。© 爱马仕 2023。
左:香奈儿,《香奈儿5号香水瓶》,1920年代晚期,Patrimoine de CHANEL,巴黎。© 香奈儿/摄影师Guillaume Le Baube。
右:梵克雅宝,《Cadenas腕表》,1943年,金银铜合金,蓝宝石,185×25×12毫米。梵克雅宝收藏。
浪凡,《萨兰博礼服水粉画》,1925年。© Lanvin Heritage,巴黎。
以现代城市为例,本次展览也希望为上海的都市现代性研究提供多种历史参考。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远东第一大商埠——上海,高速发展的时期。与都市的工业化、现代化相生相伴的是都市文化的形成。彼时的上海,曾被誉为“东方巴黎”,与其说是同时期巴黎的东方镜像,不如说是中国时代更迭中的城市宣言。“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展览是继“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展览(2016年)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再次与中国观众分享现代主义的多样性,以及人文艺术在城市面临历史转型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于主策展人
让-路易·科恩
(Jean-Louis Cohen)
法国建筑师及建筑史学家,他是目前研究19世纪与20世纪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学者。他自1994年起担任纽约大学建筑史学教授,并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教授。
他策划过众多展览,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勒·柯布西耶:现代风景地图集”,加拿大建筑中心的“未来世界的景象”、“统一的建筑”和“建造一个新的新世界”,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巴黎-莫斯科”以及勒·柯布西耶百年纪念展览“1887-1965:勒·柯布西耶的冒险”,斯特拉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建筑博物馆的“建筑干预:德法建筑”,以及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的“赛维的建筑师:意大利建筑的历史与反历史,1944-2000”。
他于2014年担任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的主策展人。科恩教授出版著作40余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科恩教授在学术生涯中曾收获多项荣誉,包括法国文化部艺术与文学勋章,以及巴黎建筑学院颁发的1996年及2013年最佳建筑书籍大奖。
▲上滑查看更多策展人简历
帕斯卡·莫里
(Pascal Mory)
法国建筑师及策展人,长期活跃于巴黎建筑与遗产城当代画廊的建设中。从欧洲到印度尼西亚,他从事多次室内及度假村设计,并在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策划展览。
关于时尚策展人
凯瑟琳·奥尔默
(Catherine Örmen)
知名时尚史学者、作家和教育学者,她先后毕业于法国文化遗产学院、卢浮宫学院及Studio Berçot。她是马赛时尚博物馆的创始策展人,并于1995至1998年在巴黎时尚与纺织品博物馆担任20世纪时尚板块策展人。作为时尚策展人,奥尔默曾策划多个重要时尚类展览,包括“女性与织物”(2007,巴黎小皇宫)、“曼·雷与时尚”(2020,巴黎卢森堡博物馆),其出版物包括《法国19世纪至21世纪内衣史》、《永恒的迪奥》,以及获得诸多赞誉、篇幅长达600页的时尚类参考书《艺术与时尚》。
关于展陈设计师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
(DS+R)
DS+R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位于纽约的跨学科设计工作室。专注于文化与民用项目,DS+R的工作体现了机构的角色变化和城市的未来。DS+R完成了纽约市近期最大的两个建筑和规划项目:高线公园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翻新。工作室通过精确改造和扩建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The Shed,重塑了城市的文化景观。其中,The Shed是一个由DS+R设计的新兴多艺术中心。从洛杉矶的布罗德博物馆到天津和纽约的茱莉亚学院,再到伦敦的V&A博物馆东馆,DS+R与全球文化机构合作,提升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可及性。
DS+R重新思考文化机构和公共空间的方法来自于自发和替代性项目,这些项目模糊了建筑、艺术和表演之间的界限。工作室最近的自发创作是“一英里歌剧”,这是一个由1000名歌者在高线公园表演的合唱。DS+R还研究、策划和设计了许多互动装置,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的“查尔斯·詹姆士:超越时尚”和“神圣之躯:时尚与天主教的想象”,这两个展览创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历史新高。
最近,工作室完成了纽约犹太博物馆《琥珀眼睛的兔子》的阐释性装置,与编舞家比尔·提·琼斯合作的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深蓝海洋》的环境设计,以及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和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卡地亚与伊斯兰艺术”的展陈设计。在担任“摩登巴黎1914—1945:建筑、设计、电影、时尚”的展陈设计之外,DS+R亦是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展览中将呈现他们的大型数字装置——皮埃尔·夏洛(Pierre Chareau)的《玻璃屋》,该作品最初在纽约犹太博物馆展出。该装置展示了房子的多种观看视角,并辅以一支居住者于其中移动的影片,呈现了夏洛的这件标志性杰作中,机械与循环系统之间非凡互动的运作景象。
▲上滑查看更多
关于平面设计师
何见平
平面设计师、独立出版人。1973 年出生中国,现居柏林。曾就读中国美术学院;1997-2001 年就读柏林艺术大学自由艺术专业,获硕士和大师生学位;2011 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文化史博士学位。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2002 年起在柏林成立设计工作室和出版社hesign。AGI 会员。
立即购票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一、展览门票
展览正价票:80元
优惠票:
教师/学生票:40元(仅现场售票)
团体票(20人及以上):64元(仅现场售票)
*优惠门票仅限现场购买,入场参观请带好相关证件
二、免费参观政策
1、现役/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烈士家属、残障人士、65岁以上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及有成人陪伴的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一名成人限带两名儿童)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
2、医护工作人员凭借有效资格证件可免费参观。
3、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凭有效的ICOM证件可免费参观。
*免费人群须带好相关证件现场换票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