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何时能够“醒来”?!
在西安的西北角沉睡着一座,承载大汉辉煌的汉长安城遗址。如今,汉长安城宏大的建筑群,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是,作为那个朝代的精神气质“汉”的文化遗存却保持着长久的影响。今天,我们书写的文字叫“汉字”,我们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我们的民族叫“汉族”。
根据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先生的《陕西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前殿复原设想鸟瞰图》制作的汉未央宫模拟图。
作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长安城先后有西汉、新莽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实际使用近8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
汉长安城遗址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整体格局仍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帝国都城遗址。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府遗址|
|直城门遗址全景|
2200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那个曾经无比辉煌的西汉都城遗址便沉睡在这一片丰茂的荒草之下,只有城头那一段城墙在倾诉着过去的故事。
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
闭上眼,仿佛风中还能听到两千多年前
汉武帝在这里接受群臣朝拜山呼万岁的声音
还能听到汉武帝讨伐匈奴的政令
或许也能听到驼铃在从这里通往
西域的路上发出阵阵缥缈之声
……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第323窑)
2000多年前,
因为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
这里就已经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国际大都会了
|汉未央宫前殿遗址鸟瞰|
近年不少专家提出要通过建立“大遗址保护试验区”、“国家公园”等模式对此进行保护与开发,在主动保护的同时探索以文化展示的形式走近百姓……沉寂了两千年的汉长安城,是否到了该醒的时候?
然而,如果你在四年多前踏入遗址看到的却是一片萧瑟,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居住着51个村近10万名居民。出于对遗址的严格保护,这里的水、电、暖等市政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与遗址区外差别很大。
一边是千年遗址,对这里的传承保护既是西安的责任,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一边是10万名居民,吃喝拉撒一个都不能少。
这不仅关乎民生改善
也是西安城市形象提升的一大课题
两难抉择,何去何从?
保护还是开发?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如今,走在汉长安城遗址特区里,丝毫感受不到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所描述的繁华。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曾经的汉长安城被掩埋在地下,地表变为了农田和村庄,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成了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第一个研究报告,就是建议在汉长安城里发展观光农业。后来又发现,如果在遗址上随意种树,根系的发展也会对遗址产生破坏。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划,开始对汉长安城规划切块。经过20多年努力,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受到了各方重视,从一个遗址、垃圾交错在一起的空间,变成了搬迁8平方公里,75平方公里总体控制区,3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特区”。纵观西安市地图会发现,原本方方正正的二环路却在西北角处拐了一个弯,其原因也正是为了避让汉长安城遗址特区。
|汉未央宫西安门鸟瞰|
大遗址保护特区成立了,可是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太不容易。恢复汉代道路20余公里,完成未央宫前殿、西安门、西城墙等162处文物本体展示工程,清理垃圾320万立方米,新增绿地1.2万亩,栽植树木3万株;不到3个月时间,完成了申遗区9个村3379户和1300多家企业的搬迁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遗址区内不能搞开发建设,甚至连市政基础设施都不能建。汉长安城遗址是世界级的珍贵遗址,今后如何规划,如何战略定位,如何利用开发?面对这项重大的民族工程,不敢轻下决断。
|椒房殿遗址|
探索中的世界性难题
每一个大遗址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典范能供大家复制。每个大遗址都在探索不同的路径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也在探索。
首先应该在保护展示方式上创新,要更多地引入高科技,来解决最小干预和文化展示的问题,比如使用二维码、3D去做。晚上,在未央宫前殿用激光等不影响遗址的方式,来复制当年的盛况。另外,应该在汉长安城里建立丝绸之路博物馆,因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长安。应该把这里面的文化做好,让它成为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聚集区。
面积大、价值高,汉长安城遗址的珍贵之处也正是它保护困难之处。36平方公里,它就是一个城市,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业态在里面。关键在于要把握四条原则:一要安全,二要最小干预,三要符合有利于文化的展示和可读性,四要是可逆的。
|桂宫遗址|
除了未央宫外,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首先是有序推进以直城门大街、安门大街、宣平门大街为重点的道路系统展示工程;第二项是推进以未央宫、明光宫、长乐宫、渭河古桥为重点的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还有就是以城墙、城门、宫门等为重点的城郭展示工程。这几项完成以后,市民游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汉长安城遗址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
西安选择为这座千年古都
大胆“留白”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同年8月,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这就是现代的西安给出的答案,不惜代价的保护、在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块上大胆留白,这是西安对汉长安城遗址的敬重,也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守护。
