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标题是如何炼成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研究事儿 Author 程惠芬
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吸引眼球的关键之一。人民日报近期评出今年7至8月好标题作品12件,获奖标题既有文字技巧,更显思想内涵,朗朗上口,韵味悠长,体现了编辑记者用心锤炼、力求创新的不懈努力。一同赏析↓↓
一等奖
把群众“心上事”当作“上心事”
标题高度凝炼,观点鲜明。“心上事”与“上心事”,通过文字位置的变化,彰显了标题准、新、活的特点,准确呈现出“惠民小举措,蕴藏着人民至上的大理念”的文章主旨。【阅读原文】
二等奖
标题富有文化味与画面感,“舟行”为动,“画图”为静,动静结合诠释文章主题——丹青中的水上航行智慧。“万里”一词意境开阔,既代表着物理尺度,也呼应文章由古及今的历史纵深。“入”字运用巧妙,将观者从立体空间引入平面空间,意蕴悠长,引人遐想。【阅读原文】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这是一篇缅甸留学生写自己在中国学习中医的温暖经历和所思所感文章的标题,作者用短短八字凝练抒发对师恩的浓浓谢意和对中医师承的深刻理解,更彰显这段跨越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情谊带给作者的力量与触动,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以中国古语作为一篇外国友人所写文章的标题,这种文化反差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原文】
主标题运用“现在”和“以前”的时间概念,形成直接而有力的今昔对比,生动展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通车后,当地农户获得大实惠,生活出现大变化的喜人成果。主标题引述自受访者的鲜活话语,既接地气,又有画面感、人情味,同时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阅读原文】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一首《菩萨蛮》,道尽了苏轼对阳羡山水的热爱。主标题化用东坡诗句,将吟诵的主体变为前来行走旅游路线的游客,把近年大热的苏东坡变为游人的寻觅对象,古今交融,巧妙“对话”,文化味浓,吸引力强。【阅读原文】
“世界货架”为何欢迎“中国产品”
这是一篇评论的标题,用词工整对仗,比喻形象生动,既把文章内容概括得准确精到,也让中国制造竞争力一目了然。同时,标题使用提问的方式,有效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阅读原文】
量子精密测量:变“不可见”为“可见”
作为介绍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最新进展科普文章的标题,直接用“量子精密测量”这一高大上的字眼点出话题,以引发读者关注,“不可见”与“可见”的对比,直观体现这一前沿技术的作用,把高深的专业语言化为浅显易懂的道理,形象准确。【阅读原文】
三等奖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
标题话语鲜活、主旨鲜明,对文章从哲学概念、思想方法的角度揭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阐释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了富有思想深度和哲理意蕴的提炼概括,很好地引导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阅读原文】
改革增动力 市场添活力
标题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从市场活力出发反映改革效能,将全面深化改革与经营主体、百姓生活有机连接,微观视角与宏观视野兼具,更易引发读者共鸣。一“增”一“添”两个动词,精准揭示了改革对市场的正向作用,对仗工整,读来铿锵有力。【阅读原文】
(肩)中交一航局沉管隧道测量工程师锁旭宏——
(主)为深中通道海底“穿针”
海底“穿针”,是对沉管隧道测量工作的形象比喻,也表明了工作环境之艰、技术要求之精,生动传神,别开生面。“深中通道”直接上主题,表明大国工匠的奋斗是为了重大工程建设,标题在凸显对大国工匠的赞誉中,给读者增添了自信与豪迈之感。【阅读原文】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
标题借鉴互文手法,把“城”“市”与“人”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表达,因果关系清晰,逻辑论证有力,题文契合度高。“城”“市” “建”“兴”四字,让标题的含义在逻辑上递进一层、表意上延展开来,步步深入,作出了新意,值得细细品味。【阅读原文】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关注我们↓↓↓
来源:研究事儿微信公众号(程惠芬)
本期编辑:梁冠群