随着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先期项目未央宫遗址项目区的日益善,汉长安城遗址靓丽的身姿已浮出水面。五年来西安坚持一手抓历史遗址保护,一手抓群众生活改善,创造了西安大遗址保护的成功模式。
2013年春节,未央宫申遗区的搬迁全部完成。2013年10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正式向社会开放。
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未央宫遗址保护初见成效,已建成6.1平方公里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受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高度评价。通过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周边1.5万名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提升。
为了保护大遗址,遗址区的村民迁出去了,企业也迁走了,空出来的地方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把这里改造成了连片的绿地。目前未央宫遗址区内已经栽植各类树木5万余株,播撒草籽260万平方米,已经完成的绿化面积近600万平方米,不算郊县人口,全市人均绿地因此增长了1平方米。
2016年西安市还为这里谋划了顶层设计。面向全国聘请刘庆柱、陈同滨、张锦秋等知名专家20位,组建了特区专家咨询团队,并成功举办了特区专家聘任仪式暨大遗址保护利用高峰论坛,收集关于特区长远发展的建议意见5类31条。
同时按照申遗规划要求,编制完成未央宫遗址区绿化美化提升方案,完成了未央宫遗址区5处游客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直城门大街、南宫门等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严格遗址区管理,拆除违法建设近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丰产路(东段)改造提升工程;投入80余万元,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遗址区形象稳步提升。
汉长安城申遗区安置楼效果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方案》,2020年底将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时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遗址区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
汉长安城能否“复制”大明宫?
址保护的核心是原状保护,而不是改造。不能将古城遗址当成公园,遗址公园也不是城市公园,不能按照公园的要求来改造遗址。
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文本主要负责人陈同滨教授认为,汉长安城遗址被保护到现在,36平方公里上没有现代建筑,很不容易。2014年申遗成功后,意味着西安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进入了新阶段。申遗成功了,保护并没有结束,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之路还很长。
西安有关部门也试图推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走出一条不同于“大明宫模式”的路子。通过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严格按国际惯例先保护起来。汉长安城遗址正是想避免‘大明宫模式’。
据介绍,以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为名进行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先期启动项目——未央宫遗址区保护,总投资额75亿元。因此,整个遗址区保护的投资势必更加惊人。此前,西安市完成的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而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巨额资金如何筹措,也关系到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路径选择。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中的“百家争鸣”
吕仁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利用是这么多年来各级领导都很关注的事情。”吕仁义表示,重要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就永远追不回来了,我们不能草率,也不要造成遗恨千古的事情。一些新的文物展示方式,新的阐释方式都比较多,但有一个前提,都必须是可逆的。如果不是可逆的,任何东西在这儿都行不通。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
“我们这个大遗址最终追求什么样的美学风格?”肖云儒认为,那就是沧桑之美。他还把未央宫遗址的建设目标归纳为6个园,第一是废园,用废园来体现沧桑之美、残破之美、历史之美;第二是绿园,用沉厚凝重的大树营造出遗址区的沉郁之美,用树林和草地覆盖这片汉长安城留下的空旷的地方;第三是田园,田园是活态的遗址,反映一种生命之美;第四是梦之园,利用声光电等现代虚拟技术打造幻觉未央,晚上用光影技术让未央宫轮廓全部在虚幻中浮现;第五是打造静之园、慢之园,在不破坏文物、安保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夏天搞宿营;最后就是文之园,在原来的图书馆天禄阁阅读,举办青少年讲座,讲授未央宫历史,讲汉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等等。
王伟(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伟强调,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建设涉及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省政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建立特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刘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
未央宫保护的非常好,保护了遗址,并且有了一定的沧桑感,但是可看的东西比较少。或者说是我们展示的手段太少,让游客看不懂、觉得没意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刘振东觉得在文物遗址上,尤其是在大型遗址里面,拆迁是一条很有效的保护途径。当然在不太重要的遗址区,有些村子可以改造、可以利用,形成一些有汉风、有汉代文化符号的村子。
不远的将来这座2000多年前皇城遗址
将成为西安新的城市“绿肺”和文化休闲重地
以另一种面貌迎接来自全世界游客的仰望
资料来源:西安发布、陕西日报等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于整理编辑,歡迎分享,轉載請先獲取授權!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入伙:范儿家QQ5群4156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